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广东省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成效显著,据统计,去年全省抽检各类样品1700多个、8500多项次,合格率达95.5%,全面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出动监管人员1.8万人次,检查1550家种苗场、6502家成品养殖场,发现违规生产行为1900起,行政处罚了581 家,取缔无证生产种苗场106家,没收违禁渔药86公斤,无害化处理涉案产品9000多公斤。率先开展执业渔医试点工作,全面提升水产品防疫检疫能力。 2008年要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全面提升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一是抓用药管理和药残监控。不断扩大药残监控范围,选择有代表性的养殖场、批发市场作为常规监控点,定期开展药物残留及有毒有害物质监测。今年省级抽检量增加到2500个以上,一经发现水产品存在质量安全问题,将依法严肃查处。 二是抓源头管理。重点加强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出口水产品原料基地以及标准化养殖示范区建设。三是抓硬件配备,着力提高水产品药物残留检测能力。四是抓培训教育。着力提高一线水产品质量管理人员业务素质,普及水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定期发布水产品质量安全信息。
二、继续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执法
完善水产品质量安全执法机制,开展两次以上水产品质量安全大检查,以执法促规范,以执法促监管。今年在粤东、粤西、粤中及内陆地区各选一市,进行水产品质量安全示范执法,以点带面,辐射全省,促进全省水产品质量安全执法水平的提高。
三、进一步加强水生动物防疫工作
加强省、市、县三级水生动物防疫检疫实验室建设。进一步完善执业渔医制和水产养殖用药处方制,争取尽快出台《广东省执业渔医管理办法》。做好水产养殖病害精准测报试点工作,提高监测预警水平。继续开展对虾、海水鱼、罗非鱼等品种重大病害防控技术、检测技术研究;推广以免疫为重点的生态综合防病技术,建立几个大面积的草鱼免疫防治示范基地,提高养殖水产品质量。
今后五年,省财政将每年安排4000万元,主要用于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生动物防疫检疫体系、水产技术推广与病害防治咨询网络平台建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