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各地坚持科学用海、集约经营 取得新突破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在发展蓝色经济进程中,港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市各地坚持科学用海、集约经营,不断拓宽发展领域,港口建设、生产经营取得新突破。莱州市大力倡导科学用海,让有限的自然岸线资源得到科学规划、保护、开发和利用,助推蓝色经济发展。
莱州港是目前黄河三角洲区域内规模最大、且唯一拥有5万吨级以上泊位的深水港口,也是黄三角唯一一处适合建设大型深水码头的港口。而在莱州108公里的海岸线上,目前只有莱州港所在地附近的8公里岸线最适合建设深水码头。莱州市港航管理局局长王少军:“建亿吨大港,这块岸线可以说都要占用,还要毁掉2000到3000亩防风林带。”
经济要发展,港口要建设,生态要保护。莱州市决定向大海要空间,把这8公里的海岸线留给居民旅游、休闲、从事渔业生产。王少军:“就是这一块,那么横向拉长不可以,纵向延伸也不行,港口的南部是受国家保护的防风林带,向南也不能,怎样处理二者的矛盾这个问题?唯一的目标就是向大海要地。”
目前,莱州港口岸3000吨级的5号、6号散杂货泊位;1万吨级的7号泊位、3.5万吨级的11号泊位和5万吨级的12号泊位均通过了上级验收,正式对外启用,这意味着莱州港1号港池12个泊位全部对外启用,都可以停靠外籍船舶。按照计划,2号港池的两个7万吨级通用泊位、两个5万吨级煤炭泊位,今年9月开工建设。王少军:“1号港池我们大约建了4000亩土地,陆上的土地基本没用;二期工程仍然实现了这一措施,再造5000—6000亩土地,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我想一个自然节约、环境友好的港口将矗立在大家的面前。”
近日,“老船长7号”货轮停靠龙口港,将1.67万吨煤炭卸载入库,从而使龙口港煤炭吞吐量达到1001.5万吨,煤炭成为龙口港首个突破千万吨级的货种。
今年,龙口港充分发挥港口现有保税堆场、龙口煤炭储备配送基地、银港通等综合竞争优势,全力打造产、运、配、需为一体的煤炭转港供应中心模式,促进了煤炭吞吐量的大幅增长。在生产经营上,龙口港坚持以服务品牌拓展市场空间,持续优化作业流程,不断刷新生产纪录;在市场开发上,他们立足鲁北,在潍坊等内陆口岸广辟“无水港”,并沿铁路西进,扩大服务范围,为客户提供全程物流服务。从港口年吞吐量完成1000万吨到仅煤炭一个货种在257天就实现吞吐量过千万吨,龙口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正向着亿吨大港的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