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思想观念上实现重大转变—— 一论建设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傲视隆冬,眺望新春,一场以“蓝色”为主色调的发展劲风,正在齐鲁大地吹旋。如何认识蓝色经济、怎么发展蓝色经济,人们在思考,在谋划,在行动。建设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必须深刻领会把握这一战略的重大意义和深刻内涵,以思想观念的转变和创新,把这一项崭新事业推向前进。
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既是重大机遇,更是重大责任。近年来,我省深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指示,高点定位,科学布局,重点带动,一片蔚蓝色经济版图,正在山东半岛陆海两域隆起。机遇就是责任;机遇越大,责任越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既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第一个获批的国家发展战略,也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对这两个“第一”,不同的视野,会有不同的理解。只有“第一”的喜悦,看不清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相对粗放的现实,就难免会盲目乐观,工作就会缺乏紧迫感和针对性;只盯着“第一”带来的有利条件,却没有发展境界的提升,没有发展思路的创新,没有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再好的形势也会消磨净尽。机遇总是与挑战并立并存。嘴上说机遇头头是道,行动上过去怎么干现在还怎么干,就难以适应新形势,取得新突破。只有辩证看待机遇与责任,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只争朝夕,拼搏进取,不断提高科学发展能力,才能抓住重大发展机遇,承担起建设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大责任。
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既要树立海洋意识,更要强化陆海统筹理念。山东陆地面积是15万平方公里,海域是16万平方公里。面对辽阔的“海上山东”,我们应当进一步强化海洋意识,认识海洋,了解海洋,走向大海。同时还要看到,发展蓝色经济,绝非只是“靠海吃海”,海洋只有在与陆地统筹中才能实现最佳效益。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我国区域发展从陆域经济延伸到海洋经济、积极推进陆海统筹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海是海、陆是陆,各自为战,何谈陆海统筹?只有创新思维,打破陈规,把海洋和陆地作为一个整体来统筹思考,才能不断优化海陆空间布局,增强海洋经济对陆域经济的带动作用,实现海陆产业联动发展。
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既要“海里淘金”,更要生态文明。海洋蕴藏的资源,远比陆地丰富得多,但海洋的生态系统,却比陆地更为脆弱。这些年来,工业源、农业源、生活源排污和海上溢油等突发事件,使一些海域生态环境受到了破坏,生物多样性指数在下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在降低,海洋开发和海洋生态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没有良好的海洋生态环境,就没有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就没有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设半岛蓝色经济区,必须把生态文明放到优先考虑的位置,无论有多么大的利益诱惑,海洋生态文明这根弦一刻都不能松。
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既要着眼当前,更要着眼未来。海洋经济有其内在发展规律,有一个从低端向高端不断攀升的过程,而山东海洋经济正处在一个从低向高跨越的关键时期。海洋是山东发展的希望,科技力量是打开希望之门的钥匙。我们一定要正视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相对粗放、海洋产业层次不够高、海洋经济综合效益亟待提高的现实,高度重视实施科教兴海战略的重大意义,以培育战略性新型产业为方向,加快发展海洋第一产业,优化发展海洋第二产业,大力发展海洋第三产业,切实走上以高端技术、高端产品、高端产业为引领的发展道路,促进三次产业在更高水平上协同发展,为山东经济社会发展开辟更为广阔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