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荣成市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加快渔业经济发展的主动力,多方位出击,多手段共用,支撑优势产业求新突破,做大做强,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市渔业总收入和水产品产量等主要指标连续29年稳居全国县级首位,科技贡献率达60%以上。
一是加强“科企联姻”,抢占研发高端。利用渔业企业的资金优势、基地优势,与科研院所的技术优势、人才优势无缝对接,有针对性地筛选一批重点课题开展研究,实行“项目—人才—基地”与“基地—人才—项目”同步推进,变“产学研三位一体”为“政产学研四位一体”,促进企业与科研单位的双向了解,政府与产业资源的有效配置。全市渔业企业先后与中科院海洋所、水科院黄海所、中国海洋大学等国内30多家知名科研院所建立起紧密合作关系,在名优海珍品苗种繁育、品种改良、病害防治等关键领域均取得突破。目前,每年开发的新产品、新技术在100项以上,创造价值20多亿元。其中,鲍鱼杂交育种技术处在全国领先水平,利用牙鲆与石鲽杂交培育的“寻福鱼”开创了我国鱼类育种技术之先河。
二是开展“科技入户”,巩固优势基础。建立了市、镇、企(村)三级水产科技推广体系,重点海区、重点沿海镇和重点生产单位都建有试验示范基地,形成了“千里渔业科技长廊”;根据信息化发展趋势,建立了“荣成渔业科技信息网”,使网络成为众多渔业企业、渔民发布信息、共享资源的平台;成立了由10多名专家组成的咨询组,深入生产一线为企业、为渔民解决技术难题;举办刺参、裙带菜、中国对虾健康养殖等专业技术培训班多期,先后培训各类渔业技术人员千人以上。目前,全市推广应用的渔业新技术、新成果300多项,其中国家海洋“
三是力推“高值提效”,跃升发展层次。以鸿洋神集团为基地,形成以鱼油、皂苷为主要代表的保健品加工中心;以达因生物药厂为基地,研发海洋创新药物,打造海洋药物生产中心;以蓝得生物和鲁阳化工公司为基地,进一步研究牡蛎壳活性物质提取利用新技术,形成贝类废弃物加工中心;以盛泉集团和力沃公司为基地,研发海产加工废弃物活性物质提取技术,形成以氨基酸、多肽蛋白为代表的海洋生物废弃物加工基地;以马山集团为基地,保护和利用好国家二级濒危保护物种野生沙参,研究微生物天然产物生产技术,形成特色生物加工中心;最终形成体系完备,高中低搭配合理的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加工产业体系。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