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的糊涂账

来源:参考消息   发布时间:2015-05-20 21:31:56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笔者之所以想到这个话题,是缘于日前关于广州亚运会经济账该如何算的争论。据媒体报道,为了筹办亚运会,广州投入资金从最早预算的20亿元飙升到后来的2500亿元,其中1900多亿元是广州自己承担。在今年的广州“两会”上,部分人大代表对此提出质疑。

针对外界的质疑,广州有关部门的回应是,亚运会开支不仅包括直接开支,还包括大量的城市基础设施投资。这些投资虽然数量庞大,但对提升城市形象、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乃至对当地的经济发展会产生巨大的推动和刺激作用,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

是的,谁也不会怀疑这些基础设施投资会产生积极的社会作用。不过,如果依照上述逻辑,我们可以认定,所有的投资都会产生类似的作用。因此,对这样的事挑三拣四纯属多此一举。沿着这样的逻辑再推演下去,我们可以说政府的所有投资都是合情合理的,都会产生效益———即使经济效益不好,也会有巨大的社会效益、文化效益、环境效益,乃至政治效益等等。可是,事情真是这样的吗?

如果是公司化运作,一个项目、一项投资的经济账很好算。收入减掉成本就是利润,盈亏一目了然。但是,有些项目,尤其是公共支出,就难以用确定的收益来衡量,经济账没法算。于是,社会效益就“顶班上岗”。人们通常以社会效益来证言项目的正当性。这样做,当然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但是,这只是个小道理。

社会效益确实是客观存在的,不容否认。即使这样,社会效益也不是橡皮泥———想怎么捏就怎么捏。经过长期的探索,人类有了对付“社会效益”的一系列较为有效的手段,包括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以及一些可供操作的技术方法。比如:其一,参照过去的经验与别人的做法,大体上可以估算类似项目的开支水平;其二,尽量减少支出,压缩规模,降低成本;其三,在实施过程中,采取公开招标、公开预算、事后审查等办法,促使项目运作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以保障资金的恰当使用。如果没有这样的原则与过程,浪费、猫腻不可避免,效益无从言说。

世界上综合性的大型运动会历史悠久,跨国跨洲的亚运会、奥运会更是轮流坐庄,如期而至。虽然类似运动会的商业化运作困难重重,大多以国家、政府的面貌出现,以公共财政做后盾———奥运历史上,也只有美国人尤伯罗斯首开先河,成功帮助美国举办了1984年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创造了2.25亿美元的盈利,把奥运会变成了摇钱树。但“精打细算、减少支出”的基本原则被普遍遵循。

近几年来,我们举办了2008年奥运会、2010年世博会与亚运会。2011年大运会也将在深圳举办。这几次大型活动的总投资,包括直接的与间接的,估计超过万亿人民币。这样大规模的投资何为合理,何为合算,是不会有精确答案的。因为不是公司化运作,支出虽然一清二楚,但收益无从计量,而且技术上许多基础设施的投资效益确实难以衡量。不过,这些支出是以税收为基础的,庞大的开支必然占用巨量的财政资源。而且理论上,政府的大手大脚往往会落入低效率陷阱,远远不及这些钱在民众自己手中来得有效率。所以,对于类似活动,基本的经验是压缩规模、减少支出,以避免“公地悲剧”。我们希望类似广州亚运会这样的大项目不要留给后人一笔糊涂账。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