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瀚的海洋上,中国人缺席得太久了”

来源:中国海洋报 作者 毕淑敏   发布时间:2015-05-20 21:21:44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在世界绕了这一大圈,我有一个深刻的体会,可能很感性,自己却笃信不疑。我觉得这个世界上最好的地方,是温带气候的地方。道理很简单,寒带太冷,不适宜人生存。特别是在没有石油、没有煤炭、没有电力的古代,那简直就是苦寒蛮荒之地。热带呢,太热了。虽然草木葱茏、食物易得,但紫外线照射强烈,瘟疫盛行,加之新陈代谢太快,人类容易短寿。相比较之下,当然温带得天独厚了。

如果把整个地球当成一个整体(古代人还没有这样宏观的眼光),当然是寒带的人要往温暖的地方移动。说得好听一点,是迁徙的需要,说得难听一点,就是迫不得已到别人的地盘上谋生。在这个过程中,充满了血腥和掠夺。反过来,热带的人,会不会也入侵到温带去生活呢?一般说来,不会。因为人们对于炎热,是比较好忍耐的,不行可以躲在水里,江河湖海总不至于都沸腾了,或在树荫下、草丛中、山洞里避暑。而且热带物产丰富,随便就能填饱肚子,休闲时间唱歌跳舞,基本上没有兴趣到相对寒冷的北方侵占他人领土。

这或许能够部分地解释,为什么北欧海盗至今仍备受尊崇。他们觉得这是生存法则之必需。不抢,吃什么?为了长途跋涉不迷路,就要有特别好的仪器、仪表、机械、武器……这就是北欧和整个欧洲这方面特别发达的传统和实际需要。

寒冷之处的人,比较有攻击性,而热带的人,比较画地为牢、不喜迁徙。

中华民族是守土重迁之人。守土观念是在精致的农业发达以后养成的安分守己的心理。毫无疑问,温带是最适宜耕种的地方。在地球上,北半球北温带最丰饶的地方,属于亚洲大陆,而中国占了很大一部分。在西半球,是美洲大陆,而那里原本是印第安人的故乡。

在南半球,除了海洋之外,温带地区主要是南美大陆还有澳大利亚等地。这都是世界上富庶的地区,都曾被殖民者统治。有一年我去欧洲,进入瑞士的时候,导游说,这是个穷山恶水的地方。我吓了一跳,谁人不知瑞士是举世闻名的花园国家,富裕、安宁、美丽丰饶。

后来我多次到欧洲,才觉得这位来自台湾、无数次穿行欧洲的导游,实在是一语中的。整个欧洲,除了南欧以外,基本上是自然环境相当恶劣的地方。所以,他们才喜爱当海盗,到处去抢。南欧当然是首当其冲被抢的地方,然后是非洲。欧洲人登上了 “五月花”号,到了北美,残酷地屠杀印第安人,抢了东西抢地盘,直到成立了自己的共和国。

可能有人说,北欧多么美丽啊,挪威还被评为世界上最适宜人居住的地方,怎么能说人家穷山恶水呢?

我相信和世界上的其他评选一样,这话语权,基本上是在欧洲人手里,他们怎么能不说自己的好话呢?

记得我在北欧的某个夏日,晚上11点了,太阳还明晃晃地悬在天上,好像一个巨大的嬉皮笑脸。极昼时分,几乎没有暗夜,太阳到了午夜12点多才落下,不辞劳苦地刚打了个盹,早上两点就又蓬蓬勃勃地上工了。整天这样金灿灿、明晃晃的,叫人如何安歇?当地老百姓想出应对之策,入睡时把窗板上起来,利用木头的遮光性,为自己制造一点暗夜的氛围,以求睡得宁静一些。倘若到了极夜的日子,太阳终日都在地平线以下运行,又该如何是好?每天都像生活在黑漆漆的洞穴中,这样的地方,怎么能说最适合人的生存呢?

一位朋友说,在欧洲,特别是北欧,很多人严重缺钙。因为有半年日照很少,维生素D无法经太阳光照射合成有活性的物质,导致体内钙代谢失衡。到了有太阳的日子,他们顾不上什么礼仪了,晒太阳是第一要紧的,所以欧洲才有那么多的日光浴,才有天体浴场,才有以晒成赭色、蜜糖色皮肤为美的时髦标准。

也许有人会说,我们看到的欧洲,到处精雕细刻、鸟语花香、洁净瑰丽、古老悠久,真的是个好地方呢!可这是几百年间,欧洲人在全世界奔袭、扩张、攻城略地,使得全世界的财富都朝自己猛烈流淌的结果。

每当我看到世界地图的时候,就生出一种奇异感觉。你看中国的附近,有多少小国啊!弯弯曲曲的国境线,基本上都是以山川河流为自然分界线,所以它是蜿蜒而天然的。再看看北美洲的国境线,齐刷刷斩钉截铁,刀剁斧劈一般。那么大的一块版图,美国、加拿大两个国家就分完了。在美国附近,可能存在像中国附近这样如此密集又形态多样的国家吗?

个中原因,发人深思。

是当年的中国不够强大,所以无力降服这些小国吗?

否。鸦片战争前,例如1793年,清高宗乾隆五十八年,正值康熙盛世末年,此时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第一,人口占世界1/3,对外贸易长期出超。

中国的丝织品、茶叶、瓷器等物品,畅销全世界,大量白银源源不断流入中国。比如当时对日本的贸易, “大抵内地价一,至倭可得五。及回货,则又以一得二”。对南洋贸易, “利可十倍”。英国东印度公司,每年单是从中国购买茶叶,就要花费白银4000万两,而运到中国的商品销售总值,还不足茶叶一项的数额。

中国数千年来发展到至善至美的小农经济,让西方货物在中国几乎找不到市场。曾主持中国海关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在其《中国见闻录》中写道: “中国有世界上最好的粮食——大米,最好的饮料——茶,最好的衣物——棉、丝和皮毛。他们无需从别处购买一文钱的东西。”

西方资本家垂涎于中国的庞大市场,但18世纪~19世纪的中国,完全自给自足,根本就不和他们做生意。怎么办?于是他们想到了鸦片。

最先把鸦片作为商品输入中国的是葡萄牙人。他们以澳门为基地,将印度产的鸦片,运入广州。在1767年以前,每年200箱。

英国人的动作就大得多了。1790年到1800年,共有2万箱鸦片输入中国。1800年至1838年,输入中国的鸦片达到42万多箱,每箱售价约750银元。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换取的白银共计2.3904亿万两。

对华大规模的鸦片输出,使英国终于平衡了50多年以来对华贸易逆差,造成中国巨额白银流出,国库空虚,通货紧缺,经济失衡。1839年,林则徐赴广州禁烟,英国人不甘财路被断,诉诸武力,于是爆发了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又因为同样的鸦片之祸,中国发生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这个世界上,可还有第二个国家,因为一种植物提炼的毒剂,爆发过如此惨痛的战争吗?没有。只有中国。向一个伟大古老的国家和众多人民,输出如此巨量的毒品,丧尽天良!

国力衰弱,清政府一败再败。东南海疆门户洞开,在两次鸦片战争中,英法等军舰南北驰骋,如入无人之境。尤其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英法联军破大沽、掠天津、陷北京,逼使咸丰皇帝狼狈逃亡热河……

当我航行到法国、英国北海之时,心想这里距离中国是多么遥远啊!他们万里迢迢地奔袭而去,用鸦片这种毒物,腐蚀毁坏一个历史悠久、爱好和平的国家,侵略我们的河山,掠夺我们的财富,欺凌我们的人民,践踏我们的尊严,何等的霸权!何等的嚣张!如果我们现在说:某某人给他人喂食鸦片,还让人家用祖传的宝贝来换取毒物,让人家积贫积弱,他好乘虚而入,最终霸占人家的祖业。这难道不是十恶不赦的匪徒吗?这就是西方列强几百年来在中国的所作所为。

我以前对清朝的统治者充满了怨愤,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在他们手上败落的。他们本身也是侵略者,当他们从寒冷的北方到了气候温和、水草丰美的温带之后,觉得十分舒适,就扎下根来。因为他们不善航海,就对海防一味疏忽。重陆轻海的结果,使各处海门形同虚设,加之封建社会重重矛盾的积累,这才造成了历史的大悲剧。

当我航海绕地球一周之后,阅读了更多的书籍,我才认识到,那时候的清政府,实在是回天乏力。

当年,中国人民的殊死搏斗和地大物博,使列强们不能轻易一口吞下,还要感谢一个词: “对跖点”——就是地球的另一面那个和我们脚对脚的地方,是距离最远的地方。我们和主要西方国家,虽然比不上 “对跖点”那么远,也在地理上隔着遥远的距离,波涛汹涌、浩渺无际的海洋是天然屏障。就算坚船利炮,要航行到中国大陆,也颇费时日,运送的兵力也十分有限。

综观中华民族历史,曾被无数外族入侵,有些侵略者成功地入主中原,例如元朝和清朝。其结果是中华民族并没有被灭绝,反倒是在这种融合中,同化了入侵者,扩大了疆域。中国不仅没有因为不断的入侵越来越小,反而地域越来越广大了。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欧洲没有这种先例,他们的领土都是通过战争获得的,所以他们习惯看待任何一种崛起,都必有侵略的意图。他们无法想象中华民族与人为善、以柔克刚的智慧和生存法则,怎么还能独立长存。

自大航海时代以来,西方已经习惯了这个世界是以他们为轴心和主宰而转动,对于整个第三世界的崛起,他们太不习惯、太不能接受了。特别是近几十年来中国发生的一系列巨大变化,触动了他们潜藏至深的脆弱神经。中国是一个有着独立文化和思想的大国,西方绵延几个世纪以来的优越感遭遇了真正的挑战。西方世界无法想象,这样一个庞大的、在制度上无法认同、在文化上陌生的国家的迅速崛起,将给他们熟悉的国际体系带来怎样的不确定影响。他们接受战后的日本,因为它是在美国的帮助下重建的;他们和印度亲近,是因为印度原本就是英国的殖民地,和他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西方的历史中,不能接受一个不同文化的大国昂然挺立在他们的系统之外,不匍匐、不奴颜婢膝,独立自主、发愤图强。深层的失落令他们痛苦不安。一些人灵魂中的罂粟开始左摇右摆,想制造新的精神鸦片再次输入中国。

15世纪末,欧洲仅仅是欧亚大陆4个文明中心的一个,但绝不是最重要的一个。到18世纪末,西欧已经控制了外洋航线,组织起了遍及全球、可牟取暴利的贸易,并征服了南北美洲的广大地区。19世纪是欧洲在全球占统治支配地位的时代。

今天,世界上的不同种族、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曾经为高山和大海所分隔,但地球是所有民族相互依存的共同家园,彼此之间的交流越多样化,互相学习的机会越多,进步性也就越强。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宣告: “人类源于海洋,生存与发展依赖于海洋。” “海洋环境是一个整体,是全球生命支持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是有助于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物质财富。”海洋对当今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极端重要性,使得21世纪被称为海洋的世纪。

航海是走向世界、走向开放的必由之路,也是一个大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之象征。在浩瀚的海洋上,中国人缺席得太久了,我们理应迎头赶上。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