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是动物呢?还是植物或矿物呢?它没有真正的身体组织,也没有口,更不能自由行动,看起来既无生命亦无固定形状。其实它们是一群最不易吸引人们注意的动物。它们具有与其它无脊椎动物全然不同的身体结构,所以生存范围极为广阔,遍布全世界。
绝大多数的海绵动物都生活在海洋中,由高潮线至深海均可发现其踪迹,不仅在岩礁,水底沉船或港湾的水下建筑物也都有海绵附着,甚至泥沙中亦可附着生存。在内陆的湖泊或溪流中,偶尔亦可发现淡水海绵的栖息。
海绵最通常的外表就是具有针骨,而针骨大多是由碳酸钙或硅质所构成,但有一部份针骨则由海绵丝纤维质所构成,海绵即以此为基础而加以分类。有些海绵的骨架不但有趣且非常美观,差不多每一博物馆皆有被称为「维纳斯花篮」的纯白网状物,这便是海绵的网状骨胳。海绵的形态变化很大且多样化,最典型有呈空壶状、花皮瓶状及褥垫状,也有呈分枝状或圆块状,而颜色变化更从黄、红到蓝、黑、白均有。在海洋世界里,多彩多姿的海绵群,为海底殿堂凭添了不少亮丽的色彩。
海绵体表具有许多细小的入水孔,海绵体表与体腔之间存在着许多鞭毛细胞,而这些鞭毛细胞可制造水流,将氧气及食物由入水孔输入至海绵体内,废物则由海绵体腔经由另一较大出水孔排出。
海绵类均为两性动物,即雌雄同体,但卵和精子却在不同时间成熟,所有海产海绵可能均靠卵生殖。它们在体内发育成具有鞭毛并会游泳的幼虫,而幼虫随着出水孔流出,经过短暂的游泳期后,待觅得适当地点,即定居逐渐成长成一新的海绵体。海绵具有极惊人的再生能力,每一小块海绵碎片都可以各自长成完整的海绵个体,甚至将海绵压碎,再用纱布过滤使其细胞分散,但这些细胞如果再相遇,仍然能相互组合而成一个新的个体。
海绵的感觉细胞及神经细胞均未形成,对外界的反应极为迟钝,如果不用显微镜观察,肉眼很难看出海绵的运动情形,不论用手拨,或是搧动,都不可能看出海绵在运动,这就难怪一般人都误以为海绵是一群静静的植物了。
有许多海洋生物喜欢利用海绵的孔穴作为栖息之处,这种现象相当有趣。在日本就有一种被称为「偕同老穴」的海绵,常被人们用做新婚贺礼。因为该种海绵体内常有成对的小虾居住其中,由于小虾在海绵腔内,逐日成长,体型渐增,而无法由原来的孔穴自由出入,只好在海绵体内定居下来,一直到老死为止。人们特以此来祝贺新婚者象征「白头偕老」。
海绵的用途,人类很早期就知道可用于洗涤,后来更被利用为音响的绝缘体,以及吸除污物等。近年来由于化学合成工业的迅速成长,塑料海绵问世,使天然海绵的需求量随之减少,也为天然海绵的生存留下更多的空间,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