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海啸预警系统疑遭人为破坏

来源:国际在线   发布时间:2015-05-20 22:25:44 

截至10月30日,袭击印度尼西亚西部沿海地区的海啸已经造成413人死亡,另有上百人失踪。一名印尼官员日前证实,外海上的海啸预警系统遭到破坏而失效,未能及时向民众发出警报才引发惨重后果。舆论注意到,印尼已不是第一次发生海啸,在灾难再次重演时,耗巨资兴建的海啸预警系统为何在关键时候“失声”?
村民没接到海啸警报
根据印尼气象和地球物理机构提供的信息,当地时间25日21时42分,印尼西苏门答腊省明打威群岛南巴盖岛西南78公里处发生里氏7.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地震引发海啸,海浪高达3米,明打威群岛中的南巴盖岛和北巴盖岛上的约10个村庄遭海浪袭击,许多房屋被毁,人员死伤惨重或失踪。在一个原本有200村民的渔村,目前仅存40人,有160人失踪,失踪者大多是妇孺。许多人通报灾情时说,海啸来时根本抓不住孩子。灾难后,幸存者表示,海啸预警系统没有发出任何声音向人们提出警告。
据介绍,国际海啸预警系统一般是把参与国家的地震监测网络的各种地震信息全部汇总,然后通过计算机进行分析,并设计成电脑模式,大致判断出哪些地方会形成海啸,其规模和破坏性有多大。基本数据形成后,系统会迅速向有关成员国传达相关警报。而一旦海啸形成,该系统分布在海洋上的数个水文监测站会及时更新海啸信息。
缺乏专业人员维护设备
印尼亚齐地区2004年遭遇7.9级地震,触发印度洋海啸,波及19个国家,致使20多万人死亡,50多万人无家可归。印尼在海啸中大约有17万人死亡。那场海啸之后,印尼开始着手建立海啸预警系统,由德国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2008年建成。这套系统借助浮标监控海面高度变化,所获数据经电脑分析,预测是否会发生海啸。
据介绍,海啸来临时一般都要经过3个步骤:先是强烈地震,然后是海水水位下降,最后才是海啸发生。预警系统主要使用潮位计和浮标来对海浪进行监测。对于海啸早期预警来说,浮标的作用比潮位计重要,因为浮标直接被投放在海面上,与安装在海岸附近的潮位计相比,浮标能更快地测量到相关数据。
然而,印尼技术评估与应用署一名工作人员28日透露,预警系统中两个监测海浪的关键性浮标疑似遭到人为破坏,失去了工作能力。印尼气象局主任哈里约诺28日证实说,预警系统中部分设备已失窃,“我们的一些仪器被偷了,例如地震仪和太阳能电池等,但每100个仪器中不见的只有两三个。整个预警系统仍然运作良好。”据悉,被破坏的海上浮动探测器非常昂贵,每一台价值约56万美元。”
另外,印尼虽然引进安装了海啸预警系统,但是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维护设备。据了解,还没有全部建成的预警系统从2009年开始就状况不断,在没有及时检查和修理的情况下,设备在上个月停止了运转。
此外,此次造成惨痛伤亡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地震和海啸之间时间差太短。警报传递是工作难点,而此次海啸又正好发生在偏远群岛。有关工作人员表示,明打威群岛7.2级强震发生后,监控中心还没注意到海水水位下降的迹象,海啸就发生了。也有工作人员坦承,由于地震发生后仅仅几分钟就出现了海啸,因此即使他们发出了警报,大部分人可能还是来不及逃生,尤其是那些住在离震中很近的、偏远地区的村民们。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