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将休渔期根据烟台这边的实际情况做一些微调?在记者采访的渔民中,多数人希望休渔期的时间从6月份推迟半个月,开海的时间推迟半个月。“6月份的时候鱼虾量足,我们却不能出海。8月份,鱼虾正在长个,鱼少个头也小,却允许捕捞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渔民对现在的休渔提出了看法。
山东省水产研究所资源室主任吕振波说,由于没有做专项调查,所以刺网提前开海,到底对渔业资源有哪些影响,还不能下结论。
“如果渔民按照规定使用网目较大的刺网,对渔业资源的破坏不是很大,但是现在有些渔民不按规定地使用3层甚至多层流刺网,让很多小鱼小虾成了牺牲品。”吕振波说,五六月份开始增殖放流,在捕捞过程中兼捕这些苗种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刺网捕鱼提前一个月,对鱼类生长会产生一定影响。”中国海洋大学海洋渔业专家、博士生导师万荣说。 本报记者 李娜 孟敏
烟台一直在加快海洋渔业资源修复的步伐,从增殖放流、人工渔礁、海洋保护区建设等各方面推动烟台海域海洋资源的修复。
“1984年烟台作为第一批增殖放流试点城市,开始进行人工增殖放流。”烟台市海洋与渔业局渔业科科长王宏亮说。烟台的增殖放流走在了全省前列,29年来,渔业资源修复的投入力度也越来越大。
根据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的增殖计划,2012年,烟台积极争取资金3500万元,计划放流各类水产苗种9亿单位以上,预计可为捕捞渔民增收3亿元以上。
王宏亮介绍,今年的增殖放流不管是在资金投入还是苗种数量方面,都创下了烟台的历史新高。
“省海洋与渔业厅、省财政厅批准了烟台9处人工鱼礁建设项目。”王宏亮说,在9处人工鱼礁建设项目中,新增项目有3处、续建项目6处。项目总投资5460万元,其中争取省级财政资金1560万元。
自2005年全省实施渔业资源修复行动以来,烟台积极支持人工鱼礁建设,大力发展海洋牧场。截至目前,烟台列入省级以上扶持的项目有23个,累计项目投资4.6亿元,其中财政扶持1亿多元。目前烟台已建设人工鱼礁规模300万空方,成礁面积3.1万亩。(李娜 孟敏张宇 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