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议论中国将“转变”

来源:参考消息   发布时间:2015-05-20 21:33:24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被西方媒体比作“上议院”的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3日下午正式开幕,中国对这种对比从未公开认同。国际媒体纷纷用“具有特殊意义”来形容今年两会的重要性,并强调这是“新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未来五年规划的开局之年”,而且中国正面临复杂的局面。两会的重点议题是什么,中国将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放慢增长让人民更加幸福的转变会不会损害世界经济?中国打算在国际上以什么样的姿态发挥影响力……国际社会的疑问一点也不比两会代表的议案少。还有媒体根据中国股市近来的上涨,猜“和谐社会” 的理念将在两会上进一步强化,他们对两会的研究真是下足功夫。有新加坡媒体评论说,两会批准的“十二五规划”也许会作为中国最大胆的战略倡导之一,从本质上改变中国的经济模式,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深远影响。也有西方分析人士提醒,转变会是长期的,因为中国可不是一艘一下子就能调过头来的小船。

“所有眼睛都盯着十二五规划”

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3日向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作了工作报告。美国彭博社报道说,贾庆林表示,中国必须提高宏观调控的科学性和预见性,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他还强调,要保持物价总体水平基本稳定,促进充分就业。台湾《旺报》说,政协会议开幕为两会打了头阵。

韩国媒体3日关注得更细。YTN电视台说,此次两会的集中议题就是“民生”,政协委员共提交反映各方意见的5000多件提案。韩国《每日经济》说,今年政协一号提案是关于加快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的内容,因此非常具有象征意义。今年两会的焦点是如何建设“幸福中国”,虽然中国的GDP增长很快,但如何让更多人受惠是摆在中国政府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两会开幕,所有眼睛都盯着十二五规划。”新加坡亚洲新闻台的这句总结相当具有代表性。《联合早报》说,中国的两会发挥着类似西方议会的作用,历届两会的主要议题都成为贯穿当年政策走向的主线,今年两会尤其重要,审议和批准“十二五”规划纲要将是一个看点。中国要如何抗通胀、反贪腐、保环境、调结构,不再盲目追求GDP等等,都是两会热点。由于眼下物价和房价高涨,民生问题将是今年最受关注的话题。

是要“国富民强”,还是继续走“国进民退”的“老路”?这是一些西方媒体总结的摆在中国面前的“路线之争”。法新社称,中国日益富强,但许多人并不高兴,收入差距扩大导致产生了“红眼病”。“美国之音”说,30多年来,中国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从一个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变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与此同时,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环境污染空前严重,贸易摩擦越来越多。北京已经决定要降低经济增长速度,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让民众能够从经济增长中得到更多实惠。这一转型思路受到欢迎。台湾“今日新闻网”说,今年两会将确立发展目标从以往的藏富于国,转向还利于民,这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缩小区域差距战略转变的重要一步。《旺报》总结说,大陆的GDP新战略将是“民生为本”。

“不是简单地增加收入,而是应该让其成倍增加;在农村叫一次救护车,一头猪就没了……”对于两会代表提出的这些“逆耳忠言”,韩国《朝鲜日报》说,高物价导致民众面临经济困境,本届两会的重点将是社会保障、收入分配以及缩小贫富差距等问题。中国政府将在今年开始的5年里实施所得税税制改革,以提高低收入阶层和中产阶层的收入。俄罗斯《生意人报》3日表示,中国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时刻。

美国洛杉矶皮埃尔学院政治学教授莱利·古斯奈尔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中国确实存在贫富差距拉大等问题,但不能否认中国各方面取得的成就,这不仅表现在经济的繁荣,也表现在社会有越来越大的自由度上。而且很明显,中国政府非常了解当前亟待解决的矛盾。

虽然尚未批准,但新加坡“今日在线”网站一篇题为“中国的大胆转折点”的评论已提前对“十二五规划”评头品足。报道称,与上世纪70年代末为改革开放搭建舞台的第五个五年规划,以及90年代中期开启国有企业市场化的第九个五年规划一样,这一新规划将使中国重新思考其经济的核心价值,它也许会作为中国最大胆的战略倡导之一,被载入史册。

“巨轮和小舟的区别”

中国发出经济转轨的信号,它会对世界有什么影响呢?许多国家已经开始计算自己的得失。日本TBS电视台说,答案将会在此次两会上揭晓,也就是中国新五年计划确定的未来中国的“样貌”。

美国等西方国家多年来对中国的出口政策百般指责,中国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被更多的西方分析人士解读为重大利好。“德国之声”援引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国部经理普拉萨的话说:“中国第十二个五年计划可以说是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的分水岭。”《汉堡晚报》3日说,中国准备更好地分切蛋糕,国内消费应成为更大的经济驱动力,而不是继续过去以出口为主的经济模式。这样世界各国将成为中国新经济政策的受益者,尤其是德国,专家估计,今年德国对华出口将几乎是2009年的两倍。

加拿大《金融邮报》则认为,中国的“社会和谐政策”或许对企业不利。

报道称,鉴于中东正在发生的事情,中国两会将更加强调和谐社会的理念,让人民更加幸福,股市的反应就体现了这一点。但这或许对企业不利,因为建设和谐社会意味着在穷人身上花更多钱,这虽然对低端消费有利,但金融体系的长期稳定受到威胁。研究人员认为,长期而言,这些支出可能导致税收增加,企业利润下降。

有的分析更为谨慎,认为无论好坏都不是朝夕之间可以有结果的。《纽约时报》3日说,中国两会大多数问题已在内部审议过,唯一不确定、也最受关注的是正迅速膨胀的中国经济的未来。2006年中国也曾提出增加收入、改变经济结构,但随后推动经济的还是出口和基础设施建设。从2000年到2009年,消费占GDP的比重下降近10个百分点,仅为35.6%,是许多亚洲国家的2/3,美国的一半。位于北京的一家研究机构的董事长亚瑟·克罗伯说,中国确实正在倾听他们的经济学家的意见,更致力于发展内向型经济,但这不会立竿见影。“中国如此巨大,任何转变都需要比小国更长的时间。这就是巨轮和小舟的区别。”克罗伯说道。

军费一直是喜欢把中国当做假想敌的国家从两会期间获取的“最有价值”信息之一。路透社3日以“中国即将公布军事预算,地区紧张兮兮”为题说,中国周五预计将在全国人大会议开幕前公布新的国防预算,中国军队的活动范围已引起其他亚洲国家的不安,日本官房长官枝野幸男3日已公开表示担忧。

虽然西方不断喊着“狼来了”,但现实情况远非如此。美国五角大楼上月推出的2012财年基准预算是5530亿美元,比2010年增长22%。而中国2010年的军费开支只有810亿美元。

中国两会在国际上还发挥着一些令国人想不到的作用。韩国世宗研究所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李泰桓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两会在客观上还发挥了朝鲜半岛“稳定器” 的作用。最近韩朝双方由于韩美军演及“心理战”紧张加剧,朝鲜方面多次发表声明要“武力应对”,但两会是中国最大的政治盛事,且最近传闻金正恩可能在两会后访华,因此朝鲜考虑到中国两会的因素不太可能真的“动武”。

“倾听中国声音的窗口”

从西方媒体笔下的 “橡皮图章”,到“倾听中国声音的窗口”,世界对两会态度认识的变化也体现着中国实力的变化。《爱尔兰时报》3日说,2000年到2010年间中国GDP 年增长率高达10.4%,从世界第六上升为世界第二,人均GDP720欧元升至3109欧元,使数亿人摆脱贫困和疾病,但也付出社会混乱和环境恶化等代价,中国已是头号温室气体排放大国。报道还称,虽然中国将增长目标下调至7%,但恐怕仍将远远“超标”。新加坡亚洲新闻台3日说,美国哈里斯民意调查显示,世界上大部分人认为,10年后中国将是全球最有影响力的经济体。

瑞士日内瓦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维为对《环球时报》记者说,西方越来越理解中国两会的模式,是因为他们清楚,过去西方很多对中国政治的解读都被证明是错的,所有关于中国的悲观预测都没有成为现实。中国的两会模式与西方有很大不同,西方的特点是“出售政策”,政府制订计划推销给民众。中国是先磋商,有其自身优点。只要效果好,最终会被西方理解。

在报道有关中国的大事时,西方总喜欢找出一些“不和谐”的声音,这次也不例外。《纽约时报》称,两会期间警察一般会封锁北京市中心,在中东和北非爆发起义后,今年的措施似乎更严。法新社则称,此次两会是在“数年来最紧张的气氛中”开幕的。不过这种调子并没有得到多少附和,中国会保持稳定是绝大多数媒体的判断。日本富士电视台评论说,中国的成功模式被很多国家借鉴,他们同时也在睁大眼睛看中国政府走的每一步,看中国如何解决每一个问题。

中国社科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房宁对《环球时报》记者说,过去常常说美国经济一咳嗽,全世界跟着打喷嚏,中国经济虽然还不能这么说,但显然也牵动着整个世界,而两会又是中国政策审议的集中期,因此各个细节都受到关注。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表示,外界未必对中国有明确的认识,但他们对中国的状况有不同的想象,有不同的期望。现在中国在为未来发展勾画出前景,中国能不能把这个前景实现,是外界最好奇的。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