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州“转调”

来源:网易   发布时间:2015-05-20 22:22:35 

莱州“转调”(图)

勇当黄三角开发建设的坚强桥头堡和出色排头兵,莱州第一次站到了国家战略位置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地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三区”叠加位置,三大战略的实施,特别是黄三角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为莱州“转方式、调结构”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和更高更强的平台。

凝心聚力,在发展中加快转变,在转变中实现科学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莱州探索转型发展之路,正不断调优“航向”,高扬风帆,驶入深蓝。

百亿产业“撬动”结构升级

莱州,拥有108公里海岸线。

毗邻莱州港,黄三角区域首座以百万千瓦机组起步,投资百亿元的“节能、节水、节地、环保型”港口大型电站项目——华电国际莱州电厂一期工程开工建设,一期工程2012年建成后,年发电量将达110亿千瓦时;投资220 亿元的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场项目,浅海风电和防潮堤建设拉开帷幕;投资百亿元的黄金海岸旅游开发项目完成注册,正式启动……一批过百亿元高端项目建设的历史性突破,勾画出莱州转方式、调结构的精彩之笔。

紧紧把握产业发展新趋势,莱州把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战略重点来抓。在新能源产业上,莱州科学布局浅海、山上风电,积极推进华电国际莱州电厂二期工程和核电项目,到“十二五”末装机容量将超过500万千瓦,建成山东半岛重要的电力能源基地。在现代装备制造业上,加快推进总投资80 亿元的矿山专用机械、大功率风机、智能化供水设备、纺织试验仪器、太阳能光伏设备、巨型轮胎、游艇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以内生动力提升产业层次和水平。同时,积极发展新材料、生物技术、海洋高技术等新兴产业,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

立足传统优势产业,莱州加快转调步伐,拓展新的发展空间。以投资过百亿元的 139个工业技改项目为重点,该市加快实施工艺改造、装备更新、链条延伸、品牌创建、科学管理“五大工程”,推动机电、黄金、石材、盐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向高端化、品牌化方向调转,两年内四大传统优势产业产值超过千亿元。

以机电产业集群跻身“全省产业规模竞争力十大典范经济区”为契机,莱州膨胀发展机电、黄金、建材、电力四个百亿产业集群,着力培育汽车零部件、 小型工程机械、木工园林设备、精细化工、铜深加工、工艺品等特色产业集群,建成国内重要的特色产业基地。

莱州生物育种技术全国领先。依托国家玉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级海珍品原种场和国际一流的月季种质资源库,莱州将建成国内领先的农业生物育种研发中心,打响“中国种苗第一市”品牌。

在海上,莱州投入 15 亿元建设“海上牧场”,打造国家级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示范基地。目前,全市年繁育各类水产苗种 1100亿尾()。莱州,已成为国内开展海洋渔业资源人工增殖规模最大、效益最高的地区之一。

新引擎,服务业“驱动”转型

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所在,也是转方式、调结构的必由之路。

如今,突破临港物流、黄金海岸旅游、商贸会展、金融等行业,莱州现代服务业一批大进大出、 市场前景广阔的重点项目实现了高点起步。阔步前行的服务业正日益成为莱州转型升级的强力引擎。

临港物流业。目前,作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莱州港可通达世界各地,已然是黄三角区域建设深水码头条件最好、物流成本最低、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良港。莱州港腹地广阔,是鲁中、鲁西北地区物流成本最低的出海口。至2009 年底,莱州港拥有万吨级以上泊位 12 个,其中5 万吨级泊位6 个,港口吞吐能力达到3500万吨。到2015年,莱州港将建成 10 万吨级泊位8个,5万吨级泊位8 个,集装箱吞吐能力达到 50 万标箱,跻身亿吨大港。 伴随着港口扩建和疏港铁路、 疏港高速公路、输油管线、石油储备项目建设步伐加快,临港物流应声而起:投资6 亿元的25万吨级华电国际通用泊位近期开工建设;投资 15亿元、全长 115公里的莱州-潍坊输油管道年输送能力达到 1000万吨;总投资 26亿元的中化工百万吨油储等项目,建成后临港总仓储能力达到320万吨。到“十二五”末,莱州港将成为黄三角区域重要的液体化工品物流中心、散杂货集散中心。

“常到莱州,健康长寿。”作为中国长寿之乡,莱州将旅游业作为现代服务业龙头来抓。依托黄金海岸滨海旅游业,打响“长寿之乡·黄金海岸·月季花城”品牌。以跻身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省级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为契机,莱州加快推进投资百亿元的黄金海岸、云峰山度假区等重点旅游项目,构建港城联动、山海一体的旅游体系。同时,大力发展旅游商务地产,加快发展总部经济,谋划推进一批星级酒店及商务地产项目。在总投资80 亿元的黄金海岸大酒店、山东黄金大厦、华电国际大酒店等高端旅游地产项目的强力拉动下,莱州将成为新兴滨海休闲旅游目的地。

商贸会展业。莱州重点推进总投资30 亿元的万通物流园、奥城国际、百都国际等商贸流通项目;扩大“莱州十大海鲜”品牌影响力,着力建设胶东地区最大的水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做大做强月季花节、汽车展、石材展等节会经济,增强消费拉动力。今年9月,为期三天的第十五届中国国际石材工业展览会在莱州落下帷幕。作为中国石材业界 2010年下半年在北方最大规模的专业性石材盛会,此次展会期间,莱州共洽谈合作项目 30 个,投资总额 52.5 亿元。打响“中国石都”品牌,莱州将加速融入国际石材商贸经济圈。

围绕做大现代服务业,莱州还积极引导企业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剥离,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科技信息、文化创意等新型服务业。今年上半年该市成立了烟台市首家金融服务中心,新增贷款 23.5 亿元。今后,莱州将引进更多金融机构,培植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和担保公司,加快推进方泰循环金业、金海种业、诚源盐化等重点企业上市,进一步膨胀上市企业方阵。

节能减排催生“低碳蓝天”

节能减排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更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

仅近几年,莱州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评审批要求,提高新上项目门槛,控制污染源头。坚决杜绝“两高一资”项目上马,先后禁批、限批项目52个。

2009 年底,通过实施结构调整、工程治理、监督管理三大减排措施,莱州共完成减排项目 23个,其中 COD 减排项目 12个,共削减 COD 1202 吨; SO 2 减排项目 11 个,共削减 SO 2312 吨。与“十五”末相比,全市GDP 增长了 95% ,万元 GDP 主要污染物COD SO 2 排放强度分别降低了 56% 52% ,实现了增产不增污,增产反减污的历史性转变。

围绕抓好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建设,莱州对已经建成的黄金、盐业、电力、石材等循环经济产业链进行优化升级,加快推进总投资 45 亿元的方泰循环金业、矿物纤维、诚源盐化、博朗化工等循环经济项目。其中,方泰循环金业二期工程采用国际先进的资源循环利用技术,投产后总产值将突破100亿元。

以治污减排为抓手,莱州用好“ 转调”调节器,拉长循环经济产业链:溴盐行业,严格落实溴盐联产,制溴废水全部用于晒盐,禁止直排入海,形成盐--溴化物产业链,提高卤水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建材行业,以石材废渣综合利用为突破口,积极扶持利用石材废渣开发建材产品项目,年综合利用石材废渣 20 多万吨;黄金行业,将冶炼废渣硫精矿用于生产硫酸,生产硫酸产生的焙烧渣用作水泥原料,硫精矿年利用量 30多万吨;热电行业,产生的粉煤灰、炉渣全部用于建筑砌块生产,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目前,莱州废物综合利用企业达到15 家,16家企业完成清洁生产审计,4家企业开展了清洁生产强制审核,14家企业通过 ISO14001认证,3家企业通过环保标志产品认证。至今年,莱州已建成2个循环经济示范园区、2个循环经济示范镇、5家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实施了10个节能改造项目,成功创建成为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市。

以创建国家生态市为目标,莱州深入开展“全民绿化年”活动,年年绿化不停步,今年可新增造林面积 3.2万亩。

“ 十一五”期间,莱州预计将削减 COD 1678 吨,削减SO 2 799 吨,将全面完成“十一五”治污减排任务。

统筹城乡做“加法”“民生预算”提升幸福指数

城镇化是扩大内需、改善民生的主要结合点,也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一体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以建设 50万人口中等城市为目标,莱州按照“拓展规模、完善功能、彰显特色、提升品位”的思路,加快推进中心城区、三山岛辅城区和沙河等中心镇建设,提高辐射带动能力。以吸纳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就业和居住为重点,促进农民向城区转移,城镇化率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

在统筹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中,莱州进一步制定完善城乡规划,突出抓好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推进合村并点和集中连片开发,着力推动城乡改革联动、一体发展,以强化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点,建设健全城乡交通、供水、电力、商贸、信息等一体化网络,统筹推进城乡公共服务,推动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等资源向农村倾斜。

多年来,莱州市始终把改善民生、保障民生放在首位,对一般性、消耗性支出做“减法”,对统筹城乡民生投入做“加法”,温暖了民心,凝聚了民气,广大市民群众的幸福感逐年攀升。今年,该市人民医院新院、南阳河改造、中华月季园等一批大型民生项目陆续竣工。

去年一年,莱州市投入 3.6亿元财政资金用于改善民生,比上年增加 4000万元,城乡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 10.1% 9.3% 。其中,围绕完善民生保障和救助体系,新增城乡统筹就业 2.2万人,农村劳动力输出就业 8507人,城乡社会保险参保人员达到 47 万人;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 1700 元,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340 元;向城乡困难群体发放救助金 6254 万元,发放计划生育奖励扶助资金1375万元;扩大敬老补贴发放范围,为 5.2万名 75 周岁以上无固定收入老年人发放生活补贴787万元。

“民生预算” 逐年大涨,为推进莱州城乡统筹发展,让全市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提供了更加丰裕的财力支撑。今年该市用于落实各项民生政策的财政资金增加至 4.2亿元。全市正在推进实施的扩大就业和社会保障覆盖面、优化农村生活环境、加快城乡学校建设、农业科技入户、城乡道路建设、繁荣发展城乡文化等为民服务“十件实事”,件件都不离城乡统筹主题,涉及生产、生活、就业、就医、住房等民生保障网络在莱州越织越密。今年,在继续为参保困难企业发放岗位补贴的同时,莱州继续降低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四项社会保险费缴费费率,仅此一项,即可为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减负5000多万元。

围绕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莱州实施 1.1 万亩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对 20座中小型水库进行除险加固。除市人民医院新院区建设外,莱州还将完成2处镇街卫生院改扩建和260处中心村卫生室配套建设。新农合人均财政补贴标准由80 元提高到100 元,全市新农合财政补贴资金将达到5330 万元。围绕推进素质教育,均衡城乡教育资源,该市对农村学校师资、资金、设备建设投入重点倾斜,启动实施文泉学校、第三实验小学新建和部分镇街学校建设,全市50% 的中小学将实现多媒体教学系统“班班通”。在启动市民文化活动中心建设的同时,全市16 处镇街将全部建成综合文化站,新建农村文化大院 180 个、农家书屋100个,城乡“夏令广场”文化活动每年达3000 场次,送电影下乡8800场次。

莱州城市名片

全国综合经济实力百强县

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

中国石都

中国草艺品之都

中国月季之都

中国长寿之乡

中国月季之乡

中国玉米良种之乡

中国石材之乡

国家卫生城

国家环保模范城

国家园林绿化先进城

中国黄金生产基地

盐化工生产基地

北方石材出口基地莱州黄金矿山开采(莱州黄金储量居全国县级市第一位)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