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首个国家战略落户山东 蓝色经济区下的淄博互动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期盼已久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终于梦想成真。
今年的1月4日,国务院将蓝色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十二五”开局之年,首个国家战略落子山东,这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兼顾海陆统筹的区域发展战略。
意义非同寻常。山东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李广杰对本报表示,蓝色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将会拓宽山东海陆经济发展空间,海陆统筹而共同发展的格局将得到进一步推进,由此区域一体化进程也将加快。
值得关注的是,在黄三角和蓝色经济区两大区域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周边城市同样迎来重要的发展契机。为避免被边缘化,李广杰认为,诸如济南、淄博等城市要积极融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建设,紧紧抓住产业链的配套。
据本报了解,早在此前,淄博便以做出种种努力,比如在造船行业以及物流业等方面积极对接蓝色经济区,这或给这座城市带来新的发展动力。
意义深远
1月6日晚些时候,山东省政府通报,国务院已正式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期盼已久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兼顾海陆统筹的区域发展战略。“十二五”开局之年,首个国家战略便落子山东,意义自然非同凡响。需要提及的是,2009年的4月,胡锦涛总书记两次视察山东时强调,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和建设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由此,山东蓝色经济战略迅速升温,涉及蓝色经济的城市相应做出了适合各个地市的发展战略和规划。2009年底大众报业集团曾组织联合采访对蓝色经济区进行报道。当时,本报记者注意到,各个城市均产业以及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规划。
对于蓝色经济区国家战略的获批,山东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李广杰表示,与此前升级为国家战略的区域发展规划不同,蓝色经济区首次兼顾海陆发展。“这能够促使海洋和陆地的互动,拓宽发展经济的发展空间。”李广杰说。
事实上,近几年来国家批复了多个区域性的国家战略。但从支持力度来看,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区域规划,没有获得大量的国家资金支持。“的确如此,国家没有像支持浦东新区那样拿出大量的钱来支持这些新获批的国家战略。”李广杰说,但不可不提的是,国家给予了这些新获批的国家战略区域制度创新的自主权,这才是最主要的。“通过体制和机制创新,进行先行先试,更能够激发区域内的活力。”李广杰认为,这些创新比如金融创新、行政体制改革等,当然还在贷款、税收等方面也有优惠政策。
本报了解到,在黄三角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山东便开始筹建黄三角投资基金、黄三角产业发展基金等,通过金融创新以及财税改革等为区域内产业发展进行输血,目前效果明显。李广杰认为,这种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将为山东提供最大的发展动力。
区域一体化提速
毫无疑问的是,在上升国家战略之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一体化建设将迅速提速。
在2010年5月由半岛都市报等单位主办的“蓝色经济大家谈”暨首届半岛市长论坛上,本报便了解到了关于蓝色经济区一体化建设的诸多意见。
“我们要做的一个工作重点之一便是积极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山东省发改委副主任、山东蓝办副主任宋军继当时说,山东省将按照“交通同网、市场同体、环境同治、产业联动、信息共享”的原则,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布局与建设、资源配置、产业结构调整、市场体系和区域政策、生态环境治理等一体化进程。
除了避免产业过多雷同外,宋军继还透露,下一步7个城市还将在一卡通工程上下功夫。“在各个地市通用,在公用事业、交通、旅游和消费等方面通用。”宋军继表示,之后蓝色经济区还将统一电话号码区号工作,同时推动科技成果、物流资源共享。
李广杰也认为,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区域内的协调工作将更为好做,比如此前较有难度的重组、兼并等在之后将会更为顺利,产业布局将更加优化,这也是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的便利。
本报注意到,这些措施与目前珠三角和长三角的现在改革有些类似,在长时间的恶性竞争之后,朱长三角更加关注融合,一体化建设被放在更为重要的地位,其在招商引资以及一卡通建设上就有上述的动作。
李广杰表示,此前珠三角和长三角在发展中就有同质化竞争的地方,在招商、基建等方面存在恶性竞争,这不但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还延缓了区域的融合发展。蓝色经济区要尽量避免这一失误,积极推进一体化建设。
淄博应对
事实上,在黄三角和蓝色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周边城市既面临压力同样又迎来新的发展空间。
对淄博而言,高青是黄三角规划中的一部分,而在蓝色经济区国家战略获批之后,山东半岛七个城市将更加连为一体,外界担心,如果其他城市固步自封,就很有可能被边缘化。而在网络上,本报记者也看到了一些网友类似的担忧。
不过可喜的是,淄博正在积极融入蓝色经济区的建设。来自官方的信息显示,自山东省政府提出“实施集中集约用海,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要求以来,淄博市着力加快船配业发展,并积极构建战略联盟,主动与省内外船企建立广泛联系,并分别在青岛、威海、烟台等地举行了淄博船配产品推介会,2010年上半年,淄博市船舶配套工业实现销售收入约30.4亿元、利税1.63亿元。淄博在对接蓝色经济建设上已实现可喜的一步。
“蓝色经济区总的思想是实现海陆联动,最终带动全省的发展。”李广杰表示,诸如济南、淄博等城市面临着新的发展机会,这些城市要尽快融入蓝色经济区产业链的互动之中,做好蓝色经济区产业链的配套工作。
“积极做好联动工作,一定有好的机会。”淄博一名不愿具名的政府官员表示,作为一座老工业城市,在产业配套上淄博应会有所作为,比如精细化工等。
此间,有市场人士也认为,除了在工业产业上对接之外,淄博也应从交通外流等方面对接蓝色经济区,并力争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与蓝色经济区靠近,利用蓝色经济区的诸多优势发展淄博经济。
显然,蓝色经济区国家战略的获批也给淄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