周钟法 海洋意识教育践行者

来源:中国海洋报   发布时间:2015-05-20 16:19:04 
现年58岁的周钟法,是厦门市科技中学一名平凡的海洋教育工作者。十多年来,他先后组织开展了“厦门环岛路沙滩保护”“厦门西海域滩涂养殖调研”等近百个实践活动项目;编写出版了21万字的中学生海洋特色教育读本《认识海洋生物》;参与全国中小学海洋特色教材大纲审定,并完成初中、高中共4课的初稿任务;完成厦门市科技中学“海洋珍稀物种馆”和“海洋贝类馆”的建馆工作。
责任驱动毅然放弃25年历史教学
在周钟法给初中孩子们上的第一堂海洋课上,他首先在黑板上写下一个大大的“海”字。
“‘海’字三点水,一点是你,一点是我,一点是他;右边上部是‘人’,下部是‘母’。你、我、他围绕在母亲的身边,我们要像热爱母亲一样热爱海洋,保护海洋......“
1982年~2007年,在没有开始海洋知识教育教学工作之前,周钟法是一位历史老师,对世界近现代史和中国近现代史两门通史如数家珍。
正是对历史的了解,让周钟法意识到,大国崛起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部海权争夺史。他对近代中国有海无防的苦难认知越深,对建设海洋强国重大意义的认识就越清晰,提高全民族特别是青少年海洋意识的迫切感就越强烈。
2008年,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周钟法毅然决定放弃熟悉的历史课,转而投入全新的专业领域,开设海洋意识教育课程。“这对我来说是一种新的挑战,工作压力骤然增大,工作量增加了很多倍。”周钟法说。
“末路”出家投身海洋意识教育
为了填补海洋相关知识空白,努力使自己从外行变成内行,周钟法浏览相关网站,下载图片、资料;到厦门大学图书馆查阅海洋论文、专著,三番五次向专家求助;采购了数千小时的影视资料,每天晚饭后想做的唯一的事就是观看有关海洋的影视片。
“我在床头装了一个电视机,每天晚上都坚持最少看3小时,这让我进步很快。”周钟法得意地说。
对周钟法的转行,周边很多人表示不理解,“还瞎折腾啥”;老婆也很心疼,“年纪一大把了,别自找苦吃,看你脸上的老人斑,比你老爸还要多。”
“我是‘末路’出家,连半路出家的资格都谈不上。”想到过两年就要离开站了近40年的讲台,周钟法喃喃自语,“时间不等人,我要抓紧啊!”
在自我“充电”的同时,周钟法还在进行着另外一件艰难的工作——编写本校的海洋知识教材。2010年,全国还没有系统的初、高中海洋类教材,周钟法组织科技中学70多位老师,开展厦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课题《中学海洋学校课程的开发与探索》研究,梳理海洋教育内涵,分析中学海洋意识教育面临的问题,提出应对措施,邀请专家提出指导意见。功夫不负有心人,周钟法的海洋意识教育系列课程终于在学校的初中部成功开设了。
随后,他又在3轮课堂讲义的基础上,充实、修改、编写出版了21万字的中学生海洋特色教育读本《认识海洋生物》,前后经历了4年多的时间。
“这本书的出版发行,意味着我从中学历史教学成功转行到中学海洋意识教育领域。”周钟法动情地说。
现在,周钟法的海洋课受到了学生的追捧。课下,周钟法带领学生,清理海岸沙滩垃圾,前往滩涂养殖和网箱渔排调查研究,参观红树林、中华白海豚等自然保护区,参加世界海洋日举行的中华鲎、鲷鱼放流……
编写教材日以继夜战酷暑
“海洋教育事业不仅要培养海洋行业人才,更要提高青年学生的海洋意识。”周钟法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
在学校的支持、周钟法的努力下,厦门市科技中学的海洋意识教育工作稳步发展。2012年底,厦门市海洋与渔业局确认该校为“厦门市海洋意识教育基地校”;2013年,国家海洋局宣传教育中心授予该校“全国海洋意识教育基地”称号。
2013年暑假,周钟法为了完成全国中小学海洋特色教材部分稿件的编写任务,20多天吃睡在办公室。
来到周钟法的办公室,书架占了一大半,海洋类书籍在书架里挤得满满当当。书架的对面是一个1米长的小沙发。周钟法说:“当时,我困了就在沙发上眯一会儿,醒了就接着查资料、编材料。”教材编写前,周钟法做了充分的准备,带了十天的换洗衣物,一箱泡面,几瓶花生牛奶,一床小被子。那些日子,周钟法足不出户。
“我有时候夜里睡到一半,突然灵感来了,会像弹簧一样跳起来,坐到桌前。”在酷热的环境下,周钟法坚持完成了初中、高中共4课的初稿任务。
“全国中小学海洋特色教材对于推动青少年的海洋意识教育意义重大,虽然时间紧、任务重,也要保质、保量、按时完成。耍小聪明,打马虎眼不是我的性格。”
四处奔波白手起家建展馆
如今,学校的海洋贝类馆展示了300种海洋贝类干制标本,包括鹦鹉螺、库氏砗磲等稀有贝类;海洋珍稀物种馆收藏有中华白海豚、中华鲟、柳珊瑚等40多种国家一级、二级海洋保护动物标本。这些都是周钟法和同学们白手起家建成的。
2013年,周钟法开始筹建科技中学海洋珍稀物种馆、海洋贝类馆。为了搜集各种各样的贝类,周钟法想尽了办法。同学朋友家人聚会时,没见过的贝类一定是点菜首选,就餐后顺手牵羊,把贝壳拿回家,洗净消毒处理后放进贝类馆;偶然在朋友家里见到稀有贝类,绞尽脑汁花言巧语必向朋友“借”来而后快。朋友们调侃说,为收集贝类,周钟法老师的脸皮可以称得上“得天独厚”。
海洋珍稀物种馆筹建工作开始后,周钟法动用人脉资源,到处搜寻标本,锁定目标后就软磨硬泡。“为了青少年海洋意识教育事业,可不可以借来摆放?”看到周老师振振有词的样子,很多主人知道他们心爱的标本是有去无回了。如今,两馆的收藏开始有家长或相关部门无偿捐赠。
建馆不易,周钟法对这两馆视若珍宝。他笑着说,自己不仅是卫生员、管理员,还是解说员。
两馆开馆以来,已经接待本校师生,学校周边社区居民,厦门市中小学、幼儿园师生和外地来宾超过50批次约4000人,每次都是周钟法进行解说。“无论是周末还是节假日,只要一个电话我就立刻赶过来。”在办公室,记者看到来客登记薄,有北京来的客人,还有韩国来的学生……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