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崛起烟台行——保税港区工委书记于华文谈思路
放大政策优势 加快建设开发
——烟台保税港区工委书记、管委主任 于华文
着眼“十二五”长远发展,烟台保税港区将紧紧抓住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牢固树立特殊区域要有特殊作为的理念,以观念创新引领功能突破,探索率先发展的新路子;以高端产业推动发展转型,开拓科学发展的新途径,充分发挥保税港区独有的政策资源和功能优势,强化产业支撑,积极搭建服务和推进蓝色经济区发展的政策平台;以功能辐射带动区域开放,提升创新发展的新水平,积极探索功能政策辐射的有效途径,以小搏大,以点活面,点石成金,内外互动,使保税港区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发挥更大作用,为推动蓝色经济区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以观念创新引领功能突破,探索率先发展的新路子。
———树立“小空间、大政策”的发展理念,推进发展思路创新。保税港区作为海关特殊监管的国家特定功能区,具有保税、免税、退税、免证及监管快捷简便等政策功能优势,但其自身空间较小,也决定了其发展必须跳出一般经济园区的常规路径,创新开放式发展思路,着力破解小空间与大政策的现实矛盾,以有限的珍贵资源吸引优质的珍贵项目,以稀缺的政策高地引进稀缺的高端产业,将保税港区打造成为撬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杠杆、集聚要素资源的载体。
———树立“小高地、大作为”的发展理念,推进功能模式创新。立足沟通山东、辽东两大半岛,服务渤海、黄海两大海域,辐射韩国、日本两大贸易国,科学谋划好发展战略,加快建设保税物流与港口集疏运紧密结合的区域性贸易中心、航运中心和高技术产业中心,构筑融保税加工、保税物流、港口作业三大功能于一体的联动发展新格局。
———树立“小政府、大服务”的发展理念,推进管理机制创新。加强与口岸监管部门的沟通协调,实施监管流程再造,打造电子化、自动化、智能化的高效口岸环境。主动与国际自由贸易港区的通行做法接轨,打破传统思维和工作模式,打造机制灵活、科学高效的服务环境。
以高端产业推动发展转型,开拓科学发展的新途径。
———着力搭建高层次保税物流平台。立足我市特色和优势产业,整合各类资源,开发和构建特色品牌保税物流平台,将产业规模优势转化为物流集散优势。与我市重点培育的支柱产业相结合,加快建设葡萄酒、电子配件、汽车和汽车配件、冷藏食品等保税物流交易平台。立足本地冷链物流需求,加快启动冷链物流园建设。充分利用港口“精装化肥”优势货源,力争建设成为我国最大的出口化肥交易平台,并打造成为世界化肥贸易FOB烟台价格体制。
———着力搭建高层次商品展示平台。在抓好保税加工、保税物流、港口作业等综合功能业务基础上,重点抓好国际商品展示,把体现烟台经济文化特色及优势产业与国际商品展示融为一体,形成以商品展示为龙头,以国际贸易和现代物流为着力点,以保税仓储和保税加工为保障的链式运作模式,从而扩大港口作业,促进城市兴盛,带动区域发展。
———着力搭建高标准产业招商平台。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最新趋势,科学站位,准确定位,开展择商选资、招商引贸,形成多元化投资开发平台。以产业升级、项目置换为着力点,对一期封关区域内的内贸业务和层次较低的保税业务加以调整转换,尽快盘活用好存量资源,着力引导高层次企业和产业向功能区集聚。瞄准整体产业链招商,引导一批面向全球市场的加工、采购、中转、分拨、配送等高端型、龙头型、基地型的高端产业向保税港区集聚。加快发展园区关联配套产业,推动园区原有的电子配件、汽车零部件等产业链条向高附加值的两端延伸,提高产业聚合质量。
———着力搭建高标准配套环境平台。打造高标准基础设施环境,支持和帮助烟台港加快推进集装箱码头及后续配套工程建设,力争年底前可停靠世界上最大的1.5万个集装箱船舶的4个泊位全部形成作业能力;抓好资源整合和散杂货业务置换,使一期封关区域内集装箱年吞吐能力达到500万标箱以上;加快展示中心、冷链物流园、大型保税仓库等支撑性设施建设,增强承载和集聚能力;高标准规划建设港口集疏运体系,重点推进集装箱码头铁路建设。打造国际性配套商贸环境,在南起幸福南路、北至芝罘岛33平方公里区片内,规划建设功能与保税港区配套、标准与国际接轨、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统筹发展的高档次国际性港城新区。
以功能辐射带动区域开放,提升创新发展的新水平。
———实施“区区联动”。加强与各县市区的互动合作,在保税港区为之提供良好的商品展示窗口;加强与其它经济园区及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场所的互动合作,探索建立政策“飞地”和“园中园”,实现保税港区政策功能的“克隆式”放大。
———实施沿海沿线纵深联动。充分利用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中允许保税港区先行先试的机遇,积极争取启运地退税、“一点通”海关监管模式等政策,探讨与内陆腹地、周边港口的货物流转便利措施,实现保税港区政策功能的“裂变式”放大。
———实施“区企联动”。加大与各大企业集团、重点进出口企业的互动合作,促其在区内设立子公司、分公司,布局相关生产流程,充分利用保税港区政策载体开展业务,实现保税港区政策功能的“溢出式”放大。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