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坚持"蓝""黄""高"结合推进重点板块开发

来源:烟台日报   发布时间:2015-05-20 17:40:45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站在新起点,迎接新挑战,如何继往开来,开创烟台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烟台市市长王良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这样阐释:“集中力量实施重大战略,着力培育区域发展新优势。”“坚持‘蓝’‘黄’‘高’相结合,大力推进重点板块开发,形成城乡一体、海陆统筹、错位发展、有序竞争的开发局面。”

简洁平实的语言,勾勒出新一年烟台“提速板块开发、打造区域发展亮点”的行进路线。连日来,围绕这一话题,与会代表、委员们积极建言献策。

谈区域建设新格局:深度开发应“区隔明晰”

机遇面前,烟台正衔枚疾进。

“市场经济周期,犹如一次公平的洗牌。唯有把握大势、主动应变,才能掌握发展主动权。烟台要在新一轮城市竞争中抢占先机,必须实施‘蓝’‘黄’‘高’有机结合,带动全市经济向蓝色拓展、向高端提升、向生态转型,培育起区域发展的新优势。”郝永平代表说。

郝永平代表的观点,得到不少与会代表、委员的认同。回眸2012年,烟台市“蓝区”建设风生水起,“一极领先、多极崛起”发展格局初步形成。这一年,不仅东部海洋经济新区纳入国家海洋经济发展规划,长岛国际休闲度假岛发展规划获批,西部莱州湾、南部丁字湾、北部龙口湾开发建设也得以整体推进。蓝区建设,成为当前稳增长调结构的关键动力。

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烟台继成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后面临的又一重大历史机遇。从这个意义上说,发力“蓝区”,是烟台适时应势的决策。基于此,代表、委员们认为,新的一年,烟台要将“蓝区建设”摆到经济社会发展第一战略的位置,在构建“一极领先、多极崛起”格局上取得更大进展。郑俊杰委员表示,“大力推进重点板块开发,必须海陆统筹、错位发展,避免同质化内耗。”比如,东部高新产业、西部高效生态、南部文化产业、北部先进制造业、中部服务业的发展定位应分工明确,区隔明晰。重点区域开发还应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眼下龙烟铁路、青荣城铁、潮水机场等重大交通项目的顺利推进,将为烟台区域发展注入蓬勃活力。

作为全市蓝区建设的“一号工程”,东部新区如何突破发展备受关注。代表、委员们认为,东部海洋经济新区应以纳入国家“大盘子”为契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引进高端蓝色项目和海洋高技术产业,通过“率先崛起”助推烟台新一轮的发展热潮。

论蓝色经济优势板块:产业培育仍是重头戏

因为“蓝色”,烟台迈入全新的发展时代。

“构建蓝色现代产业体系,突破发展临港经济和海洋装备制造、海洋生物等产业,才能使蓝色经济真正成为推动烟台发展的主导力量和鲜明特色,打造起蓝色经济的优势板块。”这是与会代表、委员的共识。

事实上,过去一年,正是烟台以“全域建设蓝色经济区”的视野和思路,大力度释放、大面积扩展蓝区建设综合效应的一年。

来自市发改委的统计显示,去年全市“蓝区”在建在谈项目总投资超过5000亿元,全年海洋产业产值预计增长15%。对此,葛学通代表说,烟台市蓝区建设即将进入大规模集中投入阶段,推动转型升级、提升产业发展层次迫在眉睫。今后,要着力推进东方海洋、黄海水产、托普邦等海洋生物龙头企业,中集来福士、巨涛重工、中柏京鲁等海洋装备龙头企业,做强核心业务,做大企业规模,尽快打造一批在全省、全国有引领示范效应的蓝色项目和骨干企业。

港口,是发展蓝色经济的有力载体。不久前,烟台港货物吞吐量成功突破2亿大关。这让与会代表、委员们深感振奋。大家提出,下一步,应着力于港区资源整合与功能提升:西港区专注于打造以矿石、油品、煤炭、铝矾土等大宗散货和集装箱为主的综合性、专业化港区,芝罘湾港区定位于以集装箱、客滚运输和国际邮轮业务为主的现代化港区,龙口港区则逐步发展成内外贸并举,客货运兼备的大型综合性港区。各港区实现在竞争中“抱团”,在发展中“互补”。

突破发展,要有超常视野。一些代表、委员认为,培育蓝色产业,烟台还应在先行先试上加力,特别抓好海洋产权交易中心、国家级海洋科研成果转化基地等10个试点项目的落实,积极关注中韩汽车陆海联运、中韩铁路轮渡等项目,为全市蓝色经济发展搭建起更加广阔的崭新平台……
查看全文:http://www.sd.xinhuanet.com/lh/2013-01/12/c_114343612.htm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