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蓝色经济的迅速兴起,代表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改革开放以来,山东作为沿海地区能够实现率先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借临海之便,借海洋之力。站在新起点上,山东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仍然离不开海洋。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山东就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海上山东”的发展战略,并把它与黄河三角洲开发并列为两大跨世纪工程,首次在国内把海洋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联结在一起,通过发展陆上一个山东、海上一个山东,实现“海上山东”的产值达到陆上农业产值的目标。在经历了近20年“海上山东”的建设后,海洋经济已成为山东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点,山东沿海地区已经形成了一系列海洋产业隆起带,水产养殖等涉海经济取得快速发展,山东省海洋经济总量等诸多经济指标连续多年名列全国首位,九五”、“十五”期间,山东的海洋经济更是获得飞速发展。2009年,山东省海洋生产总值达到6150 亿元,增长15% ,占全省GDP 的 18% 以上,占全国海洋经济总量的 1/5。2008年,山东省海洋生产总值5346亿元,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18%,占山东省生产总值的17%,居全国第二位。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海上山东”战略布局逐渐显露出一定的局限性,很多人把‘海上山东’作为农业的一部分,人们普遍将海洋经济等同于渔业养殖经济,这就使山东的海洋发展观受到了很大限制。作为传统的海洋大省,山东正面临着改变发展方向和调整产业结构的新课题。
建设半岛蓝色经济区,是深入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必然选择。是思想观念的重大转变,是发展思路的重大创新,是生产力布局的重大调整,是发展环境的重大完善,是改革开放的重大进展。同样,也是山东谋求新飞跃的一次重大战略机遇,是对海洋经济战略的升华,标志着山东正在实现由海洋大省到海洋强省的质变。它突破了“海上山东”陆海分割战略布局缺憾,实施陆海一体统筹,是顺应世界经济发展大势,进一步增强国家竞争力的战略需要。这是一个未来能够改变中国经济版图的大战略、大规划。
山东打造蓝色经济区具有独占的优势基础。山东是东部沿海经济大省,在海洋方面具有优质资源富集、区域条件优越、科教实力雄厚三大优势。山东在全国乃至东北亚经济大局中处于重要的节点位置,具备独特的区位优势。山东半岛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隔海相望,是我国通向韩国、日本最近的出海口之一,是我国通向东南亚及世界各地的重要门户、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山东半岛是欧亚大陆桥桥头堡之一,黄河流域出海的大通道,是环渤海经济圈的南部隆起带,也是连接东北老工业基地、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的桥梁和纽带。山东海岸线长3000多公里,占全国的1/6。拥有海湾200多处, 其中优良港湾70余处,海岸2/3以上是港湾式海岸,是我国长江口以北具有深水大港预选港址最多的岸段。海洋面积16万平方公里,与陆地面积大致相当。自然资源较为丰富,海洋经济生物600多种,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53种。基础设施较为完备,沿海港口发展迅速,是我国北方唯一拥有3个亿吨大港的省份。最为重要的是,山东是我国海洋科技创新的核心基地,拥有全国最雄厚的海洋科研力量, 是全国海洋科技力量的“富集区”。山东共有国家驻鲁和市属以上海洋科研、教学机构56所;海洋科技人员1万多人,占全国的一半以上,发展蓝色经济具有较强的科技人才支撑。此外,山东在发展海洋经济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厚实基础,经过近20年“海上山东”的建设,山东沿海地区已经形成了一系列海洋产业隆起带,山东海洋开发已经初步跨越了初级积累阶段,把区位、资源、科技和技术设施建设变成产业、经济优势,在资本运作、抢占国际、国内市场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具备很强的承接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产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