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低碳经济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和趋势,渔业发展当然也要低碳,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威海市环翠区海洋与渔业部门提出四大措施发展低碳渔业。
一是全面发展生态养殖。主推标准化生态养殖,优化养殖规模,提高良种覆盖面积,倡导健康生态养殖理念和技术。全区建立国家级原种场1处,省级原良种场2处,省级健康养殖示范基地4处,认定无公害产地11个,认证无公害产品9个,无公害产地面积已达5000公顷,无公害养殖品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区内所有养殖品种全部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及产品认证,并建立海参、海胆、虾夷扇贝等海珍品生态养殖辐射面积达12万亩。同时积极引导养殖企业采用工厂化高密度循环水养殖鲆鲽鱼,该技术与传统养殖相比,可节电69%、节煤90%以上、废水废气排放量减少90%,不仅促进环保和循环经济的发展,而且有效解决地下海水资源日趋枯竭、海水倒灌和近海海水污染的环境问题,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二是大力发展增殖渔业。增殖渔业打破了传统养殖方式,极大的拓展了我区水产增养殖空间,提高了海域表层初级生产力,缓解海区富营养化程度,吸引洄游性鱼类聚集滞留,修复和丰富了渔业生态资源,也为我区现代渔业的发展夯实了基础,成为我区当前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的一种方向和渔业经济新的增长点。近年来,该区累计投入增殖放流资金5000万元,投放日本对虾、虾夷扇贝、牙鲆、海参等水产苗种35000万单位;在人工鱼礁建设方面,累计投入8000万元,建设鱼礁区5处,造礁48万多方;在渔业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方面,累计投入资金800万元,在靖子湾建立环翠省级花鲈渔业资源保护区1处,保护区面积达到9268.77亩;在深水网箱建设方面,累计投入3000万元,建设网箱300个。十二五期间,计划在双岛湾周边海域规划建设海珍品增殖区8万亩,年投放各种人工鱼礁30万方,底播大规格海参苗5000万头;在外海区域开发10万亩的魁蚶增殖保护区,计划用5-10年的时间将保护区规模扩大到50万亩,每年向增殖区增殖放流1.5公分左右魁蚶苗种不低于8000万粒;在双岛湾开辟了万亩大叶藻海洋牧场,研究表明,海洋大型藻类养殖水域面积的净固碳量分别是森林和草原净固碳能力的10倍和20倍,将有效降低海区二氧化碳含量。
三是灵活发展休闲渔业。依托人居城市的品牌优势,深入挖掘渔家民俗、海洋风情等旅游资源,组织实施了孙家疃镇民俗游、渔家品海鲜、半月湾海滨观光、海上看威海豪华游艇等特色旅游项目。今年以来,新增远遥村、中心渔港省级休闲渔业示范点2处。同时跳出简单的渔家乐的模式,加快推进褚岛、日岛等海岛垂钓、海底潜水、帆板、冲浪等娱乐项目,以适应不同层次的游客和消费群体的需求,同时要借助威海渔博会举办国际、国内海钓比赛等活动,加强对外宣传和推荐,以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提高知名度。
四是加快渔船更新改造。积极与上级部门沟通,争取在全省率先成立小型渔船玻璃钢化更新改造试点。玻璃钢导热系数较小,具有良好的隔热性,与其他材质渔船相比,可节冰达20%-40%左右。另外,由于玻璃钢渔船表面光滑,阻力小,可缩短航行时间,提高出海率,可比同尺度,同马力渔船节油10%-15%。目前全区已有63艘小型渔船和4艘大型渔船提出改造申请,实行小型渔船玻璃钢化和大型渔船冷冻化更新改造,将进一步降低海上污染排放,实现节能减排。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