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争端,要克制也要有所作为

来源:参考消息   发布时间:2015-05-20 20:39:02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同其他很多关系到中国利益的问题一样,推动南海争端的解决已经到了不进则退的地步。你不主动想方设法去推动解决,只讲克制,问题非但不会消失、减弱,反而会变得更加严重。

南海争端的现实告诉我们,现在已经不是我们克制不克制的问题,而是我们如何通过外交、政治、经济等多种方式推动其和平解决的问题。

我们不轻言战端,但也不能一味退守。一味退守和克制的结局很有可能是不得不战。中国作为这一地区的大国,必须有所作为,这才是取得和平结果的唯一路径,克制是克制不出一个和平的南海、共同开发的南海的。而以为中国在经济军事等方面实力更强大,南海争端就会更容易解决,则是典型的一厢情愿。

南海问题十分复杂,一下子解决不可能,现在完全解决,条件也不成熟。但是,随着中国实力和地位的提升,推动南海问题和平解决的途径应当更多。比如,加强研究,提出系统的政策解释,并有全面的推广和宣传方案;制定我们的短中长期的共同开发目标计划;在外交层面展开更积极的沟通;通过更广泛的多个政府层面与民间的相互交流,推动共同研究、共同开发,等等。

现阶段要做的是在国际社会发出我们的声音。最近新加坡、菲律宾等国的研究机构举办了南海问题研讨会,有不少来自印尼、菲律宾、越南等南海周边国家和美欧国家的官员、学者和企业代表参加,新加坡会议的参加者达200多人,而中国学者寥寥无几。这些各国学者和代表在会上提出不少共同开发的建议,尽管这主要还是从他们自身的利益出发,但在国际舆论中产生的效果却显然是正面的。像这样的研讨会,为什么中国不能派更多学者参加呢?中国不仅应当更积极参加,而且也应自己举办,既可以在中国办,也可以在南海周边的国家办。

在国际社会里,你不解释,不发声,别人的声音就会更有效果,中国的立场就会更不清晰。我们不能总是等别人发声后再发声,更不可能仅通过外交表态和政策宣示就说服别人,我们需以更多、更翔实、更充分的历史和法律材料来解读中国立场,这项工作只能靠更多学者和媒体参与完成。

南海问题的确很敏感,但敏感的方式不一样,美国、欧洲和东南亚的很多媒体都在热炒,又是发社论,又是发专家评析,国际社会听到的中国媒体声音却很小,有时完全成了政策解释。这让中国处于一个极为被动的地位,反而更不利于问题的和平解决。

其实,南海问题和其他许多“外交敏感”问题一样,只有通过公开的交流,向外界讲明我们的立场,才能增加我们与国际社会的沟通,才能让中国的立场更广泛的得到认知,才能让别人知道什么事情是可以做的,什么事情是不能做的。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