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滨州滨城区:高效生态产业体系加速形成

来源:滨州日报   发布时间:2015-05-20 17:15:21 

2009年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正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后,滨城区积极抢抓发展机遇,深入研究规划落实规划,凝心聚力,积极作为,各项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指标阶段性目标任务基本完成。

三年来,该区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加快推进;生态环境逐步改善;以高效生态农业、环境友好型工业、现代服务业为主的高效生态产业体系初步形成;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投入加大,发展迅速。

2012年,该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8.44亿元,同比增长7.6%,完成2015年计划目标的77.11%;三产比例调整为3.22:48.6:48.18,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810元,同比增长13.2%,完成2015年计划目标的83.2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362.9元,同比增长9%,完成2015年计划目标的91.6%。

该区成立了以区委副书记、区长焦本强为组长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领导小组,组建了滨城区黄河三角洲综合开发办公室,并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

该区区委、区政府、黄三角建设领导小组多次专题研究部署,领导小组办公室强化对推进任务进度的调度督导,全力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

2010年,该区编制印发了《滨州市滨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并下发了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了责任分工。与此同时,部门之间建立并完善了联席会议制度,协调推进各项任务目标的实现。

2012年,国家发改委委托山东省政府对“黄三角”规划实施情况进行了中期评估。该区14项主要指标全部完成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任务。其中,核心保护区面积、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总供水能力、城市化水平、林木覆盖率、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等多项指标接近或已超额完成2015年发展目标。

全力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14项主要指标全部完成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任务

围绕转方式调结构主线,按照“黄三角”发展规划,该区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工作创新,积极构建高效生态经济体系。

大力发展环境友好型工业。坚持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与新兴产业培植发展双轮驱动,实施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发展战略。亚光工业园二期、中海沥青精品等技改项目竣工投产,滨化集团搬迁及综合技术改造等重点项目加快实施。2012年,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1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8.76%,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市级2家,新增省级工程实验室1家,市级2家,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个、复审1家。

繁荣发展现代服务业。立足建设黄三角中心城市、中心商务区定位,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城市经济的主攻方向,把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作为城市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动力,努力实现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2012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49亿元,同比增长8.9%,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8.18%。

加快发展城郊型现代农业。围绕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以城市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为发展方向,推动一产向“接二连三”、“跨二进三”加快转变,大力推进现代示范园区建设。三河湖有机蔬菜示范基地、市西小街现代农业示范园、市中万绿蔬菜示范园初具规模。千亩以上养殖基地达6处,其中1处被农业部授予“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场”称号,1处被省海洋与渔业厅命名为“休闲渔业基地”。农业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截至2012年底,全区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60家,其中省级5家、市级2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达到179家。

突出高效生态,高效生态经济体系建设初显成效

科学统筹规划,特色产业园区不断壮大

该区着力规划建设六大特色产业园区,引导项目向园区集中,其中,省级开发区山东滨州工业园区已形成工业项目聚集区,现拥有规模以上企业30家,初步形成了纺织印染、能源化工、农副产品深加工、机械制造、建筑建材五大支柱产业。2012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35.42亿元;实现利税6.61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58亿元;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08亿元。

省级服务业园区滨城中心商贸园区位于滨州市城区的中心位置,以渤海七路为中轴线呈南北带状分布,主要功能区范围约3平方公里。目前,园区内注册公司600余家,个体经营业户4000余家。

三河湖休闲度假旅游区规划总面积27.12平方公里,规划建设雍州岛、青州岛、冀州岛、梁州岛、兖州岛、扬州岛、豫州岛、徐州岛、荆州岛、九州岛九岛。截至目前,已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初步建成文化体验、休闲娱乐、餐饮服务及观光农业四大板块,并被评为国家3A景区。

黄河三角洲(滨州)高端汽车零部件产业园位于杨柳雪镇,目前园区规划编制正在积极进行。园区计划承接发达国家汽车零配件企业转移,打造具有专业、高端、聚集等特点的特色产业园区。它的建成启用,将对全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支撑作用,拉动全区其他产业的发展,同时为滨城区全面提升在环渤海经济圈中的战略地位增添新的亮点。

滨州市绿洲现代农业高科技示范园之绿洲渔业标准化养殖基地位于秦皇台乡。该基地被农业部授予“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称号;被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命名为“渔业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

滨州市城东高科技化工项目集中区集中了滨化股份、中海沥青、东瑞化工等大中型化工企业,已成为具有滨州市乃至黄河三角洲地区重要的化工产业基地。目前,集中区专项规划已完成,环评已经环保部门批复。

发展循环经济,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不断提高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山东东瑞化工等龙头企业为主,积极探索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滨化东瑞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大型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已形成了完整的氯碱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减少了污染排放,实现了效益最大化。滨州泰裕麦业有限公司通过建设小麦深加工及酒精联产等项目,也初步建立了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加强未利用土地开发。依据《滨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合理确定开发时间、开发顺序、开发规模以及开发强度,落实土地开发、土地整理以及土地复垦项目位置、规模、新增耕地面积和投资,进一步加强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

2012年,三河湖、杨柳雪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全面实施,农用地整治总面积为3387.49公顷。项目竣工后农业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新增耕地211.99公顷,新增耕地率为6.26%,耕地质量进一步提高,为规模经营和发展现代农业创造了条件。同时,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

创新融资机制,招商引资与经贸合作成果丰硕

该区积极组织参加了2012年蓝黄“两区”经洽会及中小企业融资推介会,签约项目2个、资金58亿元。

组织参加西安第十六届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积极宣传滨城、推介滨城,全面展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实施以来该区取得的显著成绩。

组织参加滨州第十一届银企合作促进会,合计签约合同资金143.08亿元。

积极争取国家、省政策支持,2011年、2012年五批“两区”建设项目中,该区九环石油机械专用抽油杆等8个项目争取专项资金4410万元,位居全市第一位,并切实加强项目管理,保证专款专用和按期发挥效益。

2012年6月,发行总额达8亿元的城投债项目由国家发改委批复,并成功发行;2012年12月份,滨州三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齐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成功挂牌,为该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拓宽融资渠道树立了样板,标志着该区多层次资本市场实现了创新发展。

不断加大投入,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成果显著

截至2012年底,该区共完成农田林网、路域林网、水系林网“三网”绿化面积达39530公顷,沿海防护林面积1.6万亩,水系生态防护林面积1万亩,全区林木总覆盖面积32051公顷,林木覆盖率达到30.8%,已超额完成2015年发展目标。

加强对水源地保护区等生态脆弱区综合治理,生态环境补偿机制逐步完善;城区实现环卫一体全覆盖,市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由2008年的92.14%提高到2012年的100%……
查看全文:http://www.sd.xinhuanet.com/lh/2013-05/14/c_115755144.htm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