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调整优化结构 海洋渔业靓丽转型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作为环渤海经济圈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节点城市,烟台市充分发挥海洋渔业资源优势,大力调整优化渔业结构,通过科技创新,摆脱传统渔业增长模式,逐步向高新技术、高附加值的现代渔业转变。
在烟台百佳水产有限公司上千平方米的养殖车间里,记者看到,一个个方形养殖池里,密密麻麻地布满了小鱼苗,公司总经理慕玉波告诉记者,这些小鱼苗是公司经过两年研究,日前刚刚通过技术鉴定的“绿鳍马面鲀生殖调控与苗种规模化生产技术研究”项目。这一项目的成功研发填补了国内该品种人工繁育的空白,也为以后的苗种商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我们意识到,光靠一条鱼,不引进新品种,没有科技的含量是不行的,所以咱公司把科技含量、引进新品种看得比较重一些。”慕玉波对记者说。
以科技创新实现产业升级,烟台百佳水产堪称烟台海洋科技与海洋产业互动互长的典范。以科技求发展,以创新谋先机,我市相继出现了明波水产、黄海水产、大华水产等一大批致力海洋渔业育苗科技研发的高新技术企业。科技,犹如一根“魔杖”,将海洋经济这一巨大的资源宝库慢慢撬开;又如同一轮旋梯,乘载着烟台海洋渔业产业徐徐攀升。
与此同时,我市大力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业,实施龙头带动战略,打造一批骨干园区和重点企业,力争建设成国际一流的外向型水产品加工出口基地。蓬莱汇洋集团有限公司原是一家远洋捕捞企业,几年前,这家公司对捕捞的水产品仅仅进行简单的去头剔骨便向市场销售,效益甚微。为寻求转机,公司转变发展思路、延长产业链条,投资建设了一条水产品深加工生产线,用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水产品替代原有的粗加工水产品,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现在变成了我们自己不但加工还搞产品研发,有自己的产品、有自己的品牌,同时我们的市场做到产供销一条龙的销售模式,和国内外一些大的连锁,包括肯德基啊、德克士啊建立合作关系,销售我们自己的产品,我们产品的利润和前期比较的话逐步上升。”公司副总经理任曙强告诉记者。
科技的力量是无穷的。也正因为如此,烟台人对大海有了更加理智和科学的认识。烟台市海洋与渔业局局长张延廷介绍说:“我们主要是抓了三化,就是产业化、科技化和品牌化。产业化,就是渔业产业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尽量使我们的产业链条拉长、延伸,增加它的渔业附加值;科技化就是以我们海洋渔业的科技为支撑,使渔业产业的科技含量进一步提升,渔业产品的附加值进一步提升;所谓品牌化呢,就是要打造我们烟台的渔业品牌,包括地域品牌、商品产品的品牌,所以在渔业的发展过程当中,我们重点是按照这三化来谋划和推进的。”
一股科技兴海的浪潮席卷黄渤海沿岸,带来的是烟台海洋渔业的生态蝶变。水产品精深加工、远洋捕捞、名优海水鱼种保育苗产业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烟台海洋经济从传统的粗放式扩张向集约式增长迈进,走出了一条生态、高效、可持续发展之路,蓬勃发展的“蓝色产业”为烟台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