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黄三角“转身向海”

来源:陈光   发布时间:2015-05-20 22:01:37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2009112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是我国第一个以“高效生态经济”为功能定位的区域发展规划。对于山东来说,贯彻好、落实好、实施好《规划》,认真研究和深刻把握《规划》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要求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牢把握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改善这条主线,进一步强化机遇意识和责任意识,尽快实现思想观念、发展理念和工作指导的战略性转变,特别要重新审视和充分发挥黄河三角洲地区的临海区位优势。按照《规划》的要求,从背靠大海转身面向大海,这一转身,不仅仅是观念的改变,也是山东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对促进山东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加大港口建设力度,努力构建黄河三角洲现代港口群。紧紧抓住港口建设这个黄三角转身向海的龙头,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进一步加大港口基础建设投入力度,着力打造功能完善、服务高效、管理科学的黄河三角洲现代港口集群。强化东营港区域中心港地位,重点实施码头扩建工程、航道疏浚治理工程,提高港口综合服务功能,增强港口竞争能力。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完善服务功能,千方百计提高港口经济效益。坚持科学规划、有序开发,集约利用,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要按照港口功能定位,突出重点,形成特色,优化区域港口布局,整合区域港口资源,逐步形成布局合理、重点突出、错位发展、服务高效的现代港口体系。进一步打破行政界线,探索建立各类港口联合协作的一体化机制,促进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加强疏港交通体系建设,增强港口辐射带动能力。按照“完善公路、拓展铁路、提升空港、打通管道”的思路,努力打造海陆空一体化、全方位、高效率的疏港交通体系。一是加强公路建设。加快滨州—德州、潍坊—日照、济南—乐陵、东营—滨州—济南、东营—青州高速公路南延和高青—东营等高速公路建设。二是加强铁路建设。重点建设黄骅—大家洼、德州—龙口—烟台铁路,配套建设相关支线、疏港铁路和铁路专用线,加快博兴—广饶地方铁路建设。三是加强机场建设。加快实施东营机场扩建工程,增加航线、航班,建成区域性支线机场,打造区域中心空港。

加强园区建设,努力搭建发展平台。各类特色产业园区是转身向海、发展临港经济的依托和平台。按照要素集聚、产业集群、服务集成的要求和资源共享、区域共建的思路,抓好四大临港产业区建设,积极发展各类经济技术开发区、特色工业园区和高效生态农业园区。一是加快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强化园区对产业项目的承载能力和配套能力,推动产业集中布局、集聚增长、集约发展。二是创新园区管理体制。建立“精简、统一、效能”的政府服务体系,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法制化环境,提供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配套服务。三是抓好现有园区的改造提升。认真落实国家、省和各市地制定的各项优惠政策,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确保政策性专项补助资金和配套资金及时到位,大力扶持优势企业、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载体和支撑。

加强环境保护,突出生态优先。在转身向海,积极发展临港经济的同时,要牢牢把握生态文明的基本理念,切实加强生态建设,加大环境保护力度,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一是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恪守《规划》空间布局,实现开发与保护、资源与环境、经济与生态的有机统一。二是强力推进节能减排。立足建立节能减排长效机制,实施更严格的目标责任制,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倡导节能降耗,引导企业争创环境友好型企业。三是创新资源利用模式。坚持集中集约、高效开发,按照先规划后建设、先定位后开发、先示范后推广的原则,合理利用好岸线、港口、土地、水、矿产、海域等各种资源,坚决防止过度开发、无序开发。四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围绕“高效”做文章,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通过建设循环经济园区发展企业循环经济,通过行业关联和物质、能量、信息集成,拉长产业链,互补互动、共生共利,逐步发展区域循环经济。

科学开发未利用土地资源,积极拓展发展空间。未利用地资源丰富是黄河三角洲地区最大的优势和水龙软管。要把科学开发利用未利用地作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转身向海、科学发展的工作重点,把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发展优势。一是科学有序开发。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综合开发”的思路,科学规划未利用地功能定位和空间布局。二是集约高效开发。对分布集中、具备开发条件的宜农、宜渔荒滩盐碱地进行综合开发,将适宜开发为建设用地的荒滩盐碱地统一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三是创新开发机制。按照依法、科学、有序的原则,提出未利用地集约高效、科学开发的片区、定位、模式和优惠政策,搭建招商引资、开发建设的平台。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增创发展新优势。黄河三角洲地区转身向海,加快发展,要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开放合作,努力增创发展新优势。一是进一步加大宣传推介力度。通过各种宣传推介活动,努力提升黄河三角洲地区影响力和知名度,让国内外了解黄三角、聚焦黄三角、投资黄三角,把“黄三角”这张牌打得更响、更亮、更有特色。二是进一步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完善责权利对等的招商引资模式,建立专业招商队伍,鼓励以商招商。三是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加强软环境建设,制定配套完善各项优惠政策,提高行政效率,以优良的投资环境吸引中外客商落户发展。落实各种优惠政策,加强诚信建设,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建立“亲商、安商、惠商、富商”的长效机制。

加强社会民生建设,使人民群众成为发展海洋经济的受益者、建设者。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转身向海、科学发展的根本目的,把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作为贯彻落实《规划》的有力抓手,努力做到“四个加快”。一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和谐。二是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城镇体系,发挥中心城市的带动和辐射作用,积极发展县(市)城,加快建设一批中心镇和特色镇,统筹规划工业、商贸、居住区,增强综合实力,完善服务功能,不断提升城镇化水平。三是加快改善和保障民生步伐。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扩大社会就业。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体制。四是加快“和谐黄三角”建设。建立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和重大政策制定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健全党委、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着力解决影响群众利益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坚决杜绝强拆强建等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为加快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科学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完善黄三角转身向海的体制机制。推进黄河三角洲转身向海,实现高效生态经济区科学发展,前提在认识,关键在领导,根本在于一个好的体制和机制的落实。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区域内各级党委、政府,要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规划》要求和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自觉把以科学发展观指导黄河三角洲转身向海提升到战略的高度来审视和把握,作为一项基础性、关键性、长期性的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各级领导干部要弘扬创业精神,强化战略思维,提升发展境界,牢固树立转身向海、科学发展的时代理念,注重从战略和全局上思考问题,研究把握大江大河三角洲的发展规律,科学谋划、强力推进、务求实效。各级黄河三角洲建设办事机构要充分发挥综合、指导、协调、服务等职能,抓好规划实施、重大政策研究、重大项目协调、重要信息反馈和区域合作等工作,做到重大资源统一管理、重大设施统一规划、重大项目统一布局。要加强工作督促检查,健全完善考核机制和问责制度,定期开展分析评估,定期组织工作考核,推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