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依托海洋资源特色,发展现代中药和生物医用材料……”在青岛市2010年至2012年的工业新兴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当中,中医药首次列入了青岛市重点扶持的十项新兴产业。而今年市中医医院的建成,则标志着青岛市中医药产业真正踏上了产业升级之路。而突如其来的涨价寒流,给青岛市整体中医药产业上了严峻的一课。
主管部门扶持中医药发展
早在今年年初,青岛市就出台了 《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市卫生局中药处处长赵磊告诉记者,《意见》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健全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完善扶持优惠政策等,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意见》提出,新农合使用中医药治疗的,其医药费用报销比例要比使用其他治疗的提高15%以上;对住院病人主要使用中医药治疗的取消起付线,采取针灸治疗的报销90%。与此同时,青岛市还将实施中医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战略,开展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标准化建设,5年内全市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要设置中医科和中药房,配备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中医特色诊疗器具和必备中药。将中医体质辨识与调养指导纳入新增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市内四区先行试点基础上逐步扩大,推进冬病夏治、夏病冬治服务,初步建成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体系。
“从产业整体发展上来说,这几年青岛市的中医药产业迎来了一个复苏期。”但赵磊认为,中医药产业的飞速发展并不会带来中药价格的上涨,“这几年我国的中药种植面积逐渐增加,各类中药的总产量也是不断增长,涨幅也超过了市场需求的增长。”赵磊表示,中药价格上涨对于中医药产业发展是一次考验,他认为,中药价格会逐渐恢复平稳,部分涨幅过大的中药还会出现回落,“大力推广中医药,只能降低市民的医疗成本,不会给市民带来更大的负担。”
零售终端不能只限药价不限材价
“中药价格这么一涨,我们都不想卖了。”青岛医保城王经理向记者表示,对于零售终端来说,中药价格上涨的直接结果就是利润缩水,以丹参滴丸为例,以前卖一盒丹参滴丸能挣八九毛钱,现在随着丹参价格的上涨,现在丹参滴丸的进价越来越高,而零售价格却并没有大涨,“更多的价格压力都被我们这些零售终端消化了。”王经理表示,对于药方来说,现在的中药是烫手的山芋,想扔扔不掉,想吃嫌烫嘴。
市物价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根据国家药品价格的相关规定,中药材属于农产品,价格由市场调控定价,物价部门仅对基本药物目录和政府定价药品目录中的药物实施价格保护。对此本市一家药业公司市场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中药材价格上涨会严重影响药厂开发中成药的热情,对于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极为不利,“国家不能单纯限定中成药的最高售价,还应对常用药的原材料实施价格保护。”其次,这名负责人表示,目前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中成药所占比例不足,应加大对中医药产业的支持力度。
医疗机构药材涨价影响中医产业
海慈医院郭雪申主任介绍说,中药材整体上分为动物类、植物类和矿物类三大种类,其中动物类中药材因为濒危原因,价格一直高居不下。而矿物类中药材的价格一直较为稳定。现在涨得最厉害的也就那么三五种中药材,比如三七、太子参等,虽然涨幅非常惊人,但并不是临床用量最大的中药材,所以在临床上并非感觉到多大压力。”郭雪申表示,中药材涨价是大势所趋,“中药学讲究治 "未病之病",非常符合现在绿色医疗的理念,特别是在保健方面,中药材具有无法替代的低地位。”她表示,中医地位逐渐提高,也成为了目前中药材涨价的背景因素。但对于个别药材的短期猛涨,郭雪申表示,价格虽然由市场决定,但现在个别种类的中药材波动太不正常了,“如果真的是存在人为炒作,对中药产业甚至中医学发展,都不是一件好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