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崛起烟台行——海阳“转身”

来源:水母网   发布时间:2015-05-20 21:22:30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322日,“蓝色崛起·烟台行”采访组首站来到海阳市。再次踏上这片曾多次采

访过的土地,我们竟有了和以前不一样的感觉,一个印象是如此清晰:海阳,正“转身”向海———经济版图从沿路布局、陆域发展,到掉头东南、拥抱大海,海阳经济回归原本就属于自己的“蓝色属性”。

“转身”向海

挖掘沿海资源优势

海阳,因地处黄海之北而得名,海阳有海,毋庸置疑。然而,海阳离海很近,又很远。长期以来,海阳经济发展一直沿着204国道、蓝烟铁路两侧进行布局,重心也放在了发展北部陆域经济上,单一的经济布局让其成为烟台经济发展中的沉默一极。

“以前提到海阳,只知道有地雷战,是山区,海阳作为滨海城市的印象并不深刻。可以说,过去海阳以‘黄色文明’为主,‘蓝色文明’不明显、不突出,沿海的优势没发挥出来。”海阳市委副书记、市长姜仕礼并不掩饰过去的落后。

知不足而谋后动。拥有全市最长海岸线的海阳,2007年起就已经有了较为清晰的“转身向海”思路:他们把“海洋经济”纳入了“四大经济工作重点”,向海洋要资源、要空间、要发展,在海阳市的南部规划了一条带有明显“蓝色性格”的经济带,自东向西初步形成核电装备制造工业园区、省级开发区、省级旅游度假区,以及亚沙文体休闲区、丁字湾新城区等多个特色鲜明、功能互补的区域板块。

今年1月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海阳人惊喜地发现,南部沿海经济带的谋划与设想竟与这一战略如此契合。在新一轮的区域发展中,海阳谋得了“先机”。

历史机遇选择了海阳,海阳也决心牢牢把握这一契机。我们到达海阳的当天,海阳市正召开蓝色经济区建设工作动员大会,海阳市委书记王玉波提出,要以蓝色经济区建设带动产业重构、优势重组、格局重塑,精心打造“一带三区五大板块”,将海阳发展成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重要一极。

“告别”沉默

向蓝色产业要效益

从原来的沉默一极,到发展成重要一极,海阳加大了“转身”向海的力度,加快经济发展重心向海岸地带转移。

22日上午,在紧张施工的海阳港刚竣工的万吨级杂货泊位上,“鑫川1”号轮正紧张地装运铁矿石。“作为烟台南部唯一的港口,海阳港共规划了东、西两个港区,其中东港区总投资70亿元,全部实行高标准建设。”海阳市港航局副局长王健表示,在加大港区建设的同时,投资40亿元的徐家店镇到海阳港地方铁路也在进行前期工作。

起步晚但起点高,向产业高端要效益,向新兴产业要未来,成为海阳“转身”向海的显著特点。

站在碧波荡漾的海阳港上,身后是临港产业区、东边是核电装备制造工业园。临港产业区内,中集来福士二期工程正在加紧施工,东港区正在加速建设,集装箱和成品油物流中心将在这里崛起,为国内外物流企业提供方便快捷的全程物流服务;在核电装备制造工业园里,以海阳核电站为龙头的设计、研发、制造、安装、检测、环保、服务一体发展的产业体系正在形成,为长江以北使用AP1000技术核电站提供技术支持的核电运营中心正在加紧筹备。“我们将以此作为融入半岛高端制造业基地的切入点,坚持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发展方向,集中打造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成长性的高端产业集群,将南部沿海经济带建成技术密集、知识密集、人才密集、商贸密集、服务密集的高端产业聚集带。”海阳市委书记王玉波表示。

“转身”向海,带动了海阳蓝色产业的群峰竞起,蓝色经济迅速升温。

“产业发展是蓝色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任务,是区域蓝色经济实力和竞争力的综合体现。”王玉波表示,海阳将在膨胀发展新能源、机械装备制造、海洋工程、电子信息、生物科技、高端服务业六大新兴产业的同时,突出打造核电装备制造、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洋交通运输物流、海洋文化旅游、海洋生物科技、海洋新能源、现代海洋渔业、高端服务业等八大特色产业集群,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产业聚集带。

“演绎”亚沙

提高城市知名度

沿万米金沙滩一路向西,呈现在眼前的一批在建场馆便是“亚沙城”了。在原先的滩涂、荒地上,广播电视中心、安保中心等大部分亚沙会场馆及配套设施主体工程已经完成,进入最后的攻坚阶段。工地上“激情奋战一百天,新区面貌换新颜”等标语随处可见。明年,第三届亚洲沙滩运动会将在这里激情演绎,海阳也成为中国体育史上首个举办洲际综合性赛事的县级城市。

赛事尚未鸣枪,海阳人已经在考虑“后亚沙时代”场馆的综合利用,当然这与蓝色经济也密切相关。姜仕礼表示,通过举办亚沙会完善了新区的基础设施,提高了海阳的城市知名度,旅游度假产业自然会水涨船高。此外,海阳还向国家有关部门申请命名“沙滩运动休闲之城”,以此带来的人流、物流将极大地促进海阳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盯紧”蓝色

全力打造园区载体

作为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九大核心区之一,丁字湾海洋文化旅游产业聚集区建设同样不甘落后。23日上午,记者在丁字河口海即跨海大桥建设现场看到,这个连接青烟威的枢纽工程已经完成工程量的75%,年底前可竣工通车。

“跨海大桥是一座双塔双索斜拉桥,总投资5亿元,目前正在修造的是高达88.7米的两个主塔,大桥通车后,海阳到青岛市区时间将控制在50分钟以内,为丁字湾开发提供了强大的交通保障。”丁字河口大桥项目指挥部的杨磊告诉记者。目前,丁字湾海洋文化旅游产业聚集区内已落户鸿辉地产、东方海洋龙栖城、鲁能国际顶端度假村、阳光半岛、影视文化产业园等一批投资过百亿元的项目,协议投资额超过2000亿元。“丁字湾建设的目标定位是海洋文化旅游产业聚集区,以生态型海洋高科技产业组团和海洋文化产业组团建设为载体,发展海洋高科技产业和高端文化产业,必将成为集旅游、休闲、度假、商住、商务会展、高科技工业园区于一体的高端服务业基地。”姜仕礼信心满怀地表示,丁字湾将打造成一个展望未来的窗口。

园区是载体,项目是支撑,特色是优势。海阳“转身”向海,产业项目快速跟进,经济布局迅速调整,由点到线,连线成面,一个沿海的产业布局规模初具。在高点定位中壮大优势,在融入全局中凸显特色,海阳的“转身”,必将为谋跨越注入强大的“蓝色”能量。(记者 泽太 滕岳 松涛 新国 通讯员 晓辉 连兴)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