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中毒加重“天然鱼仓”捞不出像样海货

来源:刘元旭   发布时间:2015-05-21 03:57:16 

近年来,有我国“天然鱼仓”和“海洋公园”美誉的渤海日渐失去她美丽的容颜,污染程度连续多年位居四大海区之首。面对国家和环渤海各省市采取的各种治污措施,渤海污染防治似乎成为了一道难解的方程式,不仅没有得到有效缓解,总体污染状况出现持续加重,重度污染面积4年增长近两倍。

最近几年,天津市场上海货的种类、个头和质量一年不如一年。“天然鱼仓”捞不出像样海货。

天津人爱吃海鲜是出了名的。家住天津华苑的张大姐一家三口对海鲜情有独钟,每年新鲜海货上市时节,总是过一段时间就要买点改善生活。然而最近几年,张大姐发现市场上海货的种类、个头和质量一年不如一年了。“过去是吃肉,现在只能尝尝味儿了。”张大姐说,“以前皮皮虾一斤称八九个,现在都得差不多20个,渤海里像样的海货真是越来越少了。”

张大姐的感受在天津著名的渔村北塘得到了印证。记者今年开渔时节在这里见到,昔日繁忙的渔港码头变得冷冷清清,破旧的小渔船停靠在岸边,偶尔出海回来的渔船上也多是一些个头很小的鱼虾。

在锈迹斑斑的“出海做一天渔民”的牌子下,两个年轻人正在卷着渔网。当记者问到今年的收成时,两个汉子一脸苦笑地说,现在的活儿越来越难干了,很难像以前那样捕捞到像样的东西,打上来的多是一些小鱼小虾等不值钱的玩意儿。

记者来到北塘渔业协会,一进门就听到有人说“今年亏了”。协会副主任朱少波说:“小拖网还能挣点钱,大船在本地运营的几乎无一例外都赔钱了。赔钱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是打不到东西。”

一些天津市民不无担忧地说:“照这样下去,以后恐怕连这点海货也吃不到了。”

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渤海里的海洋物种一年比一年减少,总共减少的种类至少在30种以上。

天津市海洋局2006年监测结果显示,渤海湾生态系统处于亚健康状态。20个监测站位中只有7个站位有鱼卵出现,有12个站位监测出仔鱼。总体来看,监控区内产卵场退化,鱼卵和仔鱼种类少、密度低。此外,底栖生物种类数和密度有所减少。

“现在,渤海没有一种鱼类、贝类、螃蟹能够形成规模群带,污染造成的危害是灭绝性的。”提起污染对渤海渔业的影响,北塘渔业协会主任张文明十分痛心:“由于渤海污染日趋严重,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渤海里的海洋物种一年比一年减少,总共减少的种类至少在30种以上。”

除了渔业资源锐减,渤海污染带来的另外一个后果是赤潮灾害频发。天津市海洋局统计资料显示,2002年至2006年天津海域赤潮灾害发生面积分别为10平方公里、100平方公里、720平方公里、750平方公里和860平方公里。

一些渔民对记者说:“赤潮时海货捞不着,海藻却像泥胎一样地糊在网上,网眼都看不见了。弄弄网线就断了,每年都毁了不少网子。”

渔业资源的锐减是海水太脏造成的。渤海未达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与其总面积之比一直高居四大海区之首。

渔业资源的锐减和赤潮灾害频繁出现的直接原因,用老百姓的话说是海水太脏引起的。天津位于“口袋状”渤海的底端,拥有海域面积3000平方公里,素有“九河下梢”之称。近年来随着上游省市和本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的污染物排入渤海湾,导致天津海域污染状况持续恶化。

记者从天津市海洋局了解到,2006年,天津海域海水环境质量总体污染状况较上年加重,全海域中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约2870平方公里。其中,较清洁海域面积在比上年减少约500平方公里的同时,严重污染海域面积则约比上年增加了一倍多,达到1100平方公里,占全海域面积的36.7%。

天津海域的状况是渤海污染的“缩影”。近年来,渤海未达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与其总面积之比一直高居四大海区之首。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