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脉清水里 荒原起新城 东营实施《规划》一周年系列报道之五

来源:大众网   发布时间:2015-05-20 22:16:19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作为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主战场,在盐碱地上建设黄河水城是东营在新起点上实现新跨越的一项创举,它为 180 万东营人民描绘了一幅“人居水城里,舟行海河间”的美好图景,为东营带来了天蓝、水清和地绿。

独具优势,水城生逢其时

黄河之水天上来,每年淤积近万亩的土地,滋养着中国最完整、最广阔、最丰富的湿地生态系统。在这里,黄河之黄、大海之蓝、湿地之绿、石油之黑尽情泼墨渲染,共同描绘出了一幅多彩画卷。在国家加快黄河三角洲开发战略决策的指引下,东营黄河水城建设拉开了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精彩序幕。

东营湿地资源丰富,拥有我国暖温带最年轻、最完善和面积最大的湿地生态系统,“湿地之中有城市、城市之中有湿地”已成为中心城区的一大特色。据不完全统计,东营市中心城区及外围现有水库湖泊60余处,河道 20余处,通过开挖整理可形成近 60平方公里的湿地水面和近300 公里长的河道。同时,东营地势低洼,中心城区及外围还有广南水库、广北水库等水库,这些都为“黄河水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自然条件,有利于在黄河盛水期“引水入城”,构建“九横十纵”贯通市区的城市水网水系,形成河流、湿地、水库“三水相连”的特色水城。

黄河三角洲的大开发,东营面临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从全国的区域经济布局上来讲,环渤海经济区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个重点;省委、省政府重点支持黄河三角洲的开发。东营抓住机遇,在黄河三角洲大开发中担当中心城市的角色,就必须具有鲜明的城市形象和独有的文化内涵,而黄河水城是一个重要的选择。

一脉清水,演绎精彩华章

2007 年,东营市抓住加快黄河三角洲开发的有利时机,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角度,提出了全力打造黄河水城的战略决策。

在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战略构想中,东营确定了“四区一城”的总体开发框架。其中“一城”即把东营市打造成为“黄河水城”,总体思路就是“以水为脉、以绿为衣、以文为蕴、以人为本”,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做好“水绿”文章,突出城市生态特色。规划提出了“九横十纵”的水系布网结构,利用广利河等 19 条河流、沟渠构架起内部城市主干水系,贯通湖泊、湿地,并将水系引入居住区内部,美化环境。 形成路环、水环、绿环相结合的环城生态防护体系。规划通过引黄(河水)入城,多渠道解决水源问题;通过纵横布局、循环贯通,建立水系循环系统;通过沿路造水、水路结合,建立和交通方式、用地功能相配合的水系开发利用体系;通过水系连桥,塑造独特的水、桥文化景观,彰显出“黄河水城”的特色。

“ 黄河水城” 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但可以在短期内搭起“水城”建设的框架,提升城市的品位和形象。

2008 年以来,东营市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原则,突出重点,打造亮点,重点推进了体育公园、文化公园、 科技公园、 清风湖景区、 广利河岸线等“ 三园一区一岸线” 工程建设,努力实现广利河建成区段“水清、岸绿、路通、景美”的目标,合理建设滨河景观,“黄河水城”新貌已初现绰约风姿。

广利河,流域面积 510 平方公里,是贯穿东营中心城区、连接黄河与渤海的唯一河流,它原本是为解决城区排涝而开挖的一条人工河道,随着流域内工业企业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大量未经处理的油田废水、生活污水排入河内,加之沿岸企业、居民随意倾倒垃圾、废物等,致使河道水质污染严重,成了一条名副其实的“臭水沟”。

2007年,东营着眼于提高城市品位,全面启动了广利河综合治理工程,工程总投资 20 亿元,以实施截污导污、河道整理、建源引水、景观塑造、疏航建港、流域综合开发等6项工程为重点,把广利河建设成为“河海相连,水清岸绿,城水共生,人水相谐”的生态长廊、休闲长廊、发展长廊和文化长廊。而广利河工程治理的竣工,圆满实现了“清水进城”的年度目标任务,呈现一脉清水绕新城的壮美景观。

清风湖风景区位于广利河畔,按照国家 5A级风景区标准规划设计,集中展现壮阔秀美的大水面景观和自然和谐的湿地景观,是整个黄河水城建设规模最大、标准最高的地段。景区内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和 LED 新技术,在人流量大的位置设置 LED 灯商业广告匾牌出租,收益可保障园区基本费用开支,实现“以商养园” 的目标。 这类新型光源的综合应用,符合国家“绿色照明工程”的要求,在东营大面积推广尚属首次,为城市普及推广新型光源起到了巨大的示范作用。

体育公园景区工程是东营市确定的广利河“三园一区一岸线”建设的一园,主要由济南路桥、广利河滨河景观、体育公园优化及北一路桥、淄博路桥改造等部分组成。是以河湖连通的开放式水景观和高低错落的现代建筑景观为主,突出体现大水面和有活力的体育运动特色,打造集体育运动、游乐观光、商业休闲为一体的市级体育公园和西城最具活力的市民休闲运动中心。

文化公园作为黄河水城建设的重要节点,也是中心城规划建设的核心亮点。它位于中心城中部,园内有未来之桥、黄河魂广场、月湖、绽放东营等景点,主题定位是“打造城市中心,体现城市形象,展示黄河历史,示范生态旅游,塑造文化地标”,充分展现了东营市“石油之城、生态之城” 的迷人风采。

科技公园规划总面积 8 平方公里,规划功能定位为市经济开发区的软件业、电子信息业、先进制造业的产业园区,同时具有公共服务和高品质度假旅游休闲的功能。景观特色突出工业、 科技、 生态的主题,创造高科技工业、 高品质居住和旅游有机结合的生态工业景观。

作为黄河入海口的城市,东营市在利用黄河水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规划在城区西部建设引黄沉沙池及蓄水水库,黄河水经沉沙净化后,由多条河道引入城市水系和蓄水湿地,同时利用城市排水系统收集雨水,将雨水提升或自流收集到城市水系和湿地。遍布城区大大小小的湿地就像一块块巨大的海绵,起到存蓄作用的同时还是天然的水处理厂,兼具净化水质的作用。

精美图画,新城一派风光

据悉,东营中心城区内规划水系共计 51条,湖泊水库 69 处。规划水系、湖泊总容量12217万立方米,城市外围湿地共计 315平方公里。在水系特色上,形成“河道密布、湖泊众多、宽阔宜人、大气自然”的城市水系特色。在下一阶段的黄河水城建设中,要引入黄河水改良土壤,根本解决中心城区的绿化问题,让中心城区内形成水网、路网、绿网“三网一体”的生态布局,通过理水造绿、亲水近绿,形成完善的水系绿地系统。通过水路结合、水绿结合,形成路、水、建筑、树的城市布局结构,彰显黄河水城特色。

外围环城水系,依靠引黄河水压碱,改善绿化条件,围绕外环路,形成路环、水环、绿环相结合的环城生态防护体系;内部城市主干水系以“九横”、“十纵”等河流、水系构成城市水系的动脉。通过水系连桥,塑造“一水一景、一桥一式”的独特水、桥文化景观,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生态长廊,彰显出“黄河水城”的特色。通过回水渠、净水湿地、动力提升实现城市水系全部贯通、循环流动的整体循环系统,形成“西北进水、东南蓄水、动力提升、整体流动”的水循环系统。

珍视资源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对于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甚至一个社会来讲,意味着必须把资源环境的保护放在与人类生存同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东营市高度重视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坚持持续实施蓝天碧水工程,切实加强大气和水资源的整治和保护,有效保障了黄河水城有湛蓝的天空和碧绿的河水。

驱车行走在东营中心城区,尽管已是初冬时节,随处可见的水系旁,婆娑的垂柳,飞扬的芦絮,目力所及,处处是景,一个风光旖旎的黄河水城雏形尽显,一个活力四射的新城魅力尽展。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