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围绕着北冰洋的军事部署不仅仅是在俄罗斯“插旗事件”之后。近几年,随着俄罗斯海军北方舰队的实力和活动的增加,作为环北冰洋和第一个对北极地区提出主权要求的国家,加拿大已经开始加大对北冰洋地区的军事投入,利用卫星大量搜集该地区的情报。2006年加拿大国防部长戈登?奥康纳曾明确表示:“监视北部地区和捍卫北部地区的领土主权是我们国防政策的核心内容。”今年3月21日,由于英国“不懈”号攻击型核潜艇在美国阿拉斯加州普拉德霍湾以北320公里的北冰洋冰盖下发生事故,才暴露出美、英核潜艇常年在北冰洋下秘密进行军事演习的真相。随着美国坚持在东欧部署导弹防御系统导致美俄关系进一步紧张,俄罗斯在其周边地区的军事行动不仅频繁加强,而且充满了“想象力”和“创造力”。
随着全球变暖,海冰融化,北冰洋通航也成为可能。科学家估计,北冰洋上的冰正在以每年3%%的速度融化,也就是说在50到100年间,北冰洋可能将会完全没有冰山的遮挡,航运、渔业和石油天然气开发将畅通无阻。通过俄罗斯边境的水域———如果没有冰山阻挡———将成为从欧洲通往美洲和亚洲的最短通道。
重要航运水道、石油能源、稀有金属,全部都是国与国之间竞逐的战略资源,美、俄两个强国固然虎视眈眈,就算一向以温和见称的加拿大、挪威及丹麦也在磨拳擦掌,随时主动出击。
如今,伴随着西方在西面对俄罗斯公开的战略挤压越来越明显(北约东扩、东欧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等)以及美、日、澳等国在太平洋方向战略布局的加紧,来自东北方向北冰洋针对俄罗斯的“暗战”也在悄悄进行。因此从这个意义上看,俄罗斯此次的“插旗行动”与其说是为了争夺海底资源和航线,不如说是一次军事上的“绝地反击”。
科学家不断警吿,当北极冰盖融化时,人类将面临巨大灾难,然而从政者把眼光集中在潜在的短期利益上,不惜你追我赶争夺,可说是极为自私和短视。这些行为无疑将加速人类灾难的降临。(科技日报/宋晓军)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