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生态是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最大的特色,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必须坚持走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大力推进生态环保型、资源节约型港区建设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高效生态是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最大的特色,东营港经济开发区作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龙头和优先发展区,必须要坚持走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大力推进生态环保型、资源节约型港区建设,切实抓好水气污染防范治理。”东营市市长助理、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巴洪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巴洪斌告诉记者,港区的发展思路是“以港带区、港区一体、港城联动、协调推进”,不仅仅在于实现港口和临港产业区的腾飞,最终是要建设一座环境优美、设施配套、功能完备、宜商宜居的现代化滨海新城。港区建设4年多来,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效益与环境、当前与长远3个方面的关系,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2007年,开发区批复后不久,就在全省开发区中率先开展了区域环评,并通过了省环保厅批复。引进项目严把产业政策、环境保护、节能减排三大关口,原则上低于亿元的化工项目一律不准入区,坚持所有项目实现“三同时”。目前,所有入区项目全部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所有投产项目全部建成了相应的环保设施,比如海科瑞林公司仅环保工程及配套体系就投资1.2亿元,废气、废水排放完全符合国家标准。设立了高标准的环境监测实验室,不断加大环保执法力度,有效杜绝了企业废水废气乱排偷放。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投资9530万元建成了日处理5万吨的污水处理厂,确保企业建成后就能全部实现污水达标排放。“东营港经济开发区是从一片盐碱荒滩上崛起的新兴经济区,必须要依靠科学的理念和先进的科技,实现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同步进行,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推进。”巴洪斌告诉记者,当前,东营港经济开发区面临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进入了大规模开发建设的新阶段,切实抓好水气污染防范治理,大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下一步,要加强对水气污染防范治理的认识,认真按照国家《规划》提出的要求,牢固树立科学的政绩观,不断增强生态意识,切实提升环保理念,大力实施“蓝天工程”、“碧水工程”;要加强对水气污染的源头防范,项目引进严把准入“门槛”,做到“宁缺毋滥”,所进项目都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严格限制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入区,所有投产企业全部安装脱硫设施等环保设备,确保废水废气排放都达到国家标准;要加强对水气污染主体的引导监督,突出企业主体,切实做好转方式调结构,大力推广节约用地、节约用水、节约能源、节约原材料的节约型发展方式,引导企业大力提倡节能降耗,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推行低碳绿色生产,加强资源综合利用;要加强对水气污染防范治理的日常监管,逐步建立健全环境风险和预警体系,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标准和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对区内企业实施24小时在线监控,对违法企业坚决查处,绝不姑息。巴洪斌表示,国内外经验已经证明,加快推进产业聚集发展与建设现代化生态城市并不矛盾,港区将在下一步工作中,加快推进产业结构生态化、经济形态高级化,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建设,全面实现开放与保护、资源与环境、经济与生态的有机统一发展,推动现代化滨海城市早日建成,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