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蓝色机遇 加快学院发展——访经管学院院长王新华教授

来源:山东科技大学 记者 高晓华   发布时间:2015-05-20 20:51:14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近日,本报记者就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与高校发展等问题采访了经管学院院长王新华教授。

记者:经管学院于2000年成立以来,总体发展很快。请您介绍一下学院的基本情况?

王院长:学院自2002年随学校搬迁进驻青岛以来,始终坚持为政府、企业和社会服务的宗旨,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学院每年培养600余名本科生、200余名研究生,承担各类纵横向科研项目50余项、约400万元的科研项目,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目前,学院拥有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资源经济与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技术经济及管理、会计学和企业管理等5个硕士点,工商管理硕士(MBA)及项目管理、物流工程2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和工程管理硕士3个专业硕士授权领域,会计学、财政学、金融学、工商管理、电子商务、国际经济及贸易和物流管理等7个本科专业。现有专职教师80余人,其中副教授、教授占比45%左右。同时,学院从国内外知名院校聘请兼职教授15人。经过多年努力,学院现有大、中型报告厅3个,案例教室4个,计算机信息中心1个,拥有教学模拟软件32套,与青岛海尔、海信、前湾港集团、出口加工区等知名企业和政府建立实习基地16个,构建了分层次、多模块、相对独立、相互衔接的实验教学体系,实现了从基础训练到创新能力训练的逐层提高。

“十一五”期间,学院在学校及相关学院的支持下,完成了“山东省资源管理与环境保护软科学研究基地”“山东省矿区和谐发展研究基地”“山东省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山东省科学与哲学研究基地”建设和技术经济及管理重点学科的建设工作,完成了中央和地方共建实验室“区域经济系统模拟实验室”的建设,现有组织治理与竞争、科技经济与管理、循环经济、工程经济、人力资源、市场营销、信息管理、金融与证券等10个校级研究所。在学科平台建设方面,学院突出为学院本科生、研究生教学实验服务,为当地政府科学决策、政策制定服务,为当地企业提供培训、咨询服务的宗旨;坚持强化购置相关仿真软件及硬件设施、数据与模型开发、完善运行机制,不断加强人才培养基地、科技创新基地、科技文化交流基地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记者: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国家战略,经管学院将如何抢抓蓝色机遇,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王院长:加快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有利于拓展国民经济发展空间,有利于加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有利于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提高海洋经济国际合作水平,深化我国沿海开放战略,完善我国沿海整体经济布局。就学院而言,也是难得的机遇。面对机遇,学院将从两个方面入手,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工作。

一是解放思想,明确思路。根据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改革发展试点工作方案,学院党政领导在解放思想、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以现有基础和优势,积极参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方面重点突破,力争早出成效、快出成效”的工作思路。

二是抢抓机遇,借势发展。首先是在本科层次上,借助于现有优势和良好的实务训练平台,着重“外向型经贸人才与港口物流管理人才”培养。即在国际经济及贸易专业下设置“蓝色经济国际贸易”方向,在物流管理专业下设置“港口物流管理”方向,通过案例分析和模拟平台着重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训练学生的实务操作方法与技术。直接与区域内企业结合,通过“跟岗式”培养,着重训练本科生的现场感性知识和基本实务处理操作流程及技巧。

其次是借助现有MBA专业学位教育平台,设置“蓝色经济管理”方向。2010年、2011年学院MBA招生在100名左右,列山东大学、海洋大学之后,位居第三,工程硕士已累计培养近1000名学员。学院将加大沿海区域的宣传与招生力度,开设具有特色的课程和案例,为蓝色经济区培养和储备一批掌握国际先进管理知识的高层次内外结合型经营管理人才提供服务。

第三是在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点设立“海洋资源评价与开发”研究方向。山东省是经济大省,也是海洋大省,同时,又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急需大量高层次经济管理学研究人才,为蓝色经济区培养和储备一批高级经济管理研究人才也是学院工作的一个重点。

记者:近年来,经管学院的科研工作始终走在同类院校的前列,主要优势与特色是什么?

王院长:2010年,学院科研经费408.7万元,实到经费432.1万元,分别比上年增加了27.5%136.3%。其中,纵向科研项目立项38项,全校排列第二,科研经费112.8万元,占到全院三分之一左右。2010年度横向项目13项,合同经费达到295万元,实到经费达到354万元;与2009年相比,合同经费增加63.7万元,实到经费增加246.5万元。在兄弟院校同类学院中始终名列前茅。

从科研产出来看,2010年科研成果鉴定数量15项,列全校第一,与2009年度相比,省部级奖励增加2项,地市级奖励增加4项。发表论文115篇,其中CSSCI、人大复印资料收录或装载论文数量18篇,列全校第一;出版著作4部;科研获奖数量17项,列全校第二。对学校发展关键指标得分,2010年经管学院为252.5分,全校排列第七。其中,论文得分64.5分,全校排列第三;引文得分188分,全校排列第三。

多年来,学院以区域经济和企业需求为依托,不断丰富与发展经济管理理论与方法,确立了组织管理与决策理论、矿业系统工程、系统优化理论与方法、企业技术创新管理、财务会计理论及应用、企业财务成本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跨国经营与国际贸易、技术创新与产业转型、矿区循环经济、金融市场与投融资风险、价格理论与政策等较为稳定的研究方向,形成了良好的合作机制和具有创新能力的研究团队。

学院科研的主要优势与特色,一是加强理论研究,运用现代经济分析方法和技术,突出经济学与管理学的交叉融合,注重成果的实用性。在组织管理与决策理论研究方面,建立了基于控制权分解、双边道德风险、能力耦合和动态传承的企业高管更替决策机制,探讨了急剧变动环境下企业和谐管理理论和产业网络理论,提出了合作的边界条件与冲突的可能性度量及风险控制策略。在非线性系统优化方法研究方面,利用现代数学分析理论,建立了非线性系统优化方法,解决了系统优化过程中的部分理论问题;利用FBSDE与最优控制技术建立了可用于资产组合中含有衍生证券的理论模型,给出了最优控制的表达式;较早开展了非营利组织会计和科技型人才集聚理论等特色鲜明的研究。上述研究分别获得了国家自然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软科学、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发改委规划项目、山东省自然基金项目、山东省社科基金项目的支持。二是紧密结合行业实际,重点服务企业。密切关注、解决工商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问题,重点研究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管理、企业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等问题,相关研究成果在山东、山西、安徽、江苏等地企业得以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利用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重点解决了资源的可持续开采与合理利用问题、生产系统参数优化、企业经营过程的资源配置与优化、生产成本控制系统优化等问题;在数据处理与可视化研究方面,针对多灾害领域的特点,开发了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软件系统;在安全管理研究中突出了管理与技术的融合,建立了灾害防治与处置的理论与方法体系及预报预警系统,丰富了安全管理的理论体系。三是当好政府的参谋。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及预警研究方面,从产业融合的角度出发,建立了区域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模式、区域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和谐度与协调度评价模型、区域科技与经济协调发展组合测度模型及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差异互补与协同关系,构建了区域经济发展的预警及动态监测体系;针对高校特点,研究了高校服务于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途径;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较早开展了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及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研究,建立了不同类别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模式;针对煤炭矿区的特点,构建了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体系,建立了矿区可持续发展模式的选择方法;在区域创新研究方面,对区域创新系统运行机理、区域创新体系构建、区域创新模式、区域创新系统评价等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与采纳。

记者:今后将如何发挥优势,实现新的突破?

王院长:配合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战略的实施,学院拟在以下4个方面重点有所突破:

1、山东半岛地区港口协同发展机制研究。全面调研、分析半岛地区各港口的腹地情况、业务结构、资源条件、发展空间,研究各港口的优劣势,设计山东半岛地区港口功能划分建议,协同发展机制、支持条件及政策措施,规划各港口临港产业布局方案及战略调整思路,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发展战略实施提供支持。

2、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资源开发与优化配置。依托省科技厅的资源管理与环境保护软科学研究基地和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点等现有研究基础和平台,重点研究海洋资源评价与开发、资源优化配置与产业布局、半岛蓝色经济区一体化及投融资、财税、价费等相关问题。

3、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预警机制研究。根据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与发展规划所确立的指标体系,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各种指标进行跟踪与评价,及时发现问题,提出建议,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顺利进行提供服务。

4、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优势产业知识产权保护战略研究。探求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优势产业知识价值链知识产权运营能力管理制度,促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优势产业知识价值链知识产权运营能力的有效运作与科学管理。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