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一体均衡发展”的寿光实践

来源:中国经济网   发布时间:2015-05-20 22:04:17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深冬时节,记者在山东省寿光市采访时深切地感到:颇显底气的城市正在拉紧乡村,城乡发展正在走向均衡,城乡差距正在快速缩小,城乡界限正在变得模糊!

采访中,寿光市委书记孙明亮说:“20094月,寿光市委、市政府基于市情实际,经过广泛调研,提出了‘城乡一体、均衡发展’的发展战略,经过一年多探索实践,初步走出了一条具有寿光特色的城乡一体化路子。”

2009年寿光城乡居民收入比值仅为2.421,明显低于全国的3.331的水平;今年1-9月寿光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11762元,同比增长13%。其实,比收入差距缩小更显著的是民生,一个“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愿景正在变为现实,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基本实现了城乡全覆盖。

“互动和双赢是均衡发展的经济动因和基础”

在寿光,虽然蔬菜是强势产业,但其富农而难富财政,财政靠的是工业。去年,寿光财政总收入45.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5.1亿元,工业对财政的贡献达80%以上。

寿光市市长朱兰玺说:“实施均衡发展战略,大规模地投资‘三农’、补长农业短板,持续推进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取得了城乡双赢结果。以蔬菜为主的第一产业不断壮大,为二三产业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反过来推动了工业化、城镇化。城乡互动和双赢,是寿光均衡发展的经济动因和基础。”

如今,寿光农产品骨干企业已发展到410多家,农产品加工率已达65%,约八成农户进入了农业产业经营体系。这些涉农工业,既是农业,也是工业;既能增加税收,又能扩大就业,被寿光人称为“1.5产业”。

寿光市商务局局长马春光介绍,目前寿光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已发展到41处,带动17万农民进入“三产”领域;每年一届的“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不仅架起了农民与农业高新技术、农产品与市场对接的桥梁,而且成了第三产业的“酵母”,以“菜博会”为主体的生态旅游,年实现收入超过8亿元。

资料显示,近两年,寿光城区每年新增商品房约300万平方米,其中农民买走了三分之一以上;近3年,有近10万农民跳出农门,在城镇、在工厂就了业,在实现身份蜕变中释放着潜能,助推着工业化进程。

工业强了,以工促农的力量才会更大。寿光北部,多为盐碱荒滩,但是具有“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的政策叠加优势。基于此,寿光确定,把北部开发作为“转方式、调结构”主战场,促进传统工业升级,做大做强优质工业,打造“8500亿产业基地”。

寿光市经信局局长魏华山介绍,工业项目进入寿光北部的门槛很高,必须是先进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等项目,投资不得低于1亿元,投资密度每亩160万元以上;5亿元以下项目建设周期不能超过1年半,10亿元以上项目不能超过2年半,严防出现“圈地行为”。如今,寿光北部正在成为新兴工业高地,21个项目已经投产,14个项目建设进度已过半,累计投入达145.1亿元。

现在,寿光工业发展呈现出了良好的态势。1021日,山东墨龙集团A股作为寿光第9只股票在深圳成功上市,目前寿光企业股票上市累计募集资金达186亿元;1-9月,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741.2亿元,利税69.5亿元,利润51.6亿元。“均衡发展的果实,大多埋到了地下”

寿光财政局局长李泮德介绍,去年以来,寿光财政惠农资金投入达20亿元以上。巨额惠农资金投到了哪里?根据“城乡一体、均衡发展”战略,60岁以上农民每人每月享有55元农保金,仅次一项每年投入需要近亿元。“其实,均衡发展的果实,大多埋到了地下。有些,人们看得见;有些,人们看不见,但能感受到。”

寿光北部地下水为苦咸水,为把“甜水”送过去,寿光建设了3处水厂和3处供水加压站,埋在地下的供水主管道达92公里,332个村铺设了自来水管道,从根本上解决了30多万农民的饮用水安全问题。仅这一工程,投资就达数亿元。

寿光建设局局长韩文国坦陈,推进城乡均衡发展,必须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基础设施,为此,寿光加快了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的延伸和覆盖。近3年,寿光城乡地下“沟、渠、管、线”投入近20亿!为了打造“信息高速公路”,政府每年拿出500万元补贴农民上网,每个上网农户补贴100元,目前农民宽带用户达到了6万多……

目前,寿光“看不见”和“看得见”的投入和效果,初步形成了“城区—中心镇—农村新社区—新村庄”梯次分明的城乡基础设施体系,为农民享受现代文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农村老人和城市老人住在同一屋檐下”

81岁的郭乐善一生务农,80岁的张子敏是一位离休干部,然而两人都住进了寿光市老年服务中心,并且生活待遇完全相同,相处得很融洽。按说,一城一乡、非亲非故的两个老人很难住在一起,但是城乡均衡发展改变了他们的生活轨迹。寿光老年服务中心主任赵秀田说:“在寿光,农村老人进城,与城市老人住在同一屋檐下,不是新鲜事。”

寿光人社局局长寇振彦介绍:“根据均衡发展要求,在社会保障上,寿光在城乡统一水平、统一投入基础上,进行了多元化探索。”

针对城乡空巢老人越来越多的实际,寿光投资5000万元建起了老年服务中心。这是一个非赢利性的社会化养老机构,现在入住了136位老人,年纪最大的是寨里村101岁的肖氏,每位入住老人每月所有花费只需1140元。

过去,农村五保户供养模式是“村居分散供养和镇街敬老院相对集中供养相结合”,但是由于镇村财力不同,供养水平差别较大。于是,寿光确定实行“集中居住、统一供养”,政府投资8000余万元,建起了社会福利中心。目前,寿光共有五保老人1534位,已有1250人住进了福利中心,集中供养率超过81.5%

62岁的王尊法,去年10月住进了社会福利中心。他说:“我身体不太好,有气管炎,原来在村里时,日子过得不算好。在这里,衣服都不用自己洗,什么都有人照顾。就是有儿有女,也不一定能享到这样的福。”

如果说集中供养是“定人定点”,那么“普惠式”保障制度,则如天降甘霖。去年7月,寿光启动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60岁以上农民每人每月55元的基础养老金已全部到位。

今年,寿光进行了“基本药物制度改革试点”。国家规定,这一改革只涵盖到乡镇,然而寿光却将村卫生所统一纳入,市财政每年支出增加5000多万元。

“农民、市民和外来务工人员享受均等的公共服务”

115日,稻田镇东赵村赵升华告诉记者:“先前,我们喝的是村里打的深井水,水抽上来需要先在缸里沉一沉才能用,还有咸涩味。现在这水,不光甜,还能24小时用。”

围绕加快城乡公共服务的全覆盖,寿光实施了“八大民生工程”,涉及安全饮水、住房保障、爱心救助、医疗便民、校舍提升、社保普惠、就业帮扶和道路畅通。

寿光市委农工办主任赵洪波说:“在寿光,农民、市民和外来务工人员一样,全部享受均等的公共服务。”

“寿光万友农民工服务中心”建立了农民工信息资源库,为农民工提供一站式服务。45岁的赵磊是山东泗水县人,来寿光已经8年,在一家企业上班,不慎脚伤,企业进行了积极救助,万友服务中心资助了3000元。赵磊说:“万友对外来务工人员照顾得很好,对农民工党员还有特别照顾,我曾得到300元安家补助,每年免费查体,报销1000元医药费。”

为了让公共文化的阳光照进城乡每扇“窗户”,寿光投资3.5亿元建设了集文化馆、图书馆、艺术馆、博物馆、多功能剧场于一体的“寿光文化中心”,,建筑面积达4万平方米;同时,由政府投资建起了600多个农家书屋,依托城乡互联网络,发展了数字化图书馆,市图书馆50万册图书全部实现了数字化。

现在,寿光已经形成以文化中心、图书馆、新华书店为龙头,以镇街文化站(中心)为纽带,以村级文化大院和“农家书屋”为基础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为城乡文化均衡提升奠定了基础。

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寿光加大了污染治理、节能减排、植树绿化投入,今年1-10月生态环保投入达11.5亿元。让百姓受益最大的有两项工程:一是新开工建设了8座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25.1万吨,使全市工业污水和城镇生活废水全部得到有效处理,重点河流水质达到恢复鱼类生长目标;二是城乡垃圾按照“户装、村清、镇运、市处理”模式,全部实现了无害化处理,改善了城乡居民生活环境。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