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经济半岛行”日照篇(下)

来源:威海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5-05-20 20:02:08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在日照主城区与岚山港区之间,规划面积为160平方公里的国际海洋城项目已经被列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作为日照市新一轮总体规划中确定的城市发展“第三极”,这个承载着日照人蓝色梦想的海洋新城,将成为这座城市演绎从“港口之城”到“海洋之城”转变的最佳舞台。

搭建城市发展新框架

“我们要打造的,是一个海洋产业与城市生活相融合,富有海洋特色的城区。”日照市蓝色经济办公室副主任杨洪福告诉记者。

作为一个上世纪80年代才建置的新城,在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规划中,日照肩负着两个增长极之一的重任。如何在现有基础上做好海洋这篇文章,国际海洋城被视作一个将日照的发展与国家、省的发展战略实现超前对接的平台。

“国际海洋城借鉴的是新加坡苏州工业园、天津中新生态城的成功经验,采取政府主导、市场模式、企业先行的方式,由日照和新加坡方面合作来打造的新城区。”杨洪福告诉记者,今年4月,在新加坡—山东经贸理事会第十五次会议上,日照市政府与新加坡胜科工业园正式签订了合作开发日照国际海洋城备忘录,这标志着日照国际海洋城合作开发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今年除了进北京进行推介,4月份我们又到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进行了12天的推介招商,重点项目就是国际海洋城。5月我们还在香港进行了推介。我们要让更多的人意识到,这个新城区是日照激发、承载内外两大动力,实现跨越发展的最佳平台,也是我们发展海洋经济、建设蓝色经济区的主攻方向。我们有一个比方,把老城区看作日照的过去,岚山区看作日照的现在,那么国际海洋城就是日照的未来。”杨洪福说。

做足海洋新产业、新生活和新生态

“在国际海洋城的规划理念中,我们突出的就是三个‘新’,即新产业、新生活和新生态。”杨洪福说。

以海洋命名的新城,“新”产业自然离不开海洋,海洋服务、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洋生物、海水综合利用、海洋生态环保和临海高端制造业等产业,将成为国际海洋城的主导产业。

而这些产业,将集中布局在国际海洋城的都市发展带和加工制造物流带。通过规划展厅中的沙盘可以清楚地看到,划分出的四个功能分区将产业、生活与生态紧密结合在了一起。

临海生活带是新城的主要居住区,除了住宅,这里还计划引进临海产业研究、发展商业、休闲旅游及相关配套设施。都市发展带是新城的研发、企业总部基地,这一区域还会设立海洋科技研发产业、服务型产业和高科技产业。加工制造物流带则是新城的制造业、物流业聚集区,装配制造、海产加工、物流仓储等上下游产业链联系紧密的产业都将布局在这里。在规划中,国际海洋城还特别将16.5公里的海岸线确定为近期以保护为主的近海发展带。

杨洪福告诉记者,国际海洋城的所有的“新”,都可以归结为海洋特色。按照规划,力争到2020年将6平方公里的起步区基本建成,初步形成具有海洋特色的创新创业体系和发展环境。通过20年左右的努力,真正将日照国际海洋城建设成为国际化程度高、海洋经济发达、海洋科技先进、海洋文化浓郁的滨海生态宜居新城、日照海洋特色新兴城市的核心展示区。

“我们希望能在2030年,甚至更早的一点时间,在日照举办一个世界海洋博览会。”杨洪福对国际海洋城的未来充满期待。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