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关山东海洋发展成果的新闻频频登上热点—— 5月21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办的欧洲最大营养保健品和原料行业专业展会上,逢时(青岛)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全球磷虾油供应商巨头挪威阿克联合发布全球首款PQQ小分子磷虾肽; 作为亚洲首个全自动化码头,5月22日,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桥吊平均单机作业效率达到每小时62.62个自然箱,第13次刷新装卸效率世界纪录。
5月27日,中广核烟台招远400兆瓦海上光伏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此项目为我国首个桩基固定式海上光伏项目,应用双面双玻海上光伏组件等一系列创新产品…… 坐拥3500多公里的海岸线、近16万平方公里的蓝色国土,山东最大的发展优势在海洋,最大的潜力和空间也在海洋。 近年来,山东坚持经略海洋、向海图强,改造提升海洋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海洋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海洋未来产业,致力于在推动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建设上跑出“加速度”。 如今的山东,蓝色动能澎湃,蔚蓝色的生机葳蕤生长,前文提及的发展成果正印证此。 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海洋发展寄予厚望,多次作出重要指示。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山东考察时指出,要发挥海洋资源丰富的得天独厚优势,经略海洋、向海图强,打造世界级海洋港口群,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 牢记嘱托,一年来,山东把学习贯彻成果转化为自身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山东聚焦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发挥海洋资源丰富、拥有海洋领域国家实验室优势,加快推进海洋经济政策集成改革,做强海洋渔业、海洋矿业、海洋运输等产业,强化世界级海洋港口群引领和沿黄陆海大通道支撑,深化港产城融合发展,把海洋开发这篇大文章做深做大。 数据道出了山东实践的“含金量”——2024年,山东省海洋生产总值突破1.8万亿元关口,居全国第二位,比上年增长6.1%,海洋经济对全省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率达23.9%,成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 在细分领域,2024年,山东海洋渔业、海洋水产品加工业、海洋矿业、海洋盐业、海洋化工业、海洋电力业、海洋交通运输业7个产业增加值位居全国第一。 尤其是,2024年,山东海洋领域共有5项成果获国家科技奖,占全国海洋领域获奖数量的50%,海洋科技优势正提速经略海洋的山东实践。 “去年,山东海洋新兴产业以7.3%的增速,显现出强劲发展势头,正成长为山东海洋经济新的增长点”,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中南大学兼职教授张瑞永表示,“海洋新兴产业的竞争本质上是创新能力的竞争,山东下好科技‘先手棋’,持续产出原创性成果,有助于在海洋经济新赛道上赢得先机”。 今年,山东将实施10项左右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遴选10个左右蓝色人才团队,加速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并培育10个左右海洋特色产业集聚区,加快发展海洋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高成长性产业,布局深海开发、海洋空间信息等未来产业。 港口是服务和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重要指示精神,山东实施世界级海洋港口群建设三年行动。 山东提出到2025年,青岛港世界一流海港建设位居前列、晋位升级,日照港、烟台港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其他港口发展水平整体跃升。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20亿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4000万标准箱。 如今,这一目标已提前实现——2024年末,山东沿海港口吞吐量超过20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超越4400万标准箱,日照港成为全球“最年轻”的5亿吨大港、烟台港斩获“世界一流专业化码头”称号; 沿黄陆海大通道支撑也有了“数据表达”——2024年,山东沿海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1亿吨大关,内陆港超过50个。 今年以来,以山东港口为核心,山东积极拥抱、融入人工智能新潮流,提速世界级海洋港口群建设,阶段性成果不断涌现。 今年2月,山东港口分别举行2025年世界级海洋港口群建设(青岛)建成项目投产暨新项目开工仪式、2025年世界级海洋港口群建设(烟台)建成项目投产暨新项目开工仪式,涉及总投资额超过1691亿元,其中不乏青岛港国际数港中心等数智化工程。 诸多沿海城市也进一步提速港产城融合——例如,今年,烟台提出实施新一轮港产城融合发展三年行动,加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莱州港疏港铁路建设,争取开通海铁联运“一带一路”跨海中欧班列。
把“蓝色”铺展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在海洋经济领域持续耕耘的同时,山东把海洋生态保护置于优先位置。 今年1月,生态环境部公布了第三批11个美丽海湾优秀案例,日照张北湾、东营黄河口湾区入选。 目前,山东省共有6处入选美丽海湾优秀案例,数量保持全国第一。 美丽海湾建设,是美丽中国建设在海洋生态环境领域的集中体现和重要载体,也是山东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优先,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务实举措。 以东营黄河口湾区为例,总面积15.3万公顷的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位于此。 近年来,东营持续改善海湾生态环境质量,2024年海湾优良水质面积比例较“十三五”期间平均增长超过30%,黄河入海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Ⅱ类,几近绝迹的黄河刀鱼、江豚重现黄河入海口。 伴随海湾生态环境质量不断向好,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得到有效恢复,作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朱鹮已经成为黄河口湾区的常客,目前保护区鸟类已增加到超过370种。
受益于山东不断加强全省海湾综合治理,加快推进美丽海湾建设,如今越来越多的海湾展现出“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的景致。 在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上,山东不负重托——把学习贯彻成果更好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前行动力、造福人民的务实举措,真正干出“走在前”的样子,干出“挑大梁”的担当。 依海而生,向海而兴。随着山东进一步巩固和强化海洋优势,把海洋开发这篇大文章做深做大,经略海洋、向海图强的殷殷嘱托会化为实实在在的业绩,为海洋强国建设作出更多山东贡献。 来源:凤凰网山东(记者 刘培省)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