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物产业“两翼齐飞”——聚焦青岛海洋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地
来源:中国海洋报 发布时间:2015-05-20 16:24:50
在青岛崂山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园,聚集了16个投资金额上亿元的海洋生物项目,未来这里将成为蓝色生物医药产业企业的聚集地。在青岛高新区,占地约165.6公顷的青岛蓝色生物医药产业园,正打造以生命科学为核心的生物医药科技产业集群。这两大产业园互为犄角、“两翼齐飞”,成为青岛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集聚地。
20亿元海洋梦构筑海洋保健品研发生产基地
站在青岛滨海公路北侧的崂山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园里,可以看到脚手架和吊车上的工人都在忙碌着,而已经挺起“骨架”的几座建筑颇引人注目。这其中就有青岛银龄美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5亿元建设的青岛海洋寡糖转化基地项目。
“7天一层楼”。正是这样的建设速度,青岛海洋寡糖转化基地的GMP制药车间、海洋寡糖成果转化中心项目已经封顶,不久将安装设备。保健食品中试车间以及综合服务中心将在今年青岛世园会结束后择期而建。
“这还要得益于以中国工程院院士管华诗为首的科研团队在海洋寡糖领域的贡献。”青岛银龄美总裁丁伟说,“青岛海洋寡糖转化基地主要用于转化管华诗院士研究的海洋寡糖科研成果。”据悉,双方早在3年前就达成合作意向,并开发了近10种海洋寡糖产品投放市场,获得了5亿元的经济效益。
“考虑到分散生产会影响到规模效益的发挥,因而我们一直在青岛蓝色硅谷寻找适合建设海洋寡糖产品的地方。”丁伟说。根据规划,青岛海洋寡糖转化基地5年内的销售额将达到20亿元,成为青岛重要的海洋保健品研发生产基地。
据产业园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青岛市海洋资源最丰富、科研机构最密集、产业基础最雄厚的区域之一,近年来崂山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园发挥产业、资本和人才优势,依托青岛众多的海洋生物医药企业,在海洋寡糖等方面的研发和产业化已达国际先进水平。目前,崂
山区海洋经济增加值年增长
20.1%,占当地GDP的比重达到9.8%,预计到2015年,全区海洋经济增加值将突破100亿元,占GDP比重达到20%以上。
16个生物医药项目形成海洋生物产业链式发展
近年来,青岛崂山区按照蓝色、高端、新兴产业方向,以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型企业为依托,着力构筑海洋装备制造、海洋新材料和海洋服务业等高端蓝色产业集群,不断提升海洋经济的发展质量和整体竞争力。
据悉,在崂山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园16个海洋生物医药项目中,截至目前,投资额超过1亿元的项目已全部实现开工,并已有多个项目封顶。这些项目全部投入运营后,将形成一个海洋生物医药企业集聚、配套设施齐全、生态环境优美、交通服务便捷的蓝色经济产业化示范基地。
中皓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在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园内建有1100平方米的无菌生产车间,其董事长王宝全告诉记者,他们与中国海洋大学合作开发,以深海鱼皮等含有的胶原蛋白的原料为主要材料,研发人眼角膜基质。2013年全球首例组织工程全层人眼角膜动物移植手术成功进行,标志着该海洋生物材料在国际尖端科技领域的成功应用,预计未来3年~4年可实现规模化生产。
据悉,青岛不仅加快本土科技成果转化,还将触角伸到了国外。据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所长刘孟德介绍,通过建立国际合作基地,该所已成功地将乌克兰、俄罗斯等国的海洋仪器先进成果引进到青岛转化,2013年全所海洋监测设备年产值超过1亿元。
抱团集群式发展着重培养生命科学产业集群
从位于滨海公路上的崂山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园一路向北,沿着胶州湾大桥往红岛方向望去,就可以看见一片正在开发的土地,这就是正在建设中的青岛蓝色生物医药产业园。据悉,青岛蓝色生物医药产业园分为产业区、孵化区和配套区。其中,产业区和配套区的规划总建筑面积为195万平方米。孵化中心占地面积为9.54公顷,建筑面积为12万平方米,是目前国内规模领先、规划超前的生物医药专用“孵化器”。
“青岛蓝色生物医药产业园的发展目标是打造以生命科学为核心的生物医药科技产业集群和生物医药创新、创业园区。”青岛高新区有关人员介绍说,“已建成的青岛蓝色生物医药产业园正吸引着国家基础药物、基因重组药物、海洋生物医药、生物制剂等方面的国际国内知名机构、研发中心及相关企业入驻。”
目前,青岛蓝色生物医药产业园在谈项目有59个,正式签署入驻的有27个,已落户园区的企业为9家,签约面积达9000余平方米。有关专家表示,从青岛蓝色生物医药产业园和崂山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园的集群式、园区化发展来看,由于生物医药产业具有创新成本高、投资风险大、研发周期长的特点,相关企业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集群化发展,以取得抱团发展的目的,未来这种趋势也将更加明显。
蓝色硅谷齐头并进打造海洋科技城
作为中国海洋科研和教育中心,青岛被称为“海洋科技城”,拥有涉海两院院士19人、各类海洋专业技术人才5000余人,拥有中国海洋大学等7家国家级海洋教学科研机构,拥有1个国家级、17个省部级海洋类重点实验室,22艘海洋调查船,9个海洋观测站及10个海洋数据库。
放眼望向蓝色硅谷,这里同样令人振奋。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青岛国家海洋科研中心水产种苗产业化基地,国家深海基地,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东部地调科研基地……这批重量级的海洋科技研发创新平台,将为青岛海洋科技开发和深海产业的发展,起到不可限量的推动作用。
位于青岛的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办公室主任李直东介绍,该基地投入使用后,青岛将成为中国深海技术装备研发制造、深海生物及生物基因研究利用、深海战略资源勘探与开采保障的深海产业基地。
位于青岛的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水产种苗产业化基地,已引进培育“黄海1号”中国对虾、斑点鳟鲑鱼等大量新品种,特别是国内首次引进的珍稀品种斑点鳟鲑鱼试养成功,一举改变了中国高品质鱼类长期依赖进口的历史。
此外,中科院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已进入二期建设,中科院的光电院、兰化所、软件所、声学所青岛研发基地相继落户高新区和崂山区;山东大学青岛分校不久也将开工建设;4000吨级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今年将正式下水,明年交付青岛科研机构使用……可以预见,这些高层次创新平台的建设,将为蓝色硅谷奠定坚实的基础,为青岛抢占海洋产业技术发展前沿提供坚强的后盾……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