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海洋与渔业工作会议在济南召开
--提升四大支柱产业 养护资源保护环境
1月26日,省厅召开全省海洋与渔业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全国海洋、渔业工作会议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分析当前形势,总结交流去年的工作情况,部署今年工作任务。会上部分市进行了交流发言,表彰了先进。省厅领导宋修武、侯英民、刘元林、刘洪干、王诗成、王瑗、鲁小兵、高永福、纪家苏出席会议,省直工委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指导组副组长李学友应邀出席会议,省厅机关全体干部及厅直单位副处以上干部共100多人参加了会议,宋修武厅长在会上作了讲话。
会议指出,2004年全省海洋与渔业系统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深入调整渔业产业结构,强化海洋综合管理,统筹经济发展和海洋生态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一)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全省主要海洋产业产值达2130.2亿元,比上年增长18.2%。实现水产品总产量718.2万吨,比上年增加12万吨,渔业总产值达到1136.4亿元,比上年增长13.3%。渔民人均纯收入6930元,比上年增长10%。(二)支柱产业快速发展。全省优势水产品养殖面积占养殖总面积的30%以上,产值占养殖总产值60%;工厂化养殖面积突破460万平方米,增长53%;淡水渔业养殖面积增长20%,效益显著增加;远洋渔船发展到259艘,产量、利润分别增长39.5%、55%;休闲渔业等第三产业产值260亿元,增长15.6%。(三)综合竞争力增强。全省新批渔业外商项目210多个,实际利用外资3.5亿美元,增长101%;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44.3亿元,比上年增长28.8%;产值过亿元的龙头企业已达60多家,出口创汇超千万美元的企业55家,其中国家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8家;水产品精深加工比例达到61.3%,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实现水产品对外贸易总值34.8亿美元,其中出口创汇22亿美元,分别增长20.7%、19.8%,占全省农产品出口创汇额的27.4%。(四)科技创新步伐加快。全年共承担海洋技术领域“863”高科技攻关项目45个,取得渔业科研新成果60多项,13个项目获得国家和省科研成果奖。渔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0%。(五)依法管理取得新进展。全省海域累计确权发证6200本,确权面积360多万亩,新上项目确权发证率为100%,征收海域使用金10186万元;发放养殖使用证8142本,确权面积379万亩,占已养面积的40%;组织大规模专项执法活动76次,查处各类违法案件1400余起;共救助遇险渔民716人、渔船141艘,挽回经济损失2144万元。
会议强调,今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对于全面完成“十五”确定的目标任务,实现“十一五”计划开好头、起好步,至关重要。根据全国海洋、渔业工作会议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今年全省海洋与渔业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渔业增效、渔民增收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高举“海上山东”建设旗帜,依靠科技进步和体制、机制创新,深化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推进产业化、标准化、外向化战略,着力提升渔业增养殖、水产品精深加工、远洋渔业、休闲渔业四大支柱产业素质和水平,强化宏观调控和依法管海,加强资源养护和环境保护,全面提高产业发展能力,促进全省海洋与渔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海洋产业总产值增长15%,渔业产值增长10%以上,渔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
会议提出今年工作重点。(一)围绕推进“海上山东”建设,研究和编制海洋与渔业发展规划。要结合《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和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的实施,研究制定好海洋与渔业“十一五”发展计划,制定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争取将海洋与渔业发展规划纳入各级政府总体规划的框架内。要把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海洋管理工作若干问题的通知》作为今年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要积极配合国家启动并实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计划”(简称908专项),建设“数字海洋”网络系统,为海洋管理和经济建设服务。
(二)进一步调整渔业产业结构,实现渔业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发展。1、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养殖业。各地要全面推进优势水产品区域布局,加快推进优势水产品产业带建设,做大做强海参、鲍鱼、对虾、大菱鲆、海带、观赏鱼等支柱产业。2、加快远洋渔业拓展步伐。加快远洋渔场开拓和远洋渔业基地建设,完善配套统一的远洋生产、运输、加工、销售和后勤补给体系。3、组织实施渔业资源修复行动计划。突出抓好渔业资源增殖功能区论证设立、在重点渔场和海域建设大规模的人工渔礁群,逐步构建集海洋资源开发、增殖、海上游钓、休闲旅游为一体的“海上人工牧场”。4、积极发展休闲渔业。要做好渔业与旅游、休闲、餐饮及鱼文化结合的文章,发展观光渔业、垂钓渔业、观赏渔业等。要加快渔港经济区建设,以渔港为载体,提高综合配套服务功能,发展物流、加工贸易、信息服务等产业,促进渔区小城镇建设,提高渔业第三产业比重,拓展渔民增收的渠道。(三)加快实施渔业产业化、标准化、外向化战略,全面提高产业发展能力和水平。一要着力推进渔业产业化升级。积极争取各方面的扶持政策,培育渔业龙头企业,引导和支持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新产品研发能力;鼓励企业实施名牌战略;倡导“公司+基地”的生产模式;大力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二要着力推进水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管理。制定和完善从水域环境、生产技术规范到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的一系列标准,形成涵盖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标准体系。三要着力推进渔业外向化发展。充分发挥我省水产品加工能力强的优势,积极承接日韩及欧美水产品加工业转移,搞好来进料加工,打造山东半岛水产品加工出口基地。(四)加强渔业科技支撑作用。要通过搞好科技资源运作,盘活科技资源存量,建立科技创新体系,发展渔业先进技术,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提高渔业发展质量和水平。(五)强化资源环境管理保护。一是继续推进法制建设,加大对法律法规的学习培训力度,争取省人大对海洋与渔业法律法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二是依法严格规范海域使用管理,解决纠正化整为零审批和越权审批等违规行为。依法加强海域使用金征收工作,做到应收尽收,维护国家海域资源收益权。三是继续推行行政执法《六条禁令》,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四是高度重视涉外渔业和渔业安全管理工作。从今年起,实施涉外渔业培训3年计划,对涉外渔业从业和管理人员培训一遍。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采取多种形式向渔民群众宣传渔业安全生产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渔民安全生产意识和自救技能;启动“渔业安全指挥救助网络系统”建设,对海上渔船实施实时监控,努力减少重大渔业安全事件和渔民损失。
会议还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出加强海洋与渔业系统自身行政能力建设:一是全面落实中央和省支持海洋与渔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二是强化海洋与渔业部门行政职能服务。三是解决好渔民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四是扎实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2005年1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