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利用独特的资源强势打造蓝色休闲产业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大海、阳光、沙滩、帆船,青春、激情、动感、时尚……舞动蔚蓝,威海国际海水浴场从未像今夏这样色彩缤纷、活力奔涌、魅力四射!
持续15天的世帆赛,到底给这片蔚蓝的大海留下了什么?威海应该如何利用独特的资源强势打造蓝色休闲产业?在世帆赛落帷之际,在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威海加快推进发展方式转变的大背景下,这样的发问别具意味。
借赛造势,借赛扬名,威海不仅大幅提高了城市美誉度,更收获了继续做大做强休闲体育产业的信心与豪情。我们欣喜地看到,大赛举办期间,威海与全国、全世界人民共同分享着这同一片蔚蓝的大海,共同分享着体育赛事带来的激情和喜悦。来自22个国家和地区的108支队伍、216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蓝色休闲之都世界宜居城市”不仅向世界展示了一流的帆船基地、周到的赛事服务、优美的城市风貌、文明的市民风范,同时,也让国内外人士看到了威海拥有开展帆船运动的优越条件和浓郁氛围。“威海非常适合举办比赛和各种休闲旅游活动,是发展顶级世界帆船赛事的理想选择,祝愿威海成为全世界最著名的帆船旅游胜地。”国际帆船联合会主席大卫·布鲁克斯这样表示。
世帆赛所蕴藏的商业价值催生了红火的赛事经济。一汽大众奥迪、鸿建房地产、百事可乐、威海卫啤酒、海明威钓具、宇王集团等知名企业,文登市和环翠区环翠楼、高区怡园、田和办事处等,纷纷参与大赛冠名。体育、文化、旅游三大元素有机结合,交通、商务休闲、酒店度假、房地产等相关产业风生水起,吸引集聚起丰富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形成一个生态良好、互为促动的区域发展产业链条。而这样的产业发展模式,恰恰体现了威海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行动的深远之谋。
通过世帆赛这扇“窗口”,威海站到了世界舞台的聚光灯下。打开搜索引擎,输入“威海 世帆”,威海成为众多媒体报道中炙手可热的城市———新华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新闻网等各大门户网站,中央电视台、《文汇报》、《新京报》、《中国日报》等中央和省级媒体,以及全国22家知名地市报,都纷纷报道赛事;来自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50多名参与者,创作世帆歌词近200首;10名绵阳震区儿童参观世帆赛;即将开赛的铁人三项世界杯赛也将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电视台播放赛事纪录片……这一切,都验证了高端赛事的巨大影响力,也使威海获得了向全世界展示城市形象、营销城市品牌、迅速提升城市国际影响力的千载良机。
世帆赛之于威海的意义远不止经济和传播层面,它更是对城市人文精神的提升,并赋予这种提升以特质。啤酒王大赛、沙滩趣味运动、沙滩挖宝等活动,引得全民热情参与。彩帆点点,御风飞扬,点缀得碧海蓝天一派诗情画意。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融合中共享欢乐与友谊……这一切展示了积极拥抱世界、融入世界的现代威海人的形象,也让各地人士深切感受到这是一个有魅力的城市。“顶级赛事的举办,是一个地区社会自豪感的表达,是一个地区幸福指数的直接反射。”
《幸福·新科学研究》一书作者理查德·拉雅宾的话恰到好处地揭示了世帆赛的“韵味”。
世帆赛更彰显出威海矢志推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的理念和作为。长达986公里的海岸线是威海最为珍贵的资源,也是打造“蓝色休闲之都 世界宜居城市”首要的基础条件。从去年推出的“千里海岸线,一幅山水画———走遍四海,还是威海”旅游形象品牌,到现在的“蓝色休闲之都世界宜居城市”城市品牌,内涵的深化鲜明地阐释了威海打造蓝色经济、休闲产业、宜居品牌的战略定位,传达出威海发展方向转折、发展方式转变的追求,而举办世帆赛和铁人三项世界杯赛正是这种追求的最佳注脚。
世帆赛精彩谢幕,威海新征程启帷。
“蓝色休闲之都 世界宜居城市”的塑造无疑是一个动态渐进和逐步提升的过程,以世帆赛和铁人三项世界杯赛为契机,如何通过精巧的“构思”,开发培育既具城市特质又具国际影响力的蓝色休闲产业,诸如高尔夫、沙滩排球、高空跳水、帆船、潜水、环海自行车、游艇、垂钓、沙雕和横渡刘公岛等品牌赛事,拓展休闲养生、主题节会等领域,推进高端体育、旅游等服务产业在千公里海岸线落地生根、融合发展?如何把主办世帆赛的有效措施和成功经验转化为开拓全新产业发展路径的长效机制?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世帆赛虽然落帷,探索却刚刚开始,威海扬帆向世界的前景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