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沿海港口首季开门红吞吐量劲超2亿吨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一季度,山东省港口生产形势良好,各大港口实现吞吐量开门红,其中,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集团吞吐量分别达到了9602万吨、6477.5万吨和4443万吨,分别同比增长13.2%、16.5%和18.3%。此外,山东省其他港口也实现了大幅度增长。
截至3月30日18时,青岛港提前一天豪迈夺取“十二五”开局之年首季“开门红”,吞吐量完成9602万吨,同比增长13.2%;集装箱完成320.4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7.6%。一季度青岛港大力发展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促进港口生产发展,共完成信息化项目159项、千项软件开发成果282项,有力地推进生产、管理、办公系统转型升级。创新强港建设扎实推进,“转型升级、创新成果”现场推进会、献计献策万人大讨论火热开展,一季度共完成工属具革新成果命名269项,完成科技成果133项,破解“五大难题”成果107项。
截至3月31日18时,日照港3月份货物吞吐量完成2271.2万吨,同比增长14.8%,创造月度生产最高纪录。一季度,全港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6477.5万吨,同比增长16.5%,其中金属矿石完成3755.4万吨,同比增长4.6%,煤炭完成805万吨,同比增长14.8%,集装箱完成30.9万标箱,同比增长40%。
烟台港集团方面,一季度完成货物吞吐量4443万吨,相当于2005年全港一年的吞吐总量,同比增长18.3%;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8.7万标准箱,同比增长25.9%,预计两项指标增速分别高于全国沿海港口平均增幅8个和15个百分点。今年是烟台港开港150周年,年初烟台港集团确立了“十二五”和2011年的工作主题和发展目标,用5年左右时间,实现港口功能由传统装卸向现代物流中心转变,初步实现由亿吨大港向一流强港转变的目标。
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建立山东半岛北岸通畅便捷的物流走廊,为蓝色经济区建设提供强大支撑。烟台港集团对各港区统一规划,优势互补,实施错位建设与发展,正在形成功能完善、专业化和通用化相结合的港口布局。西港区在去年液化码头投入试生产后,目前正在加紧组织烟台—淄博450公里管道、矿石码头、原油码头等关乎核心竞争力的重点工程的施工与前期工作,预计今年油品码头、顺岸码头等工程可具备投产条件。龙口港区大型煤炭基地正在建设中,6个深水泊位于今年3月通过山东省验收,该港区已建成的27个泊位全部对外开放。芝罘湾港区大型集装箱码头具备投产条件。蓬莱港区8号深水泊位正在完善配套设施,即将正式投产。
一季度,蓬莱港传来捷报,该港一季度共完成港口吞吐量198.4万吨,同比增长15%,其中完成货物吞吐量100.6万吨,与去年持平。蓬莱—旅顺航线一季度共运送旅客2.81万人次,运送车辆1.09万辆,同比增长65%和43%。一季度港口收入2017万元,同比增长46%,蓬莱港各项经营指标再创同期历史新高。
原木和水泥货源增量显著成为拉动蓬莱港首季经营趋好的最大的亮点,一季度该港共完成原木吞吐量32万吨。在原木经营上,蓬莱港在进一步提高原木理货分票工艺和原木装卸质量的同时,将经营重点转向木材产业链的培育,在蓬莱港的积极努力下,蓬莱临港木材加工区年加工能力已经达到50万方。目前蓬莱港中首物流一期150亩园区于年初顺利投入使用,不仅缓解了原木堆场紧张局面,更为下一步蓬莱港打造港口物流平台,扩展港口功能奠定基础。
水泥货源是蓬莱港“十二五”重点培育货源,一季度该公司创新经营思路,通过协助上游供应客户扩大营销渠道、探讨水泥全程物流、增加港内水泥装船生产物资等手段,共完成水泥货类吞吐量19.88万吨,同比增长342%。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