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要做“蓝色硅谷”——访青岛市常务副市长王书坚

来源:凤凰网   发布时间:2015-05-20 20:39:12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随着今年17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包括青岛在内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第一个获批的国家战略,也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而青岛借助其独特的区位和产业发展优势,在蓝色经济区中扮演着先行者的角色。

624日举行的“2011蓝色经济大家谈”峰会期间,《中国经营报》记者就青岛在发展蓝色经济发展方面的诸多问题对青岛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书坚进行了专访。王书坚表示,发展蓝色经济,青岛要先行先试,当好蓝色经济区龙头,建设中国“蓝色硅谷”,领跑全国海洋经济。

要做蓝色经济排头兵

《中国经营报》:青岛提出要当蓝色经济区的排头兵。在发展海洋“蓝色经济”方面,青岛的优势表现在哪些方面?

王书坚:青岛在历史上是因海而生、凭海而兴。在发展海洋经济、建设蓝色经济区方面青岛有着多方面的独特优势。首先,青岛的区位和自然条件非常优越。青岛东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经济腹地延伸至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拥有近海海域1.22万平方公里,滩涂375.3平方公里,海岸线711公里,海岛69个,天然港湾49处。海洋生物资源丰富,这为海洋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其次,青岛的海洋科技力量雄厚。我们拥有的海洋科研、教学机构有28家,占到了全国的1/3以上。海洋产业已经初具规模,并且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去年我市海洋经济的总产值实现1500亿元,在全省位居第一;此外,我市的港口集群已基本形成,青岛港是我国第二大外贸港,港口货物吞吐量居世界第七位,集装箱吞吐量居世界第十位。目前青岛机场已开通94条国际国内航线。这些优势为青岛发展蓝色经济提供了很好的支撑。

与此同时, 青岛的优势也最终反映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改革发展试点总体方案》中。在《方案》涉及的60多个试点中,有29个就放在青岛。

《中国经营报》: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改革发展试点总体方案》带来的政策机遇之下,青岛蓝色经济区的整体发展布局是如何确定的?

王书坚:目前我市已经确定了“一带、五区、多支撑点”的蓝色经济区建设发展总体格局。

“一带”就是积极培育形成以环胶州湾区域为中心、以胶州湾东西两翼为新增长极的“一湾两翼”蓝色经济区建设发展布局,建设以港口物流、现代渔业、海水利用等特色经济为支撑的蓝色经济聚集带。“五区”是加快推动董家口港口及临港产业区、胶州湾西海岸经济区、高新区胶州湾北部园区、胶州湾东海岸现代服务业区、鳌山海洋科技创新及产业发展示范区5个功能带动区建设,成为带动全市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引擎。

“多支撑点”是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建设一批现代渔业、现代装备制造、石化和海洋化工、现代物流、滨海商务旅游度假、海岛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海洋能源开发和资源综合利用等各具特色的聚集区,推动产业集中布局、集约发展,形成蓝色经济区建设发展的多点支撑。

从具体的指标上来看,青岛市的目标是,到2015年全市海洋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达16%2015年到2020年,年均增长将达到14%。海洋产业的增加值从2010年的550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2200亿元。

蓝色硅谷梦想

《中国经营报》:我们注意到,青岛在发展蓝色经济中,打造“蓝色硅谷”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青岛为何会提出蓝色硅谷计划?

王书坚:建设中国蓝色硅谷是青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下一步的战略规划。所谓蓝色硅谷,是以海洋为主要特色的高科技研发和产业聚集区。我们发展蓝色经济,目标就是要将青岛建成为我国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的先行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核心区、海洋自主研发和高端产业的聚集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示范区,成为国家科学开发利用海洋资源、走向深海的桥头堡。而蓝色硅谷的打造,对于这一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一方面,青岛可借此实现自身的发展转型,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另一方面也可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进而为国家海洋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事实上,青岛也具备了这样的条件。青岛聚集了中国最主要的海洋科研机构和海洋科研人才。全国30%的海洋科研机构、70%的海洋科研领域的院士都在青岛。国家“863”计划海洋领域的课题,有46%是由青岛国家实验室承担的。此外,青岛的海洋产业优势也很明显。现在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的产值已经占到中国的40%。青岛也具备了建设蓝色硅谷的环境条件,包括交通条件、自然环境。我接待过很多来自美国硅谷的大企业的高管和专家,他们认为青岛和硅谷所在的旧金山湾区非常的相象。所以很多的外国专家,包括回国留学人员很愿意到青岛工作,青岛具备了这样一个聚集人才,聚集科研力量的条件。

《中国经营报》:目前,在打造蓝色硅谷方面的进展如何?青岛在打造发展蓝色经济、打造蓝色硅谷方面,会出台哪些政策措施?

王书坚:目前我们现在正在做蓝色硅谷的规划,从地理上看,蓝色硅谷大体在青岛的东部,南起崂山的石老人,包括崂山科技城,北到即墨的丁字湾,整个区域600平方公里。在这个区域里面,重点设立国际海洋科研中心、海洋新兴产业技术发展中心、深远海与海洋前沿技术研发中心、海洋生态保护区等4个蓝色硅谷功能区。同时,教育部和省政府已经批准,在这个区域里建设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到2020年蓝色硅谷的框架将全面成形。

政府在打造蓝色硅谷、发展蓝色经济方面,从资金投入、政策体制创新上,做了很多规划。在未来5年内,我们这方面的投资将超过6000亿元,重点建设300个大项目,包括海洋产业、临港产业和涉海产业。今年4月,市政府还与国开金融有限责任公司合作,设立青岛蓝色经济发展基金。这只基金规模有100亿元,是国内第一家针对蓝色经济的产业基金。这笔钱主要是对准备上市的企业和高端产业企业进行直接股权投资。同时,这些资金还会投向蓝色经济区重大园区的开发建设和一些重大项目。

而在制度环境的营造方面,青岛市政府已联合科技、科研院所等部门,组织专家组,对“蓝色硅谷”的制度环境进行论证。这些专家在开放机制、完善的投融资机制、完善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等方面提出很多有价值的意见。尽快建立以政府扶持为前提、以市场机制为导向的海洋科研体系、产业化体系。

自由流动 是区域合作关键

《中国经营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涉及到半岛范围内的7个城市。在蓝色经济区的发展上,各城市之间的合作的关键在哪些方面?

王书坚:蓝色经济区要快速发展,经济区内的7个城市之间不能单打独斗,在区域合作、共谋发展的过程中,生产要素的聚集和自由流动非常重要。

蓝色经济区涵盖的这几个城市,现在的GDP1.8万亿。现在全国过万亿的省份也才十几个。所以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区域,区位优势非常明显。长远来看,区域内各个城市之间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整合聚集,对整个蓝色经济区的发展将会起到重要的作用。这其中也包括向国内外共同营销和打造这一区域,大家整合起来的力量就会很大。

如果各个城市单打独斗,会出现一些问题。如各自力量不强,也会造成一些重复建设;还可能因此让整个经济区的层次体现不出来。举一个例子,如通讯一体化的问题。此前我们山东半岛几个城市的常务副市长去长株潭考察过,长株潭已经实现了区号的统一,这样做打破行政区划,实现了通讯的低成本、无障碍,降低了因行政区划而徒增的交易成本,其周边3个城市的民众和企业都能得益。其实,固定电话的区域一体化是个政策性很强的问题,有待于从多个层面来推动,但从长远来看,我们就需要朝这个方向努力。

《中国经营报》:蓝色经济区的发展,伴随着城市间区域化合作加深。但在这个过程中,会不会有一个担心:城市同质化现象的问题。这也是近年来国内城市发展进程中一个比较突出的现象。过去大家提起青岛的时会有一个说法叫“东方瑞士”,但现在这个概念似乎在渐渐淡化。您怎样看待这种同质化的现象?青岛有怎样的办法去凸显特色?

王书坚:从城市的发展来看,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实际上是在谈,我们怎样保持城市建设的风格及文化的传承。现在的城市建设确实不能千城一面。一座城市,如果没有特色的话,拍一张街景可能会不知道是在什么地方。

由于历史的原因,青岛的欧式风格比较典型。在城市文化当中,也孕育了一种比较开放的文化风格。“东方瑞士”实际上是国内外人士对青岛的一种赞美。

青岛的历届政府对自身的城市规划很重视,我们正在聘请国内外的顶级专家,进行整个城市系统的空间战略的研究,包括城市风格的研究。既要体现青岛原有的欧式风格,又不能简单地复制,还要创新发展,把欧式风格和现代风格结合起来,将历史传承和未来发展加以结合,我想这座城市会变得非常有活力。青岛市委已在“十二五”规划当中提出,要把青岛打造成一个创新、文化、宜居的城市,使青岛成为一个国内知名的休闲度假中心。

记者手记

“蓝色使命” 担子不轻

随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入列国家级核心战略,作为山东经济发展的领头羊,无论从战略规划还是地理位置,青岛无疑是“蓝区”之核心。由青岛引领胶东半岛,进而带动山东的势态已经跃然而出。青岛所肩负的“蓝色使命”可谓意义重大。

从这点上看,蓝色经济区中“带头大哥”的角色定位对青岛而言,既是机遇,同时也是一个挑战。

虽然此前青岛在经济发展一直位居山东首位,隐然有着引领山东经济发展的迹象。但事实上,由于区域分工、定位方面的不明确,以及产业整合上的不彻底,青岛与其他城市之间并未形成太多的合力。区域之间各自为政的情况一直存在。在青岛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并没有对山东其他经济区域的发展承担起太多的任务。但随着蓝色经济区的成立,青岛作为“蓝区”的核心城市,此前独善其身的姿态显然已不合适。如何当好“蓝区”中的排头兵,团结区域内的各城市共谋发展,由蓝色经济区的带动山东全省的发展已经成为青岛未来肩负的重要使命。从这个角度而言,青岛乃至蓝色经济区内还面临着诸多挑战。

站在全国的层面上看,可以发现,此前已经跃然崛起的珠三角和长三角经济区都是蓝色经济的受益者。两大经济区域内强大的城市群之间所形成的产业互补合作,正是其发展的内在推动力。在这一点上,青岛和“蓝区”内其他城市,都还有一个摸索和整合阶段。同时,从长三角和珠三角的经验来看,两大区域经济板块中,民营经济都扮演着半壁河山的角色。但在山东的区域经济中,则一直呈现出“国强民弱”的格局。民营经济的不发达,迟早会成为未来山东蓝色经济区要面临的瓶颈问题。

从青岛自身的发展来看,虽然青岛在海洋产业、海洋科技方面在山东乃至全国都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在此基础上,青岛也提出了“蓝色硅谷”的发展战略。但是在提升海洋战略的高度,丰富海洋经济的层次上,青岛还面临着一些问题,有着很多提升的空间。目前,青岛有着全国最强大的海洋科技人才的储备,但其海洋科技的开发成果却只有20%能在本地实现转化。而青岛海洋产业的产业链自身所存在的“链条短、配套不完善”的问题,也将对青岛“蓝色经济”的发展带来潜在的不利影响。

如何强化自身,进而带动周边,拉动全省。对于青岛而言,肩负着“带头大哥”使命的青岛还有许多路要走。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