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崛起”系列报道之三:坚实基础

来源:文登网   发布时间:2015-05-20 21:12:39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谷雨时节,春意盎然。驱车行驶在南海新区,只见路网纵横,视野开阔,工程车往来奔忙,建设者植绿铺路身影忙碌,处处生机勃发;打桩机铿锵有力,挖掘机旋律激亢,吸泥船俯身吟唱……在这火热的交响曲中,记者由衷感到激情在燃烧、活力在迸发、热情在绽放,南海新区正以奋发有为的姿态,迎接着蓝色浪潮的洗礼,相信不久的将来,一座设施齐备、功能完善的滨海新城将迅速崛起。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近年来,文登剑指南海,拓开了新的发展领域,拉开了新的发展框架,夯实了新的产业平台,以决胜未来的眼光、科学理性的决策奠定了可持续发展的雄浑基调。面对奔涌的蓝色经济大潮,文登,已做好了准备。

超前谋划

构筑大发展的宏伟框架

远处,海浪声声,沙鸥点点;近处,亭台楼榭,错落有致;星级酒店、特色雕塑和绿树红花点缀其间,置身如画美景,谁人能不沉醉?

铲车、挖掘机、自卸车擦肩而过;彩旗翻飞、塔吊林立、脚手架直冲云霄,新厂房鳞次栉比,绿化队、铺路队、建筑队随处可见……置身火热氛围,谁人能不震撼?

这里,就是正在崛起的南海新区。旅游与产业两个风格迥异的功能区在昌阳河两岸各自演绎着不同的精彩,却和谐统一地呈现给世人一个奇迹,一个互相拉动、互为补充的奇迹,一个迅速崛起、日臻完善的奇迹,一个充满了远见卓识和智慧与勇气的奇迹。

这个奇迹源于2006年底一个横空出世的战略构想,源于市委、市政府对海洋经济崛起大势的敏锐把握,源于对文登长远发展战略的缜密考量和对未来发展大局的超前谋划。

当时的文登,传统工业企业面临退二进三、退城进园的问题,经济开发区面积有限,亟须新的承接区域和发展空间。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看,文登的发展重心一直偏重中、北部,南部沿海地区发展步伐迟缓,影响了整体竞争力。而另一方面,文登南海拥有大量的存量土地、长达156公里的海岸线、绵延数十里的万亩翠绿松林和12公里金色沙滩,但长期以来却一直停留在海产品养殖的第一产业,是文登经济发展中沉默的一极。

几经考察和酝酿,200696日,一份《关于加快南部沿海经济发展的意见》出台,《意见》明确提出了开发、建设南海,向蓝色海洋要发展、要空间、要未来的战略构想。

在上海同济大学、山东城乡规划设计院等专家的观点与南海的实际进行数度碰撞后,一份高起点的科学规划出台了:南海新区规划陆域面积160平方公里、建设面积90平方公里,东部依托南海新港,建设临港产业区,重点发展海洋新能源、海洋先进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制药、临港生态化工、海洋运输物流等产业;西部依托万米沙滩、万亩松林和生态湿地、天然水系等,建设旅游度假区,重点发展度假养生、养老康疗、科教创新等新兴服务业。在度假区生活的可以到产业区创业,在产业区创业的可以到度假区生活,形成东西两区产业联动、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格局。

在整个战略的构架下,南海新区被定位为“滨海度假胜地、蓝色产业新城”。这种复合型的功能定位,表达着文登在新的发展阶段,积极探索科学发展模式的强烈冲动——作为城市新的发展战略,南海新区改变的将不仅仅是城市的空间格局,它将更深刻地推动文登产业布局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并从根本上改变城市的发展模式。

当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号角吹响时,文登人欣喜地发现,南海板块的诞生竟和蓝色经济发展要求如此契合。文登无疑谋得了发展蓝色经济的“先机”。超前谋划,使文登先人一步拉开了经济建设的大框架,信心满怀地承接蓝色经济大潮的到来。正如市委书记王亮所说:“国家发展战略的垂青,决非偶然。这得益于文登坚持超前谋划,适时启动了南海新区的开发建设,才赢得了这样的大好机遇;得益于全市上下顽强拼搏、艰苦创业,在一片盐田荒滩上初步打造起了一个现代化新区,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投资热点,才引起上级的关注,才能进入国家战略的大盘子。面对机遇,还需倍加珍惜,再鼓干劲,再铸辉煌……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对文登来讲,机遇难得,优势突出,大有作为。”

如今,按照省委、省政府“一区三带”的发展布局和规划,文登迅速确立了以南海新区为载体,全力打造蓝色经济区先行区;以经济开发区为载体,加快打造高端产业聚集区示范区的发展思路,通过两大园区的陆海统筹,强势联动,共同描绘文登“蓝色经济”的辉煌未来。

先行一步

夯实产业发展坚实平台

在南海临港产业区的海华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肖文告诉记者:“20094月初我们来南海新区旅游,在看到南海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日趋完善的基础设施时大感震惊,我们认为这里的发展前景不可限量,很快做出在这里投资兴业的决定。”

像海华能源一样,不少项目负责人谈起当初投资南海的初衷,都无一例外地提到了南海配套设施建设的吸引力。

“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是南海经济未来发展的重要牵动点,南海谋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先行。”在南海开发之初,市委常委、南海新区管委主任崔卫兵这样概括基础设施建设在南海发展中的重要性。基于此,南海新区在开发伊始就决定,要以完善基础设施为切入点,边开发边建设边招商,各项工作统筹推进。

道路是经济的血脉,是发展的强力支撑。20073月,文登开始挥师南海,组建南海新区,充实南海开发建设领导小组,在干部配备、政策、财力、产业招商等各方面均给以重点倾斜,各种资源汇聚南海新区,南海新区开发建设全面启动。千余辆工程车陆续开进了南海起步区,清路表、垫路基、夯路面……车辆往来如梭,犹如万马奔腾。

南海新区重点启动了区内“五纵、四横”主干路网建设,同时,管道、线路等各项配套设施同步进行,路两侧的绿化美化靓化工程也紧跟而上。

有路就有市、有市就有街、街街相连即为城。在大力推进路网桥涵建设的同时,学校、医院、商业区也在南海新区如火如荼地建设起来。

南海实验学校于20098月份开工建设,是集中小学及幼儿园于一体的现代化新型学校,201010月份正式投入使用,南海医院也同时投入使用。20099月份开工建设的临港产业区配套服务中心,用以满足产业园区企业生活配套及生产性服务的需求,为南海建设工人提供一处娱乐休闲场所,重点建设酒店、公寓、商场等配套服务设施……

20081022日,南海新港建设全面启动,计划用10年时间,投入800亿元,填海20平方公里,将这里打造成为30万吨级国家一类开放港口,使其成为山东半岛承接日韩产业转移的海上“桥头堡”。目前,南海新港的建设已经催生了港口发展的乘数效应。投资1.5亿元的浩宇物流、投资2亿元的源泉重工、投资5亿元的宝钢物流园、投资75亿元的国能精细化工等大项目相继落户……

201119日,文登市港口铁路规划研究专家评审会议通过了文登市疏港铁路设计方案。届时,一条37公里长的铁路将连接南海新港与桃威铁路。疏港铁路西与桃威铁路铺集站接轨,向东跨母猪河、青威高速,经宋村镇,跨规划中的荣乌高速,至西廒村设工业园区站,后沿疏港公路西侧至港口,设前岛站,直达南海新港,是一条兼顾南海新区临港工业区和南海新港作业区货物运输的铁路支线。

有了四通八达的骨干路网,大发展就有了强力支撑;

有了水、电、暖、排污等管网的齐全配套,大环境就有了可靠保障;

有了万吨级深水大港,项目集聚就有了强劲的动力“引擎”;

有了汇入全国交通脉络的铁路,产业发展就又多了一条生命线;

4年耕耘,4年收获。到目前,南海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已完成投入40多亿元,路、水、电、暖、气、通讯等“十通一平”基本配套到位,30万吨级的南海新港正在建设中,疏港铁路已通过评审,滨海和滨河两个景观主轴的规划已经成形……

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夯实了产业发展的平台。随着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南海新区逐步进入大规模产业集聚的全新阶段,逐步实现了高端引领、集约发展。几年间共引进建设了90多个过亿元的大项目,韩国现代重工、中国大唐风电等5个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企业进驻。当蓝色经济大潮风起云涌之时,文登已初步构建起了以海洋新能源、海洋先进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制药、临港生态化工、滨海旅游度假、海洋运输物流等为特色的蓝色产业体系,蓝色经济已呈集聚发展的良好态势。

放眼长远

奠定大发展的蓝色基调

当记者走在卓达英伦湾项目南侧万亩松林中的彩砖小路上,不时有一棵棵松树“拦路挡道”。“在这里,树是绝对的主人,修路也是路让树。”南海人笑着说。为保护这片松林,他们成立了专业护林队。在修建新港引堤工程时,为保护好港口的周边环境,建设者们宁肯从距离几十里外运送土石也不在周边挖土采石。

南海新区12公里沙滩水浅滩缓,是天然海水浴场;岸边有绵延数十数公里的万亩松林,被称为“天然氧吧”;半小时车程内有5处高品质温泉,素有“黄金海岸”、“世外桃源”之称。为保护好这块宝地,在开发过程中,南海新区坚持以人为本、环境优先、永续发展的理念,统筹利用陆海资源,放大滨海优势,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增加林地、湿地、海洋、沙滩等天然资源,新安装的3000多盏路灯全部是太阳能、风能路灯,新增绿化面积500多万平方米。新能源开发利用步伐不断加快,风电、光电等产业已经从单纯开发利用,逐步向链条延伸、产业集聚、规模发展的方向迈进。

一个在南海新区建设中曾经给予过很大支持的南方客商看中这里的发展潜力,“拿”着一个投资5亿元的冶炼项目找上门来。但被拒之门外。据粗略统计,像这样的高污染、高耗能项目,南海拒绝了40多个,总投资额达100多亿元。在新区建设之初,他们首先启动了日处理能力为10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

为永远保住这里的“蓝色”,文登还坚持上下游联动,把好入海口。投资14亿元,对流域面积占全市面积67.8% 的母猪河进行综合整治,使整治一新的母猪河清澈见底,久违的白鹭、鱼虾重现身影;关闭、搬迁改造了5家污染企业;采用TOT 运作模式,投资1亿多元,新上了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使区内日处理污水能力达到8万吨。

在南海新区建设伊始,南海人就清醒地认识到,南海新区拥有海洋、河流、林地、湿地等生态系统,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最为宝贵的财富。因此,南海新区在开发建设中,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环境优先、永续发展的理念,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重要位置。南海新区总体规划建设用地、河流、林地、湿地及其他生态用地均按合理比例布局,各项环境指标均要求达到或优于国家标准,确保把南海新区建成碧海蓝天、绿水长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型经济新区。“生态”,已经成为南海新区的一块金字招牌,南海新区因此也获得“联合国人居优秀范例奖示范新区”的奖牌。

高起点规划构筑了大发展的宏伟框架,完善的基础设施铺开了广阔的产业发展平台,放眼长远,奠定了可持续发展的雄浑基调!

文登,展开双臂,迎接一个辉煌灿烂的蔚蓝时代!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