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近日,韩国海警船在黄海中部发现一艘呈倒扣漂浮状态的中方失事渔船,并从失事渔船中打捞出一具遇难中国渔民遗体。4月6日8时,韩国海洋警察厅通过中韩海上联络机制联系到中国海监总队,请求中国海监派船接回遇难渔民遗体。中国海监总队根据国家海洋局指示,责成北海总队立即派船完成交接遗体任务。北海总队火速部署,迅速行动,仅用不到20个小时就完成了遗体交接工作,并将遗体运送回国转交给辽宁省绥中县人民政府代表。
领命行动赶赴交接海域
4月6日9时45分,“中国海监15”船正在黄海中部执行巡航任务,船长李玉波接到北海分局卫星电话通知:韩国海警打捞到一具中国渔民遗体,欲移交我方。若韩国海警船呼叫“中国海监15”船,船上可与之建立联系,具体行动等候指示。
此时,“中国海监15”船尚未听到韩国船的呼叫,全船进入紧急待命状态。
15时,北海总队收到中国海监总队《关于“中国海监15”船立即与韩国海警3010号船交接我遇难渔民遗体的紧急通知》,北海总队立即上报分局领导,北海分局党委书记刘建成高度重视,马上作出指示:此次任务政治性强,海上执行任务人员要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完成好交接工作,组织工作要严密、细致,准备好各种情况的应对方案,现场交接时要精心操作,确保安全!
“中国海监15”船接到命令后,立刻停止了正在进行的作业,火速转向100多海里外的交接海域。此时海上风大浪高,6级到7级的大风夹杂着中到大雨,还有大大小小的渔船和密密麻麻的渔网……面对这样的海况,即使正常速度行驶也需格外谨慎。但身为船长的李玉波深知,如不全速行驶,很难在第二天清晨将遗体运送给焦急等待的渔民家属。“我当时压力很大,毕竟我们海监船是第一次执行运送渔民遗体的任务,而且当时的海况非常不好,既要保证任务顺利完成,还要保证船舶安全航行,这就要求我们保持高度警惕,不能出现半点失误。”李玉波说。
时间紧,任务急。 “中国海监15”船克服重重困难,以17节的速度赶向交接海域现场。
顺利交接鸣笛致哀
20时50分,“中国海监15”船到达了预定海域与韩国海警3010船汇合。
此时,海上依然风高雨急,涌浪较大,船上工作艇无法执行换乘任务。李玉波船长立即向北海总队汇报:韩方建议我方乘韩方救助艇到3010船上签领遗体,请批准。北海分局副局长兼北海总队总队长刘心成立即指示:派大副与一名会讲英语的执法队员登上韩船,查明情况,做好记录。
李玉波船长派出大副树明和执法队员贾信明登韩国海警船对遗体进行确认。我方人员登韩船后,发现韩方已经将遇难渔民遗体装入尸体袋并封口。据韩方介绍,遗体是在处于“倒扣漂浮”状态的我国“辽营渔35539”号渔船船员寝室发现的。
在韩方人员协助下,我方将遗体和“辽营渔35539”号标志牌带回“中国海监15”船,中韩双方在“中国海监15”船上进行了交接、签署相关文件。“中国海监15”船代表中国政府向韩方给予的救助表示感谢,韩国海警船对我海监船的合作表示感谢。
大海无际,雨幕茫茫。全船气氛凝重,为逝者默哀。
工作人员神情庄重地对遗体进行了重新包裹、固定,将遗体缓慢放置在后甲板毛毯之上,并用白色床单轻轻覆盖在上面。
“中国海监15”船全体人员在后甲板列队,面向遗体脱帽,默哀一分钟,同时,“中国 监15”船鸣笛致哀。
连夜航行护送遗体回家
23时,仍然烟雨迷蒙。“中国海监15”船全速返航,驶往石岛港。
与此同时,北海分局指挥处处长孙利佳、中国海监一支队支队长陈福也连夜赶向石岛,与地方海监部门取得联系,并已安排好停靠的码头。
为使上级尽快掌握任务进展情况,23时50分,“中国海监15”船将 《专报》发至分局,4月7日凌晨1时30分,刘心成副局长亲自撰写完成了向中国海监总队上报的报告。
4月7日8时,“中国海监15”船顺利安全抵达石岛,将渔民遗体移交给绥中县人民政府代表。
“我终于可以放松下来了。”彻夜未眠的李玉波说:“从昨天下午3点接到命令到今早8点将遗体移交完毕,17个小时之内我们一直处在高度紧张的状态,不敢合一下眼。将渔民兄弟送到家了,我们也放心了。”
国家海洋局副局长张宏声对北海总队此次任务的完成给予高度评价,他指出,此次行动北海总队及“中国海监15”船执行任务坚决、表现出色,同时启动和检验了中韩海上执法联络机制,在地方政府和渔民中树立了海监的良好形象。
“中国海监15”船与韩国海警3010号船顺利完成交接我遇难渔民遗体事件,是中韩海上联络协调机制的首次启动和应用。据中国海监总队介绍,今后,中国海监和韩国海警还将在海洋环境保护、执法装备建设、人员交流、船舶互访、海上突发事件应对等方面建立联络窗口,不断深化和完善联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