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在风景秀美的大乳山风景区北侧,有一片沸腾的创业沃土与之隔海相望——乳山经济开发区。19年间,润泽苍生庇佑一方的“母亲山”,见证了这座新区的崛起与腾飞。
从最初仅有6平方公里起步区的城郊方寸,到实现“镇区合一”的大规划盘子,再到如今蓝潮涌动的“一区多园”发展势头……关键节点上,乳山经济开发区接连布下几步“妙棋”,传统优势产业焕发新机,新兴高端产业风生水起。得天独厚的临海拥港资源优势,让乳山经济开发区一跃成为乳山“工业立市”战略的主阵地,蓝色经济区建设的桥头堡。
优势产业:提档升级集群发展
在乳山经济开发区纵贯南北、横穿东西的棋盘状产业框架中,船舶制造和机械汽车配件业是其中最强有力的“棋子”。
在19年的发展历程中,乳山经济开发区始终坚持以招商引资为第一要素,以筑牢载体平台为第一要务,全面打造工业新区和城市新区。开发区成立后,先后引进国内外300多家企业,已成为乳山市对外开放的前沿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作为建区初期最早的优势产业,乳山经济开发区发展了以双连公司、乳山造船公司、龙嘉机械等企业为龙头,以力久电机、日信公司、华邦精冲、中机模具等企业为补充的船舶机械汽车配件业集群式发展格局,成为开发区最成熟的产业板块。
“抱团”集中发展,让船舶机械业拥有了无可比拟的发展后劲。然而,在蓝色经济区建设进程中,如何避免粗放经营模式的负面影响?如何在日渐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这些,都成为摆在开发区建设者面前的一项艰巨课题。
“必须牢牢把握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这一主线,改变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和做法,全力进军先进装备制造产业。”乳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主任矫伟宏为开发区的发展做出明确注解。
传统产业不仅要做,而且要做大做强。在“转方式调结构”的总体思路下,开发区着力将船舶制造、耐磨材料、机械汽车配件三大优势产业板块提档升级,迈向高端先进装备制造产业——船舶制造板块,乳山造船公司已发展成中国第二大特种船舶制造基地,公司目前具备建造5000吨级以下化学品船、浮油回收船及散货船等各种特种船舶能力,拥有一支200多人的科研团队,产品订单源源不断;耐磨材料板块,2010年打造了中国高端金属耐磨材料产业化基地,由山东昊安金科耐磨材料有限公司与中科院金属研究所合作建设,该项目的无钢模立式连铸钢锭生产技术填补了国际国内空白;以生产汽车刹车片为主的双连公司、以生产摩托车刹车片为主的日信公司等一批刹车材料生产企业遍地开花,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制动材料生产链条;机械汽车配件板块,拥有以生产汽车连杆为主的黄海汽配公司,生产汽车润滑油、防冻液等系列产品的龙嘉机械公司,生产光电机械的宏远机床公司以及生产特种电机的力久电机公司等企业。
一个个项目落地生根,一座座厂房拔地而起。通过技改创新,乳山经济开发区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优势、加工手段齐全、生产技术高端的先进装备制造产业体系,老产业焕发出勃勃生机。
海洋经济:走产业高端之路
环山拥海的乳山市地域广阔,物产丰富。支撑乳山经济开发区蓝色经济建设的传统支柱产业中,农海产品加工产业拥有40多家,是推动开发区经济增长不可忽略的一支力量。
借助区域海产品质量安全品牌效应,以经济开发区海产品加工园为依托,鼎盛食品、春将源食品、和合水产、明海水产等海产品精深加工骨干企业迅速崛起。通过技改扩规、自主创新等手段,推动食品加工业由来料加工向进料加工转变,壮大了以冷冻调理食品、罐头食品、休闲食品为主导的海洋食品精深加工规模,形成了“齐头并驱、配套发展”的海产品加工块状格局。预计2012年,海产品加工区新引进项目30个,形成40万吨的海产品加工能力。
依托“老牌”海产品加工产业良好的产业基础和稳固的市场环境,近年来,开发区又先后引进了总投资3亿元的鼎盛食品,总投资1.1亿元的春江源食品等海产品加工项目。农海产品加工产业涵盖了海产品、农产品、宠物食品、航空食品等精深加工领域,其中,正洋食品有限公司的贝类产品深加工技术研究项目被列入国家“863”计划。
如果说,从海产品粗加工到精深加工,是迈开海洋产业高端之路的第一步,那么,由海洋食品到海洋生物的跨越,则是占据蓝色经济“制高点”的实质性腾飞。
在不断扩大海洋食品精深加工规模的同时,开发区将招商引资的视线瞄准了海洋生物提取物、海洋保健品、海洋生物医药等高附加值产品。依托威福斯特生物技术等企业,发展以提取海洋生物活性物质为重点的高附加值产品,提升海洋食品深度开发能力;围绕海产品养殖,大力发展海产品饲料项目,金牌饲料公司在饲料领域创出“海珍品饲料第一品牌”的基础上,今年又与中科院沈阳生态应用研究所合作,投资5000万元建立了海洋生物饲料产业化基地,新型饵料实现了污染小、易吸收的健康绿色养殖,现代渔业产业层次进一步提高。
事业要发展,科技应先行。在乳山经济开发区开发建设进程中,一大批先进科研载体扎根于此。吉林大学、山东大学、河北大学、中科院天津食品研究所、大连海洋食品研发开发中心等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相继设立研发机构,成为推动开发区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
物流服务:构建港站商贸大通道
一条疏港路,如同一个长长的扁担,挑起了乳山经济开发区畅通的商贸物流大通道。
车辆沿乳山经济开发区疏港路一路向南,威海交运物流、龙嘉商贸物流、双连商贸物流、久业仓储物流等物流园区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兴起,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昭示着这里强劲的发展势头。乳山经济开发区物流产业布局非常明晰——围绕乳山港建设、汽车站搬迁,构建临港物流区和站前商贸物流区。
作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港口经济是拉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引擎。借助港口优势,发挥港口辐射带动作用,更深层次地参与山东半岛及环渤海经济圈的产业分工,乳山市决策者把长远的发展目光瞄准经济最活跃的地方——港口建设。
2010年5月,乳山港扩建工程破土动工,目前一期工程两个2万吨级泊位已经建成。记者在乳山港一期码头看到,四台橘红色25吨级的门座式起重机稳稳屹立于黄海之滨,气势磅礴的乳山港以大乳山风景区为天然屏障,与巍然耸立的大乳山遥相呼应,蔚为壮观。
在2009年国家敲定的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中,物流业作为其他九大行业振兴规划的自然延伸,因其旺盛的生命力跻身其中。东毗威海,西近青岛,北邻烟台,处于三大城市的“金三角”地带的乳山经济开发区,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四通八达,拥有发展现代物流服务业的强大根基。凭借天然大港优势,临港物流区着力引进海洋物流、游艇观光旅游及商贸服务业项目。目前,园区已引进威海龙兴钢材市场、大河物流等项目,并与光彩集团达成了投资60亿元的集大型物流、游艇和房车生产于一体的综合物流区项目投资意向,与西班牙、日本客户达成了游艇项目投资意向。届时,集物流服务业、游艇生产、旅游观光于一体的产业格局即将形成。
临港物流产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同时,站前物流大格局也雏形可见。
今年4月,位于世纪大道与金银大道交会处的乳山市新汽车站投入运营。汽车站迁至经济开发区,标志着乳山交通“新枢纽”正式启动。依托汽车站搬迁,乳山经济开发区以汽车站为辐射点,汇集生产型、生活型服务业项目的站前商贸区渐成规模——威海交运物流、鄂尔多斯大河物流、龙嘉商贸、双连商贸等一系列物流服务业项目纷至沓来。与此同时,开发区服务项目不断完善升级,这里引进了智盈时代广场和一品国际酒店两个投资亿元以上,融酒店、休闲、特色餐饮、旅游产品、母爱文化体验等于一体的综合服务配套项目。两大项目投产后,园区将初步形成功能齐全、高档次的服务产业集群。
高新产业:引进发展新引擎
“以项目统领经济发展,以项目促进产业升级,以项目改善社会民生”是乳山经济开发区项目建设的中心任务。按照 “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责任落实机制,开发区管委充分发挥开发区的园区载体优势,按照建设蓝色经济区的要求,大力引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一大批崛起中的海洋医药化工、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聚集落地,成为开发区工业发展的新引擎。
2011年上半年,开发区项目建设持续升温,呈现一路飘红的喜人态势——新能源产业项目中,中国华电集团投资7.88亿元的分布式能源站项目已获省发改委批复,投产后将为区内客户提供冷、暖、蒸汽等基础服务;新材料产业项目中,引进了投资2亿元的禾成科技、投资6000万元的德轩新型保温材料等项目,其中,禾成科技正在进行装修,近期即将进行设备调试;环保新材料项目中,由杭州大自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3.8亿元建设的威海自然环保新材料项目,投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6亿元;深圳绿色动力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的绿色环保再生能源BOT项目已通过环评,预计9月份开工建设……
努力向高端产业提升、向高科技产品延伸、向高附加值领域拓展,为打造乳山区域经济隆起带奠定了坚实基础。
美国独资企业威海佰德信新材料有限公司,是最早入驻乳山经济开发区的高新产业之一。公司主要从事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载体材料、光电子材料和纳米材料等高端产品的研发与生产,其生产的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载体材料是目前国内唯一能达到欧Ⅴ欧Ⅵ标准的高科技产品。2010年,公司又投资5000万元实施汽车尾气催化剂技改,并新上石油冶炼催化剂项目,新建的6600平方米的车间已投入使用。今年以来,公司新材料市场战果累累——石油冶炼催化剂项目已试生产,并签订了5000吨的半年供销合同;汽车尾气催化剂项目正在进行设备安装,8月底即可投产;二期工程将于9月份开工建设,再上两条石油冶炼催化剂生产线。此外,公司在美国设立了研发中心,开发新产品重油催化剂,预计年内总产量将达到2万吨,两年内企业产值可达到20亿元。
在“走出去”招商的战略决策下,开发区招商引资项目质量不断提高。今年上半年,乳山经济开发区领导班子分赴南通、北京、上海、青岛等城市进行专业招商,并在温州举行招商推介会,与温州金桥商用机器、浙江保诺能源设备等企业达成了投资合作意向;与西班牙、新西兰、日本3家客户达成了游艇项目投资意向,与亚洲新能源公司达成了风机总装项目投资意向,签订了投资6亿元的七鑫生物制药等项目……乳山南部,一个高新产业聚集的“硅谷”悄然兴起。
宜居新区:旧村改造惠民生
乳山经济开发区的崛起,带动了一方百姓的宜居幸福生活。
今年4月2日是乳山经济开发区宅口村村民王守利家的乔迁之日。新家里宽敞的大厅、洁白的墙壁、明亮的窗户,让王守利喜不自禁,他指着房间一角还没来得及安装的太阳能热水器说:“都说热水器方便好用,冬天夏天都能洗澡,咱也享受享受‘城里人’的生活!”像王守利这样的搬迁户,在宅口村共有315户,今年还将新增65户。
“坚持民生工作项目化,把社会指标落实到具体的项目中,做到责任有落实、工作有人抓、群众得实惠。”在2011年全区半年总结中,矫伟宏明确提出,要坚持开发建设与改善民生相统筹。在推进旧村改造工程中,为了保证工程质量,让群众满意,开发区管委坚持先盖安置房、后搞商业开发的原则,最大程度上保障了群众利益。
2010年,乳山经济开发区启动宅口、毛家、兰家庄三个村的旧村改造工程,已安置村民459户。今年计划启动打磨村、西里村等5个村的旧村改造工程和陈家、刘家庄及旗杆石3个村的撤村并点工程。目前,在建的毛家村20幢楼盘中有10幢已竣工;在建的兰家庄村12幢楼盘中,已完成3幢小高层和6幢安置楼建设;新开工的宅口村2幢安置楼基本完成建设,预计10月份可完成全部村民安置;计划开工的7个村中,西里村、打磨将于9月份开工,寨前、秦家庄正在进行前期规划,旗杆石、陈家、刘家庄3村的撤村并居工程正在与开发商沟通合作事宜……旧村改造工程不仅改善了百姓的村居环境,还让出了大量土地用于基本建设,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再就业,使土地利用集约化、效益化,带动集体经济和二、三产业发展,增加群众的非农业收入。
围绕改善镇村环境,今年以来,乳山经济开发区先后投入540多万元对南唐家、北唐家、野子3个村进行了环境综合整治,并一次性通过威海验收,7月份又投资230多万元对安家村实施了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按照“城乡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月”要求,在原有的1000多个垃圾箱的基础上又新上了300个垃圾箱,配套两辆专用垃圾清理车,对路边、河边、村边垃圾进行了综合治理;投资200万元对镇养老院进行改造,年底可投入使用;投资600万元的镇中心幼儿园规划已完成。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隅;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抢抓蓝色经济区建设的黄金机遇,乳山经济开发区在一步步巧妙的 “布阵”中,盘活了科学发展这盘“大棋”,勾勒出一幅壮美的和谐发展蓝图。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