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休闲渔业发展成效显著

来源:渔业处   发布时间:2015-05-21 03:56:45 
休闲渔业是利用渔村设备、渔村空间、渔业生产的场地、渔法渔具、渔业产品、渔业经营活动、渔业自然环境及渔村人文资源,经过规划设计,以发挥渔业与渔村休闲旅游功能,增进人们对渔村与渔业的体验,提高渔民收益,促进渔业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利用人们的休闲时间、空间来充实渔业的内容和发展空间的产业,是把旅游业、旅游观光、水族观赏等休闲活动与现代渔业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的结合配置,提高渔民收入,发展渔区经济为最终目的的一种新型渔业。
我省海、淡水渔业资源丰富,海岸线长3100千米,沿岸分布着326个岛屿,70多处优良港湾,有经济价值的水生生物资源400多种,内陆淡水自然水面440多万亩,还有沿黄的荒碱涝洼地490万亩,为发展休闲渔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发展休闲渔业提供了新的机遇;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深入,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越来越注重休闲娱乐,休闲成为生活必不可少的内容,为发展休闲渔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同时随着国家在海洋捕捞方面的结构调整,压减近海捕捞渔船,使大量渔民转产转业,这使得传统渔业功能得到拓展,又为休闲渔业提供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十一五”期间,我省将进一步优化渔业经济结构,建设以生态、高效、品牌渔业为标志的山东半岛现代渔业经济区,重点建设海洋馆、海鲜广场、海钓基地、捕鱼观赏、海底观光等休闲渔业设施,举办钓鱼节、渔船节、渔民节、美食节等节庆活动,开展以“渔家乐”为主题的海岛休闲渔业游和丰富多彩的渔文化、海文化活动,提升山东半岛旅游业的档次。湖区、库区则要建设山、水、渔、林、牧、果相互融合,各具特色的休闲渔业观光旅游区。
一、我省休闲渔业现状
我省的休闲渔业是以养殖为主兼营垂钓及在旅游景点开发“海(水)上人家”、“渔家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几年随着国民经济迅速健康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镇居民休闲时间的增多及户外运动的兴起,给休闲渔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一批休闲渔业娱乐公司的组建,海钓娱乐区的兴建和涉渔旅游项目的设立,使休闲渔业得以较快的发展。目前全省有休闲渔业基地达6296处(其中海水1869处,淡水4427处),水面面积达66.4万亩,年接游客达 1875万人,年产量达15万吨,从业人员达10万人,创造增加值达 30亿元。
为了规范休闲渔业的发展,2005年省厅与省旅游局联合发文,对休闲渔业基地实行达标制度,制定了《省级休闲渔业示范点评定办法》,要求各市按照评定办法,推荐休闲渔业示范点。并共同组织有关人员,对各市推荐的示范点进行筛选,然后对确定拟建的示范点进行现场检查评定,从各市推荐的105家休闲渔业示范点中评出建设较成熟、设施较完善、管理较规范的示范点 12家,作为第一批全省《省级休闲渔业示范点》予以通报。通过一年检验,这些示范点确实发挥了龙头作用。在资金上他们共投入人民币10个多亿,年平均投入 8600余万。2006年共接待人员414.1万人,其中入境28.93万人,收入3.5亿;2007年上半年接待人员244.4万人,其中入境 14.91万人,收入2.2亿。
全省的休闲渔业,淡水地区以济宁市为龙头,该市在现有20余万亩塌陷地基础上,建成占地3000m2以上集垂钓、餐饮、娱乐为一体的休闲渔业场所783处,加上其他点约1300多处,鱼池面积1.4万亩,年产值达到2.3亿元以上。仅任城区休闲渔业场所就达140处,形成了环济宁市区休闲渔业经济圈。该区李营镇充分发挥邻城靠矿的优势,在土地、城建、资金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建成了休闲渔业一条街,年增加税收超过100万元。该镇李堂村民国金山,1998年投资60万元,把荒废多年的旧沙塘建设成为集垂钓、餐饮、娱乐、休闲为一体的休闲度假村,2004年营业额150万元,上缴税金10万元。微山县建成了微山岛“水上鱼馆”一条街和高楼乡“水上渔家乐”一条街。
海水地区则以威海市为龙头,该市依托海岸线,充分发挥近海资源优势,开发了海礁垂钓、海岛垂钓、渔船垂钓、网箱垂钓、拾贝捡螺、浅海抓蟹捕虾,和住渔家院、吃渔家饭、水上餐厅、海上游艇等休闲项目。全市休闲渔业场所1400余处,水面面积3.5万亩,年收入2.5亿元。荣成市的西霞口集团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在开发海上垂钓各个项目和吃渔家饭等特色旅游项目的同时,与管辖经营的成山头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神雕山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海驴岛风景区、福如东海风景区、摩天岭生态旅游区、福通天和乐园景区六大景区密切结合,既增加了游客的参与机会,又给游客带来了别样的情趣。
纵观全省休闲渔业的经营活动方式,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养殖垂钓型。这是从养殖业发展而来的类型,为迎合人们对休闲娱乐的需求,充分利用池塘、滩涂等渔业设施,以养殖为主,放养成品鱼,配备一定的设施,开展垂钓业务的休闲渔业。比较其他类型的休闲渔业其特点是投入成本少、见效快。这是现有休闲渔业项目中最为普遍的一种,分布范围广,成鱼养殖单位和个人都有。
(二)单纯垂钓型。没有养殖和其他项目,专事垂钓的类型。垂钓鱼全是成品鱼,多数是从外调入。此类经营单位有的是由养殖单位转型而来,有的是直接建设而成。与其他类型的休闲渔业相比,规模小,数量少,成本低,易经营,但从长远发展看,不太适宜。
(三)以垂钓为主,集休闲、娱乐于一体的运动型。为迎合人们返朴归真,亲近自然,享受自然的愿望,使游客能在享受垂钓乐趣的同时,体验到渔家风情和淳厚的人文气息,把垂钓和饭店宾馆餐饮业及渔家乐结合起来,使之既可钓,也可食,又可乐。形式主要有两类,一是一些专业垂钓单位同时兴办餐饮;二是餐饮企业投资的休闲渔业,既满足自身对水产品的需要,又满足消费者对品尝水产品的需求。
(四)以旅游为主,集休闲、观赏于一体的游览性。不少休闲渔业点依托就近的国家、省和当地风景名胜区的优势,积极开发众多的自然景观,挖掘垂钓文化和民俗风情,推出一批环境美、生态佳、景观优的精品项目、精品线路和精品景点,使游客既能享受旅游的乐趣,又能体验垂钓文化的情趣。这种类型起步高,投资大,收益好,互补性强,既能满足城镇居民生活质量提高的需求,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也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较为明显,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五)以品尝水产品为主,集休闲、购物于一体的“渔家乐”型。无论海水淡水地区,都在大力发展开发以品尝水产品、休闲、购物为一体的休闲渔业,推出了“滨港夜排档”、“渔市一条街”,“水上鱼馆一条街” ,“水上渔家乐一条街”。使游客既把酒尝鲜,一饱口福,又包揽良辰美景,愉悦身心。这种类型对环境、条件的要求相对比较高,多数在海边、海岛和水资源丰富的内陆地区有组织有规模发展。
二、休闲渔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省的休闲渔业是渔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快速发展的新兴产业,目前尚处在初级阶段,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制约因素。一是对发展休闲渔业缺乏完整的总体规划和有效的管理。在 6000余处休闲渔业点中,基本上是以企业或个人自主开发为主,布局结构不尽合理。同时也缺乏相应的规范标准和法律保障,对开发项目中服务设施占地问题、从业者的经营范围与活动内容的核定等缺乏统一、适用的管理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休闲渔业的健康发展。 二是现有的休闲渔业项目难以满足多层次需求。我省的许多休闲渔业项目大多由生产性项目改造过来,存在着规模小、功能单一、设施不配套、相关服务跟不上的问题,淡旺季落差太大,旺季经营很火,淡季基本停业。大规模综合性休闲项目还较缺乏,宣传力度也不够,缺乏知名度,难以吸引顾客。三是经营者对发展休闲渔业缺乏相应的经营管理经验。休闲渔业需要经营者具有二、三产业经营、管理、营销的技能和手段,这对于以往主要从事传统渔业生产的经营者来说,一时尚难适应。个别休闲渔业基地配套设施也不很全,卫生条件一般,整体形象不佳。
三、加快休闲渔业发展的对策与打算
发展休闲渔业,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有利于提高渔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出发点,遵循“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保持特色、保护资源、持续发展”的原则,充分发挥当地的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优势,建立起适应不同消费层次、不同类型的休闲渔业项目,打造我省休闲渔业特色品牌。
(一)提高认识,更新观念。休闲渔业在渔业资源保护、稳定和繁荣渔区经济、促进渔(农)民增收、调整渔业产业结构、带动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等方面都有其不可忽视的作用,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高效产业。随着近几年全省海洋资源严重衰退的现状,发展休闲渔业更是形势所迫、大势所趋,因此要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到抓休闲渔业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责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抓休闲渔业就是抓结构调整,就是抓新的增长点,就是抓投资环境,就是抓扩大就业,就是抓扶贫,就是抓精神文明,就是抓科学发展,就是抓和谐构建。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与办法,把抓好渔业生产和渔民转产转业与发展休闲渔业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广大渔民参与休闲渔业的积极性,形成全社会共同促进休闲渔业发展的氛围。
(二)、完善发展规划,策划并实施高品位的休闲渔业项目。制定规划是避免建设散乱的有效办法,要结合城镇建设规划和旅游景点的开发与建设,高标准、高起点地编制完善全省休闲渔业发展布局规划,分期分批建成集休闲、度假、观光、娱乐于一体的旅游综合配套型休闲渔业基地。根据我省休闲渔业发展现状和自然资源情况,在海水方面除继续发展现有的“渔家乐”等形式外,要将淘汰的渔船沉放入海,有计划的放置人工渔礁,积极发展海上游钓业,要连续多放几年,争取产生较好的规模效益。淡水要充分利用南四湖、东平湖等其他大水面,进一步改造现有的渔塘和钓鱼池,增加鱼类品种,改善餐饮和娱乐条件。有重点地确定一些钓鱼、观赏及鱼文化项目,仿效国外和其他省的做法,真正把各个休闲渔业基地建设成集养殖、休闲、餐饮、娱乐为一体的园区。
(三)制订优惠政策,扶持休闲渔业发展壮大。休闲渔业虽然具有第三产业的一些特征,但仍属于农业范畴。因此,应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促进休闲渔业不断发展壮大。在资金上,加强金融机构与开发项目的协调与联系,争取金融机构向休闲渔业提供更多、更优惠的资金支持。同时适当安排专项资金用于重点休闲渔业项目的投资补助和贷款贴息。在税收上,休闲渔业应享受农业的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尤其在发展之初,有关的税费要做到能免则免、能减则减、能缓则缓,扶持休闲渔业的发展。在土地管理上,可在政策许可范围内,对休闲渔业项目,按农业内部结构调整的用地规定执行。在价格收费上,对休闲渔业项目的水电供应,应按农业水电价格政策执行。对休闲渔业项目的定价及管理,应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既能使广大消费者接受,又能使项目本身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四)加强监督管理,确保休闲渔业健康发展 。1.规范休闲渔业的有关市场行为。如出台相关条例,规范垂钓活动行为,保护垂钓者和经营者的权益,处理可能发生的纠纷。其它在治安、食品卫生、人身安全等方面也应以规范。为全省休闲渔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2.加强对从业者相关知识的培训。要加强对转岗转业渔民的培训,提高休闲渔业从业者的素质和经营管理能力。 3.大力加强休闲渔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按照休闲游乐、享受生态、享受渔业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理念,立足当地特色资源、加强养殖基地、餐饮、客房等设施的高品位建设,做大规模,提升品位,形成品牌,迎合游客垂钓、猎奇、玩水、观景、享受等方面的需求。同时,各休闲渔业基地的生态环境也应本着和谐、自然、安全、方便的原则,突出渔家田园的特色,展现田园风光的魅力。
(五)加强宣传,提高休闲渔业的知名度、影响力和吸引力 。休闲渔业知名度不高是目前渔业休闲消费人群不多的原因之一。因此,必须在打造品牌、强化整体包装宣传等方面下功夫。一是各休闲渔业基地自身要通过各种媒介,运用各种方式,面向广大城镇居民,广泛宣传渔文化,提高休闲渔业的知名度。省厅可利用海上山东网站,及时地反映休闲渔业示范点的发展变化情况。二是要进一步把休闲渔业和旅游业有机地结合,增加水上旅游、水上捕鱼观赏及集钓、捕、品鲜为一体的旅游项目。三是要发展观赏渔业,扩大休闲渔业的内涵
(六)以点带面,继续抓好“省级休闲渔业示范点”的评定工作。今后要继续会同省旅游局抓好“省级休闲渔业示范点”的评定工作,每年完成审定“省级休闲渔业示范点”10-20处。随着这项工作的深入开展,进一步补充、修改、完善《省级休闲渔业示范点评定办法》,拟定设5个级别的评定标准,确保休闲渔业示范点的质量。同时争取召开一次全省《省级休闲渔业示范点》负责人参加的现场会,交流经验,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抓好典型,以点带面,以便更好地推动这项工作在全省范围内健康发展。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