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山东时重要讲话精神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潍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迅速行动,举全市之力加快推进。目前,各项工作正积极有效、扎实有序开展。
一、加强学习研究和规划编制,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面对蓝色经济这一崭新课题,我市先后召开市委常委(扩大)会、政府常务会议、全市加快“两区”建设动员大会,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山东时的重要讲话,学习省委、省政府两个《意见》,切实把思想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开展了海洋产业、海域使用、区域布局等方面的调研,对事关潍坊长远发展的重大课题进行研究。我们还在中国海洋大学,借助高端资源对县市区委书记、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进行了集中培训,举办了蓝色经济发展论坛,切实提高领导层对蓝色经济内涵、意义、产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高运筹、谋划、推进蓝色经济发展的实际能力。启动了蓝色经济区规划编制工作,包括全市总体规划、各县市区及市属开发区规划和27个专项规划,谋划了一批支撑蓝色经济区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目前,各项规划编制工作基本完成。
我市成立了由市委主要领导任第一组长、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三区”建设领导小组,成立了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任组长的工作推进协调小组。着眼“三区”统筹发展、融合发展的要求,整合各方力量,组建成立了市“三区”推进协调小组办公室,全面负责蓝色经济区、高端产业聚集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综合协调工作。各县市区、开发区也都参照市里的模式,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实行重点项目领导包靠制度和项目一线推进法,有力地推动了蓝色经济区建设步伐。今年,我们将“以蓝色经济为引领,在加快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和沿海开发上求突破”作为全市“一三六四一”工作思路中“三个突破”之一,全面推进蓝色经济区建设。
二、加大开发投入力度,着力突破重点区域
坚持将北部沿海地区作为我市蓝色经济发展和支撑全市增量投入、实现跨越赶超的主战场,在海洋经济、海洋优势产业培育等方面全面推进、率先突破。规划了1000平方公里的产业发展区、1000平方公里的生态优化区和600平方公里的现代农业区,重点开发以滨海开发区为中心,寿光北部、昌邑北部为两翼的三大特色产业发展板块,力争今年投入400亿元,三年投入1500亿元,努力打造蓝色经济发展的主战区、新兴产业和高端产业的聚集区、黄河三角洲开发的先行区、全市科学发展的示范区。滨海区重点搞好滨海水城、先进制造业产业园、海港物流园、生态化工产业园、绿色能源产业园“一城四园”建设,已引进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247个,其中过亿元的136个,过10亿元的13个,过百亿元的5个,协议总投资1000多亿元。寿光市加快打造“八个500亿级产业基地”,重点建设渤海化工园、临港工业园、侯镇项目区等“两园三区”,今年以来完成固定资产投入63亿元,在建拟建过亿元项目63个。昌邑市重点推进高端化工、特色产业、临港物流、绿色能源“四个聚集区”建设,规划的沿海经济发展区今年以来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亿元,在建拟建项目46个。同时,高新区以成为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为契机,建设光电子、软件等“八大园区”,积极创建国家级半导体照明、电声器件、动力、光伏“四大特色产业基地”。其它县市区、开发区都结合各自实际,找准发展定位,确定了重点突破区域。以北部沿海为隆起带的蓝色经济区建设实现良好开局,展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按照建设潍坊新城区的发展定位,着眼于聚集人气、促进繁荣、拉动北部,规划了150平方公里的滨海水城,面向全球公开招标、聘请国际国内一流的规划设计单位进行规划设计,全方位提升了滨海新城建设档次,主要包括四个功能区域。一是以“希望城”理念建设科教创新区。计划3年左右时间,形成开发面积50平方公里、50所院校和科研院所、带动30—50万人口的规模,打造环渤海地区具有影响力的职教中心和自主创新基地。目前起步区12平方公里已完成基础设施配套,引进院校17所。二是以“太阳城”理念建设中央商务区。规划面积6平方公里,重点发展高端服务业,努力建成环渤海具有影响力的高端商务聚集区。目前已完成起步区设施配套,近期启动综合商务中心、金融中心、企业总部等项目建设。三是以“幸福城”理念建设高档商住区。规划面积34平方公里,突出低碳、生态、集约、人文理念,建设生态城市,着力打造 “依河拥海”的宜居生态新区。首期开发5平方公里,目前已有好莱坞影视城、美丽华海滨休闲、达美花园、滨发地产等项目确定入驻。四是以“欢乐海”理念建设旅游度假区。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依托临海优势,实施河、湖、海、岛岸线资源开发,打造山东“蓝色逍遥游”品牌和黄河三角洲地区具有吸引力的滨海休闲旅游目的地。今年吹填造地10平方公里,高标准建设黄金亲水海岸,启动港丽湾、离岸岛、国际影城基地等项目开发。
三、加快重大项目聚集,培育扩张优势产业
坚持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发展方向,以构建现代蓝色产业体系为目标,加快实施“三个千亿”计划,以千亿级的投入,打造千亿级产业,造就千亿级企业。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以高新区为依托,突出抓好以半导体、电声器件、软件与信息外包和物联网为重点的新信息产业,以高分子材料、非织造材料和硅材料为重点的新材料产业,以及中成药、海洋生物医药等为重点的新医药产业,推动产业链条式组合、集群化发展。海洋化工业,重点抓好投资103亿元的弘润石化滨海工业园、投资100亿元的中海油石化盐化一体化、投资30亿元的昌邑石化改造提升等项目,打造全国最大的海洋化工基地。海洋装备制造业,加快实施潍柴大功率船用发动机项目,积极引进先进船舶制造企业,努力打造全球船舶动力制造基地和环渤海船舶修造基地。海洋交通运输物流业,规划了临港物流园区,推进鲁东物流中心、诸城辛兴临港物流园等市域内重点物流园区建设,形成以海带陆、内外联动的物流业发展新格局。海洋能源矿产业,积极与国家大型能源企业和国内外新能源企业合作,大力发展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等新能源项目,总装机容量60万千瓦的华能风电一期工程已并网发电,总投资120亿元的国电风电项目一期工程年内开工,5平方公里的光伏发电项目园正抓紧推进,滨海50平方公里绿色能源基地初具规模。海洋文化旅游业,启动滨海旅游度假区、生态湿地温泉旅游度假区、林海生态博览园等项目建设,努力打造集休闲、度假、观光于一体的综合型旅游度假区。同时加快发展现代海洋渔业、海洋农牧业等海洋产业,努力打造产业竞争新优势。
四、加快基础设施配套,不断改善生态环境
坚持多元化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不断优化发展的支撑条件。总投资10亿美元的潍坊港已实现一类口岸开放,今年建成3个万吨级码头,明年建成3个2万吨级码头、启动3万吨级和5万吨级码头建设,努力打造综合性亿吨大港。渔港建设顺利推进,羊口和下营港基本建成,年内建成滨海中心渔港。疏港公路建成通车,年内开工建设潍日高速、德大铁路,疏港铁路、滨潍诸铁路、黄大铁路、青临铁路和潍坊机场迁建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打造多元化、立体化交通体系。沿海防护堤二期工程大坝主体顺利合龙,今年重点进行坝体后续加固、内侧吹填造绿、岸线复合式开发和外侧离岸岛的规划建设。黄岛至潍坊、莱州至昌邑输油管道年内可建成,东营至海化、海化至潍坊港输油管道正进行前期准备工作,总投资160亿元的神华电厂项目已上报国家能源局待批。
始终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放在首要位置,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生态优化。目前已完成北部沿海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正开展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规划编制。工作中,重点抓好了治水、绿化和治污减排。实施“六纵二横”水网建设,对北部六条水系拦截蓄水,规划总长277公里,可一次性拦蓄水1.4亿方。加快沿海防护林和生态林场建设,今年计划新增绿化8.5万亩,成片造林7.5万亩,森林覆盖率三年提高5个百分点。切实加大环保力度,集约节约利用资源,全面增强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抓住争创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城市的机遇,推广海化“一水六用”的经验,全面推进企业、产业、园区和区域循环,建设了一批特色生态化工园区和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滨海区顺利创建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坚决把住准入关口,不符合节能环保要求的项目一个也不进;对现有企业全面进行节能减排改造,不达标的一家也不留;超前规划建设覆盖全域的污水处理设施,确保污水全部达标排放。坚持海陆统筹、全流域治理,突出抓好近岸海域生态修复,在建设中改善生态、优化生态,打造海河交汇、滨水相融、蓝绿相映的生态新城。
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加快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基本思路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蓝色经济区前沿城市的主体作用,坚持全面融入、海陆统筹,坚持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坚持有所作为、奋力突破,以北部沿海为主战场,以陆域经济为依托,集约优势资源要素,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加快提升蓝色经济的规模和水平,努力把潍坊打造成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要发展区域,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全省发展大局作出更大贡献。在发展定位上,立足我市地理区位、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着力打造全国重要的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渤海南岸现代化的滨海新城,打造鲁东地区的交通物流枢纽,争创全省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区域布局上,坚持海陆统筹,优化区域布局,突出发展重点,着力实施“四个突破”,即北部沿海地区要全面突破,滨海新城建设要率先突破,全市各地都要在发展和服务海洋经济上奋力突破,区域合作要全面加强、重点突破。在产业发展上,坚持资源开发、产业培植、区域打造、生态保护“四位一体”,立足现有海洋产业基础,重点发展海洋化工产业、石油化工产业、海洋装备制造业、现代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物流业、海洋能源矿产业、海洋文化旅游业和滨海农牧业等产业,努力打造蓝色经济发展的产业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