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市如何应对大灾难 东京在3·11地震中的经验与教训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15-05-20 21:08:33 

大都市如何应对大灾难   东京在3·11地震中的经验与教训

4月11日,在日本福岛县南相马灾区,在此搜寻遇难者遗体的警察向遇难者默哀。新华社/路透

日本3·11大地震及此后的余震,给东京带来的人员伤亡等直接损失并不大,但由于现代化大城市对于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高度依赖,人口高度密集,此次灾害确实给东京带来了罕见的困难。超大型城市如何面对大灾难,东京在3·11以来的表现,为外界提供了极为难得的经验与教训。

大灾暴露城市脆弱性

高度发达的基础设施在为城市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超大城市具有相应的脆弱性。在类似3·11地震这样的情况下,灾害本身也许并未直接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但灾害造成的基础设施受损或瘫痪,却很可能造成城市混乱。

仅从东京的经验看,即涉及如下问题:在地震发生后,如何确保人口密集区域的临时避难场所有序接纳大量居民,并保证人员疏散过程中不致发生混乱?如何安置因公共交通瘫痪滞留在中心城区的几百万名“归宅困难者”?如何在混乱状态下确保通讯和信息的基本通畅,稳定社会情绪?如何在紧急时刻确保中心城区的生活物资供应?

这些在平时并不“显山露水”甚至并不成为问题的问题,在大地震来临后却纷纷暴露出来,任何一个问题处理不当,即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与世界上其他现代化超大城市相似,东京市中心白天人口密度大,但很多上班族住在远郊的卫星城,通勤人口多,对公共交通依赖程度高,人员出行主要依靠总长度超过1000公里的轨道交通线路,其次则依托地面道路网。

3月11日大地震发生后,东京的全部轨道交通停运,高速公路封闭。很快,市内道路就陷入拥堵状态。这导致数百万“上班族”面临“回家”难题。

根据日本政府“中央防灾会议”近期得出的估算数字,地震发生时,东京市中心区域约有1144万人,其中392万人成为所谓的“归宅困难者”,亦即返家徒步距离超过10公里以上人员。根据日本警视厅交管中心的数据,当天东京市中心的主要道路车辆时速均在10公里以下,其中不少道路的时速甚至低于3公里,与人步行的速度类似。市内干线道路全部恢复正常,已是次日(12日)下午。11日当天震后,记者驱车从东京赶往东北灾区,用了9个小时才驶出东京。一路上,只见人行道上挤满移动的人群,直至午夜时分,远郊道路两侧还有成群结队徒步回家的上班族。

在此后连续不断的余震中,每有较大的余震,东京地铁交通就会受到影响,再加上缺电造成轨道交通班次减少、运力下降,交通瘫痪展现了超大城市在灾害面前的脆弱一面。

此外,地震发生后,东京市内手机通话基本失效,只能偶尔发送短信,亲友之间联系困难,街头满是待避市民。很多人只能从街边商店的电视中了解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如无平时细致的预案、到位的训练,仅靠临时组织防灾避难,极易造成重大混乱甚至人员财产损失。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