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青岛工业产值突破万亿元
核心事件:2010年12月15日,青岛市举行青岛工业总产值过万亿峰会,正式宣布,截至2010年11月底,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达到10452亿元,成为全国第九个工业经济过万亿的城市。
短评:工业总产值是以货币表现的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的工业产品总量。它是反映一定时间内工业生产总规模和总水平的重要指标。工业总产值大,代表一个地区的工业规模大。万亿跨越标志着标志着青岛经济综合实力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标志着全市产业结构调整迈出了重要步伐,标志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取得了显著成果。
2“青岛制造”跑出世界速度
核心事件:2010年12月3日,由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南车青岛四方股份)研制的“和谐号”CRH380A新一代高速动车组,在京沪高铁枣庄至蚌埠段综合试验中创出486.1公里的世界最高运营时速,演绎“高铁奇迹”。
短评:从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车、第一台液力传动内燃机车、世界上第一列在青藏高原行驶的高原高寒动车,一直到冲出 486.1公里世界最高时速的CRH380A新一代高速动车组……这些具有历史意义的“第一”,都由南车青岛四方股份自主设计研发,自主制造生产,以南车四方股份为龙头,我市正积极推进高速列车产业化基地的建设。
3 董家口港区开港
核心事件:2010年12月25日,一辆装有卷钢板的散货船,在青岛市董家口港区的华能通用泊位试靠泊成功,这标志着,董家口港区内首个达到试靠泊条件的码头诞生。
董家口港区通过参与青岛港口间的分工协作,将实现胶州湾内货种的有序转移,建成以干散货、液体化工为主的综合性港区,前湾港区将逐步发展成为集装箱专业港区,形成“湾内完善、湾外发展、功能互补、协调推进”的格局。
短评:董家口港区寄托了青岛这座东北亚港口城市未来数十年的发展梦想,董家口港区是青岛市“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实施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圈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是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依托。
4 青岛海湾大桥主线贯通
核心事件:2010年12月22日,由山东高速集团历时近四年建设的山东高速青岛海湾大桥胜利实现主桥合龙贯通。青岛海湾大桥由山东高速集团投资建设,全长41.58km,为世界第一跨海长桥,也是我国目前国有独资单一企业投资建设的最大规模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创造多项世界和国内“第一”。
短评:作为青岛市规划的东西跨海通道“一路、一桥、一隧”中的“一桥”,海湾大桥承载的是连接加强主城区与两翼副城区的联系的重要功能。海湾大桥的贯通,标志着青岛结束了“青黄红不接”的历史,开创了大青岛建设发展的、一体化的、新的桥隧新时代。
5 海信跨入全球消费电子主流行列
核心事件:美国西部时间2010年1月8日下午,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在国际消费电子展览会(CES)高峰论坛上全英文发表了题为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新兴市场的技术和产品”的主题演讲。这是CES举办43年来首次邀请中国企业家代表做主题演讲,这表明以海信为代表的中国家电企业在全球消费电子行业中已经跨入主流行列。
短评:2010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海信继续呈现稳健发展的态势,在产业和资本两个领域都取得了累累硕果。海信集团全年实现销售收入637.4亿元,同比增长13.85%,利润同比增长40.88%;自主品牌国际化战略取得重大进展,海外业务快速发展,出口收入同比提高38.88%;与此同时,中国证监会正式批复海信科龙白电重组案,长达三年的海信科龙重组一事尘埃落定,整合后的海信白色家电业务跻身于全国三强。
6 青岛机场突破千万客流
核心事件:2010年11月19日,青岛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000万人次大关,正式跻身全国大型空港和繁忙机场行列。目前,青岛机场驻有山东航空青岛分公司、东方航空山东分公司2家基地航空公司,进入青岛航空市场的国内外航空公司已达22家,开通航线95条,每周航班密度达到2200多班。
青岛机场已成为中国大陆飞赴日韩的重要中转站、华东地区区域性枢纽机场、山东省龙头机场,基本形成了“沟通南北、辐射西部、连接日韩、面向世界”的开放型航线布局。
短评:青岛机场不仅是基础设施,更是基础产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发动机。青岛机场将定位于区域性门户枢纽机场,将面向半岛城市群,为蓝色经济区服务。未来,青岛机场将要立足未来大青岛的发展需要,用世界眼光和国际标准搞好机场建设发展。
7 资本市场“青岛板块”初步形成
核心事件:2010年,是我国资本市场建立二十周年,也是我市企业上市工作取得重大突破的一年。一年来,华仁药业、汉缆股份、海丰国际3家企业在深圳中小板、创业板、香港联交所分别挂牌交易,东方铁塔等3家企业通过发审会审核,直接融资突破50亿元。全市境内外发行上市企业达到21家、股票23只,累计募集资金突破250亿元,在全国资本市场初步形成独具特色的“青岛板块”。
短评:上市企业家数、年度融资额实现新突破。同时,我市“新三板”试点筹备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14家企业签约,5家企业通过内核,“新三板”试点筹备工作稳步推进,全市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基本形成。上市企业涉及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将有效发挥 “蝴蝶效应”,带动同行业或关联企业加速上市步伐。
8 并购银麦 青岛啤酒 “统一”鲁啤
核心事件:2010年12月7日,青岛啤酒公司与香港培新集团在济南签署协议,斥资18.73亿元,全资收购香港培新集团拥有的银麦啤酒100%的股权,将山东第二大啤酒品牌收入囊中。收购银麦啤酒后,青岛啤酒在山东市场的占有率将超过60%,从而牢牢把握山东市场的绝对主导权,统一鲁啤的格局事实上已经形成。此次合作取得银麦啤酒品牌之后,青岛啤酒在山东省内的战略布局将更加合理,而山东啤酒行业的整合由此也迈出了关键一步。
短评:青岛啤酒近年来,在战略投资和资本运作上,手法更加多样化,充分运用了新建工厂、搬迁扩建、兼并重组、股权托管、持股参股等方式,尝试多种资本运营模式。
9 青岛汽车产业开启新纪元
核心事件:2010年,作为青岛市汽车产业骨干龙头企业,一汽解放青岛汽车厂创造了产销突破14万辆,销售收入256亿元的骄人业绩,以40%以上的高增长傲视整个行业,为青岛市汽车工业发展壮大做出了突出贡献。整个“十一五”五年,青汽厂累计产销汽车43万辆,销售收入672亿元,利润20亿元。产销突破14万辆也为青汽厂 “十一五”发展划上了完美句号。
短评:青汽厂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拉动地方配套产业发展,促进青岛汽车产业向集群化、规模化发展。到目前为止,青汽厂带动青岛市地方配套企业已达到100多家,涉及300多个零部件品种。仅2010年一年,青汽厂就拉动配套企业产值160多亿元,40多年来,拉动相关配套产值达数百亿元。
10 青岛金融业规模实现新突破
核心事件:截至2010年12月末,全市银行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895.5亿元,比年初增加1391.1亿元,同比增长21.4%;各项贷款余额6365.2亿元,比年初增加1096.6亿元,同比增长20.8%。全市证券机构实现证券交易总量12364.3亿元,环比增长9.9%,期货代理成交额40210.6亿元,同比增长127.5%。全市累计实现保费收入153.9亿元,同比增长33.4%。 2010年金融业实现增加值237亿元,同比增长20.4%,比全市生产总值增速高7.5个百分点,比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高6个百分点,居各行业增速之首。
短评:我市金融业规模在2010年取得突破性发展,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2%,比年初提高0.2个百分点。全年引进中金公司、齐鲁银行、威海银行、中航三星保险、国联期货等10家金融机构,全市金融机构达到143家,其中银行机构44家,证券期货机构54家,保险机构45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