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媒:中国只在乎的是霸权而并非是海洋

来源:参考消息电子版   发布时间:2015-05-20 20:08:51 

《印度时报》925文章,原题:事关霸权而不是海洋 当印度军舰7月出现在南海时,北京大吃一惊。除西藏、台湾和新疆外,中国对于南海的岛屿争端问题也相当敏感。现在,当印度作为一方介入时,中国看来还没有准备好有效的战略回应。于是,它使出典型的警告,要求印度在“中国的领海”上保持克制。

过去几年,越南和菲律宾在南海日益增多的活动已导致中国调整对东盟国家的安全政策。现在,中国海军增加在南海的巡逻,在南海航行自由问题上的立场也变得强硬,使得该地区国家对中国变得警惕。

在这个关键问题上,中国媒体正露出凶相。中国媒体的节目加入驻新德里的中国记者。他们首先认可印度发展经济需要能源,然后“鸣枪警告”:从长远来看,这将会伤害中印关系。早些时候,中国媒体报道称印度卷入东亚是应美国和日本的要求。

这种过度反应可能植根于中国想抑制印度在该地区地位上升的强烈愿望。中国认为印度的作用不能超出南亚,但却一直试图在印度的后院限制印度的影响力。过去10年,中国不仅拿出数十亿美元在全世界建孔子学院以提高软实力,而且还努力抗衡印度的影响力和软实力。对于中国来说,同印度竞争不是为赢得能源,而是为宣称中国是亚洲无可争议的大国,美国是唯一需要认真对待的力量。

随着野心膨胀,对于中国来说,把新德里的影响限制在印度洋就很重要。复旦大学一名教授甚至主张中国建海外军事基地以保障经济和地缘政治利益。中国在印度洋日益增加的活动就具有这种意图。中国针对印度的自信并不局限于蓝水海域。最近,北京已强化在两国争议领土问题上的立场。除在印度周边兴建重要的港口外,中国还在边境地区和巴控克什米尔增加人力存在。

只有时间能证明这些港口设施是否会被用来反对印度。但就目前来说,大多数中国学者的确认为印度和中国将不会诉诸军事手段。当然,北京和新德里之间的心理战———和口水战———会使温度居高不下。

美国专家:中国海军有“两幅面孔”

美国《赫芬顿邮报》829文章,原题:中国军力的涟漪效应 许多分析家对中国军力的评估不是夸大就是低估。海军战争学院的安德鲁·埃里克森教授则认为,北京发展军力主要着眼于保护“后院”,而在远离国境之处中国军力依然较弱。

问:五角大楼内部对中国海上军力的最大误解是什么?

答:这个不好说,但外界对解放军军力分析的最常见错误在于范围和强度。一颗石子丢进水中,会形成向外扩散的波纹且逐渐衰减消失。在家门附近中国军力迅速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准。但在远离国境的地方,其军力进展缓慢。

不妨称之为中国海军的“两副面孔”。这种说法虽过于简单化———因为某些平台和武器系统在这两个领域都可应用,但它把握住了基本态势。(解放军)许多装备主要用于两个领域中的某一个。若以偏概全,将某一“层级”的特点视为中国整体军力特点,就可能从根本上歪曲关键态势。

夸大军力扩充的范围是错误的。中国的确在大力部署短程平台和武器系统,但并没以同样速度打造一支堪当兵力投送的“蓝水”海军。而认为中国军队在“远海”受到约束和局限,就代表其在“近海”也会受到同样约束和局限的看法,也是误导。

问:按“涟漪效应”来看中国军力,五角大楼应如何应对?

答:美国无需对中国每一波“军力涟漪”针锋相对,但应有相应的统一应对之策。鉴于当前预算吃紧,华盛顿应分清轻重缓急。中国作为崛起中的大国,在国际体系中的影响力和责任自然增加。美国在决定反对中国前须审慎,但一旦作出决定就要行动坚决。若华盛顿声称仍有军力,而北京认为美国已今非昔比,从而敢于以武力挑战现状。这将是最危险的。

为避免这种破坏性结果,美国须保持实力,作为言语表态的后盾。目标不是攻击或威胁中国,而是遏阻其使用武力或炫耀武力、单方面改变地区现状。

问:文化偏见造成严重误解。这如何影响美国对中国军力崛起以及中国对自身在世界安全中地位的看法?

答:世界之前从未经历过美中同时强大,二者互动就更不用提了。两国文化、政治制度、地理位置、国家利益迥异。最根本的是,美国害怕实力日增的中国谋求削弱美国在世界事务中的主导地位。而中国欲重返昔日地位,成为独立自主、思想有序和强盛的文明,发挥地区主导作用,但北京担心西方绝不会接受其来之不易的地位。

中国军力强大背后的为与不为

美国《世界日报》831发表社论说,中国军事力量强大后有所为与有所不为。有所为的部分,就是维护领土主权;有所不为的部分,就是达到“止战”,维持和平。

文章摘编如下:

美国国防部在824发布了中国军事与安全发展报告,指中国在2020年成为区域军事强权,报告称:“中国持续投资旨在提高更远程行动能力的军事计划,中国军力目前的发展趋势,可以为中国提供一支能在整个亚洲地区开展一系列军事行动的力量。”有人批评,美国发表旨在鼓吹“中国威胁论”的军力报告,有点过分。

美国主导亚洲地区的军事平衡,是否就是这个地区和平的关键?抑或中国的军事崛起,就会带来这个地区的战争热点爆发?

从战后历史来看,无论朝鲜战争还是越南战争,以及西亚的不少战事,美国都有份参与,这表明美国在亚洲地区的和平问题上,有唯美国利益是从,为维护这种利益不惜发动战争的问题存在,这就是美国霸权的显现。而美国的军事力量主导,也有效挡住了其最大的盟国日本发展核武的企图,在某种程度上减少了区域核军备竞赛的危机。

如今,中国军力崛起,是否会如美国助理国防部长所言,破坏地区军事平衡,增加误解误判的风险,并可能造成地区紧张局势和焦虑情绪?这端看中国采取怎样的军事策略和行动。从全球化的角度来看,中国越来越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也成为世界市场的中心,中国的经济安全不但影响到中国的稳定,也影响到世界的稳定,中国提升军力保护中国经济在全球的发展,这对世界也是有利的。另一方面,中国军力的提升,在不同的方面应该采取不同的对应,有所为,有所不为。

有所为的部分,就是要维护领土主权,最好是“不战而屈人之兵”;有所不为的部分,就是要达到“止战”,维持和平。具体而言,在台海问题上,坚持和平统一;对于一些国家,防止其发展核武等。而对于邻国,用谈判和对话来解决纷争。

当然,要让别人信任中国的军事力量发展,没有任何“不可告人”的目的,那就要持续推动军事发展的透明度。此外,不需要到2020年,即使现在,区域内任何国家都不会与中国单独摊牌进行军事冲突。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应与美国积极竞争,良性制约,为亚洲的和平做出贡献。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