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中国一家媒体5日发表社评说,本·拉丹被击毙了,中国会成为美国对付的下一个目标吗?它希望,中美经济联系能够“压碎美国右派的很多政治狂想”,然而,文章结论说,中国的崛起无疑将引起它与美国间的摩擦增多。该报6日另一篇社评说,“中国可能是史上最孤独的崛起大国”。
当然,国有报纸所发表的社论也并非总是反映共产党的思想或政策。不过,这两篇社评让我们想到了有关中国世界观的两点,而且这两点是相关的。一是中国对美国的敬畏超过了大多数美国人的想像。二是,中国的孤独感并非是装出来的,而是真实存在的——本·拉丹被击毙将只会加快美国与其亚洲盟友和合作伙伴接触的速度,中国的利益因此会受到损害。
在2001年发生9·11恐怖袭击事件后,美国政府把注意力转到了恐怖主义和中东问题上,中国真的轻松了一阵子。中国官员和战略家认为,两场战争令美国发狂,再加上美国经济疲软,这给中国带来了在亚洲及其他地区扩大影响力的难得的机会。不过,中国知道,华盛顿的战略注意力迟早有一天会转向东方,本·拉丹之死或多或少加速了这一天的到来。正如中国社会科学院一位著名分析家最近对我说的那样,美国很快就会“把矛头指向中国”。
中国人过分关注美国
中国官员和战略家过分关注美国,他们无时无刻不盯着美国。我对社科院一些学者最近写的100篇文章进行研究后发现,约五分之四的文章都是关于美国的——不是想了解美国的制度和政治价值观,就是讲如何限制和减弱美国的实力和影响力。其中有些主题可以帮助理解其背后的思想。
一是中国用广泛的新现实主义方法看待国际政治。中国的战略家们认为当今世界的权力分配将决定着明天的冲突。中国一贯认为它与美国之间日益激烈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是决定全局的战略竞赛。按照中国的想法,美国与中国之间的紧张气氛是可以控制的,但永远解决不了。出现紧张状态有着结构上的必然性。
不过,中国专家把美国看成是唯一超级大国,认为它不断寻求增强和维护自己的实力的同时,还到处传播其民主价值观。这是独裁的中国官员非常关切的问题,他们认为,只要中国实行共产党一党执政,美国就很难接受中国领导地位增强的事实。
另外,中国害怕美国的民主进程。美国人把民主看成是一种有利条件,因为民主使美国不用经过流血冲突便可产生领导人和进行政策改变;中国则把美国的民主看成是无理性行为及变化莫测的根源。中国的许多人以小布什总统在9·11事件后匆忙决定出兵阿富汗和伊拉克为例,说美国政府换届事实上或许会增加令人不舒服的政策改变的机会,导致美国突然将竞争和敌对的目光转向东方。
美国有三大“战略优势”
中国一些战略分析家现在甚至认为,相对中国,美国有三个有利条件,它们会帮助美国在亚洲保持战略优势地位。
第一,美国建立了一种秩序,其基础不仅仅是美国的实力,还有民主社会。中国注意到,东亚和东南亚的国家中没有谁害怕印度的民主崛起。它们认为印度的崛起是很自然的事情,是受欢迎的。几乎所有亚洲国家都试图从中国的经济成功中受益,它们同时却从战略上拉近与美国的关系,以遏制中国的军事实力。
第二,与中国不同,美国与其他亚洲国家不存在领土争端。譬如,中国仍声称约80%的南中国海区域“历史上是中国的水域”,它现在还因印度的阿鲁纳恰尔邦(即我藏南地区——本报注)与印度有争端。从这种意义上讲,中国的崛起必然会带来混乱,因为中国变得强大就很可能要求以对中国有利的方式解决这些问题。
第三,因地理位置不处于亚洲,所以美国不是亚洲常驻大国。这个纯粹的事实曾被视为不利条件,然而,中国现在认为它给美国带来了独有的优势。为了保留其在亚洲地区的军事基地,保持其在亚洲卓绝的战略力量,美国需要其他重要国家和地区组织默然接受其安全角色和关系。美国与澳大利亚、日本和韩国的联盟以及它与印度、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得到广泛的地区认可。这种相互依赖的关系意味着美国并非强大到可以忽视亚洲国家意愿的地步。
中国仍是亚洲“孤独者”
相反,如果中国处于优势的战略地位,那么,挑战或改变它的卓绝地位会更难。中国不需要美国那样的地区默许。作为一个亚洲大国,中国不需要任何其他亚洲国家“同意”它保留其军事基地。作为亚洲最大的国家,中国控制没有美国参加的地区机构会较容易——然而,这就是为什么美国提供亚洲海上航线安全保障是可信的而中国不可信的另一个原因。
中国不充分利用美国一心反恐的时机,却满腔愤怒地注视着美国建立一种分等级的民主秩序,原因就在于此。在这种秩序中,中国仍然是亚洲的一个战略上的孤独者,只有缅甸和朝鲜是它真正的朋友。
中国现在很清楚自己的弱点。美国不要哀叹好日子已无可挽回地逝去,而应学会更好地利用自己的强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