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深海插旗引发北极争夺战

来源:亦土   发布时间:2015-05-21 03:57:47 

8月2日,俄罗斯小型潜水艇“和平1号”抵达4261米深的海底,在北冰洋底插上了一面钛合金俄罗斯国旗。这是人类海洋学家和极地工作者首次潜入北极的大洋底部,标志着人类在探索北极奥秘进程中迈出了重要一步。对这次科考,俄罗斯称其意义堪比1969年美国阿波罗登月。

然而让人没想到的是,俄罗斯的这次行动在世界范围内引起的轰动,却不是对其科研成就的关注和赞叹,其政治含义似乎更受关注。舆论的一致反应是:俄罗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北极的主权、资源。的确,说俄此次行动是为宣示对北极的主权,或是考察海底能源,还是试验载人深海潜水,都没有错。但犹如多米诺骨牌效应,由于担心俄在争夺北极资源中抢占先机,一场争夺北极主权之战随之拉开帷幕。

俄罗斯刚在海底插完旗,加拿大就立刻表示,将于近期在北极地区举行一次多兵种军事演习,除再建造6到8艘破冰巡逻船,还将在北极地区建立两个军事基地,其中包括加在北极地区的首个深水港和一个军事训练中心;美海岸警卫队的“希利”号重型破冰船于8月6日悄然驶出西雅图海港,开赴北冰洋进行科考;丹麦一支科考队也于8月12日启程,前往北极进行科学考察,以证明2000多公里长的罗蒙诺索夫海岭为丹麦所属格陵兰大陆架的延伸,从而宣称对这一地区拥有主权。

其实,加拿大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就宣布拥有北极;俄2001年曾向监督执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联合国机构申请,把本国专属经济区扩展到罗蒙诺索夫海岭水域,但这些都没有引起像今天这样的强烈反应。这均缘于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冰层迅速解冻,北极的自然资源出现了大规模利用的可能。未来的北极很可能会成为下一个中东、国际航运的繁忙海域以及消夏旅游胜地,其经济价值不可估量。这也就使得北冰洋沿岸国家有了共识:“谁拥有北极,谁就掌握了战略主动。” 极地意识已成为一个国家从内陆走向海洋,必然要面对的一个战略提升思维,成为一个国家在进入国际体系之后,分享国际资源的权利意识。

再说插国旗,当年美国在月球登陆时,也插国旗了,但好像没有谁在美国是否要把月球居为己有上大做文章。在科研活动中进行插旗本是很正常的事,它表示科研人员勘探到这里,具有纪念和象征意义,并没有那么多的政治含义。然而为何俄罗斯在北冰洋底插国旗却引来轩然大波,这也足以说明北极开发的前景、意义,说明各国对北极的高度关注与敏感。

由于对北极的科学研究、经济利益和战略意义三者是紧密相联的。所以,尽管目前各国在北极大动干戈,但结局如何却很难说。主权归属需要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任何对北极地区宣称拥有主权的国家在联合国内提出相关要求都必然会遭到其他国家的联合抵制。缓解北极之争,恐怕还需要通过各国之间取得一个利益博弈的平衡,才能真正获取全球性的开发共识,使得北极至少在形式上与南极一样,成为一个稳定的国际共享区域。

再换个角度看,有环境专家表示,人类如果不从长远考虑,而是仅仅把目光盯在因北极冰盖融化带来的所谓巨大资源利益上,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眼前的利益很快就会消失,而灾难随时可能降临,因为极地变化关系到整个地球的安危。由此,俄罗斯的举动对各国而言更多应是一种示范和警醒,引发全世界的关注,吸引更多的人从事北极科考和研究,使人们对其有更多的了解,最终造福于人类。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