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镜头一起亲历日本海啸

来源:京华时报   发布时间:2015-05-20 21:22:42 

与镜头一起亲历日本海啸(组图)

3月11日下午3点,日本发生9.0级地震,地震同时带来海啸,这迅速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京华时报(微博)》派出摄影记者张沫前往日本,在第一时间获得了许多珍贵的图片。
“很多图都是在余震中传的”
语言不通,无人接应……到达日本后,这些困难一一摆在面前,虽然行前已经做好心理准备,但通讯的困难还是让人手足无措。
由于手机网络不通,无线网卡不兼容,对记者来说,传图传稿就成了很大问题。凭着朋友的关系,张沫和几名媒体同行找到一个在日中国留学生,决定到他租住的地方去传图传稿。“不到十平米的房间,挤了我们五六个人,还有各种各样的摄影设备、器材。”
有一次,张沫一边传图一边向图编汇报当地的情况,这时,余震发生了,电脑开始剧烈晃动,他丢下一句“地震了”,就赶紧找到角落避难。“回来后我再看电脑,发现满屏都是图编发过来的‘怎么了,没事吧’。”后来他从电视上得知,那次余震在7级以上。那段时间里,许多的图都是在余震中传回到国内。
“这是我第一次经历海啸”
在东京稍作整顿之后,张沫前往仙台拍摄,仙台是这次地震和海啸的重灾区。
“仙台与东京很不一样,仙台是海啸的前沿,是距离灾难更近的地方。”在这里,他拍摄了大量令人难忘的细节:眺望家园的人们、废墟中的老照片、被海水浸湿的漫画书……他说,希望能拍到人们留下的痕迹,寻找到那些曾经的温暖和情感。
“那天天气特别晴朗,我们甚至都有些庆幸。但没想到海啸就这么来了,这是我第一次经历海啸。”张沫说。所有媒体记者被要求撤离到安全的地方,“前面一些穿蓝色消防服的救援人员转过身就开始跑,边跑边喊,虽然听不懂喊的是什么,但我们也紧紧地跟着,跑的过程中有人说是海啸来了。”他们匆忙地跳上一辆卡车,迅速向高地的一栋小楼上驶去。卡车窄小的后斗上,挤满了各种肤色的记者。他们眼看着身后三四米高的大浪扑面而来,跌落在咫尺之外,很多人举起相机记录下了这一幕。
当站在小楼上看着渐趋平静的海面时,张沫通过当地的翻译得知,就在不远处,有人被这场海啸吞没。
“人是新闻的核心”
这是发在3月16日头版的一张图片。一个孩子面对镜头,神色平静,但眼角有晶莹的泪光。
“当时核泄漏越来越严重,报社让我回来,使馆也开始组织撤侨。但那么多的华人要离开,他们的心情又是如何呢?于是我开始关注撤侨时排队的人们。”
那是一个即将跟着大人上车的孩子,“他没有像一般孩子那样哭闹。现场很嘈杂,他却很安静。”张沫说,其实他非常想关注地震、海啸以及核泄漏后,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日本人的状态,他们的文化让他们在面临这样一个危机的时候会做出什么样的表现,“但是这次呆的时间太短了,没有能够很好地实施。在我的照片里,我都希望能够去关注人,关注他们在面对灾难时的反应。因为人是新闻的核心。”
日本之行中,张沫碰到了许多国外的记者。在他看来,他们都表现得非常敬业和专业。“国外的媒体,尤其是几大通讯社、图片社,他们对像这样大的新闻事件相对会准备得更充分,到那去以后都会让自己的工作在一种尽可能完善的情况下进行。这恐怕是因为,他们应对大的新闻事件的经验可能更丰富一些。”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