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台湾《旺报》日前发表文章,题为《中国海权突围中美日海上交锋》,文章摘编如下:
“美在亚太频密军演史无前例,专家称为遏制中国”、“美日韩打造防卫统一战线”、“美印拟冲绳联合军演,商272亿最大军购”……,一年来类似的新闻标题不断出现在中外媒体的版面上。在2010年,大大小小超过30场以上的军事演习在东亚地区密集的进行着,其中,超过一半以上有美军的踪影。
这些演习地点多在中国周边,部分演习的内容被认为“很有针对性”,于是“剑指中国”成了大陆媒体惯用的标题,大陆军方也很有针对性的以军演强力回应。“围堵”(中国)与“反围堵”、(中国)“崛起”与“遏制崛起”,似乎成了解读2010年东亚局势的主轴,中国是否“陷入亚洲安全困境”,是否进入“后韬光养晦”的外交时代,成了国际观察家议论的重点。
回想2009年下半年,媒体热烈讨论的不是什么“围堵”、“遏制”,而是“东亚共同体”,新闻标题往往是“温家宝:东亚共同体可能实现”、“中日韩三国共绘亚洲新蓝图”、“鸠山:东亚共同体应领导世界,中国崛起非威胁”。两相比较,的确有很大的落差。
一般认为东亚国际格局这一年来的转折,起因于
4月中下旬,美国、日本开始倾向认定朝鲜为祸首。
不过,后来陆续透露的信息显示,东亚格局的变化有更深的根源,天安舰事件可能只是“契机”,而非“肇因”。日本防卫省于7月初表示,密切关注中国海军舰艇从3月中起多次穿越冲绳岛和宫古岛间海域的动向。随后日本方面不断传出要加强西南诸岛防卫,将离岛国有化等讯息。中日间的紧张关系,到
而在另一端,资源更丰厚、国际关系更为复杂的南海也屡起波澜。媒体报导,中方在3月上旬向访华美国官员正式表明南海是中国的“核心利益”。对此,美国强调维护南海航行自由,中方则强硬拒绝美国“将南海问题国际化”。7月底,中方在南海大规模演习,解放军总参谋长陈炳德指示要强化军事斗争准备。8月分,过往为仇敌的美越举行则联合军演,挑动中方敏感神经。
中国在南海与东海等议题上的强硬态度,被外媒称之取代微笑外交的“皱眉外交”,这或许显示中国内部强硬派正随着中国国力崛起而抬头。
一个面对新兴强权崛起,正积极“重返亚洲”的美国,碰上一个国力不断增强,时而充满自信,时而充满被围堵焦虑的中国,在未来的一年会以怎样的热度和强度来“既竞争又合作”,绝对将是影响国际格局变化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