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构建起可持续城市发展新模式

来源:人民网   发布时间:2015-05-20 23:01:56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随着“环湾保护、拥湾发展”城市发展战略的全力推进,青岛这座城市的形态正被全面重塑——长久以来以胶州湾东岸为重心的半岛型城市,正变身环湾之城。居于一隅的胶州湾成为了城市“内湖”。

而更深刻的“变化”则来自于这座城市的“价值观”和“精神气质”——绝不是单纯着眼于城市空间的拓展,这一战略更为城市搭建起了“转方式、调结构”的平台,以此为依托,这座城市正努力走出传统城市粗放发展的窠臼,构建起人与自然和谐、生态保护、可持续的全新城市发展模式

“震撼!”近来,初次造访位于胶州湾北部的青岛高新区主园区的人们,大都会选择这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因为在两年前,这片土地上,放眼望去除了荒草就是盐池,而现在,进入视野的已经是一个颇具气象的现代化科技新城了:精致的水系景观,现代的建筑,高速运转的晶片生产线,还有那些在道路下延伸的为各类管线留足了空间的综合管沟……

其实,不止是在胶州湾的北部。这种激动人心的“变化”充盈在当下的青岛。

第三代科技新城强势崛起 在“环湾保护、拥湾发展”的城市发展战略中,位于湾底的胶州湾北部地区是最先起步的组团。

这片昔日的盐田,在整个战略的构架下,被用“青岛高新区主园区”重新定义,但是它所承载的绝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产业园区的概念,这座城市的决策层对它有更高的寄望:它要成为“全市体制机制创新的先行区、高新产业的集聚区、生态文明的示范区”。

这种复合化的功能定位,其实表达着青岛在全新的发展阶段,积极探索城市科学发展模式的强烈冲动。如果说从建置到改革开放之初,沿胶州湾东岸布局是第一代的青岛;以上世纪90年代行政中心东迁,以及本世纪初集装箱航线西移为标志,构建起了第二代青岛的话,那么,胶州湾北部的开发,则承载着青岛构建第三代科技新城的全新努力。

围绕这一定位,20085月,从开发建设的大幕正式开启的那一刻起,在政府饱和性投资的强力支持之下,整个高新区主园区就以日新月异的神奇速度,上演着沧海桑田式的大幅变迁。

整个区域按照先进的生态岛链理念,全新规划。依托原有水系肌理,适当开凿形成水网、岛链的空间形态,构筑中央智力岛、科技创新岛、生态教育科技岛等多个主题突出、功能完善的生态岛,从而整体上形成河网发育丰富的水景城市。

基础设施高标准推进。高标准建设,实现适当超前投入,一次投入到位,质量到位,不只盯眼前利益,不搞形象工程,是高新区主园区建设始终遵循的原则。目前已建成50多公里的综合管沟,就是最有力的说明。在道路之下,用钢筋混凝土浇筑的宽度和高度都超过两米的综合管沟内,电力、通信、热力、给水、中水和工业预留管道可全部纳入,工作人员可以在宽敞的管沟内自由作业,从而一劳永逸地避免了道路反复开挖。

围绕城市产业升级,对整个区域进行清晰的产业定位。紧扣产业发展脉搏,高新区全力实施“3+1”产业发展计划——着力聚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超前发展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

现在,高新区主园区已聚集了总投资达200亿元的40多个重点项目,引进建设了创业中心、企业加速器、专家公寓、中科院光电院青岛研发基地、青岛国家大学科技园等一批高端研发创业载体,逐步构建起了包括拥湾创投、海银达创投、创投联盟等创业投资体系……

短短的两年时间,第三代科技新城已不可遏制地强势崛起。

环湾核心圈层展现“大模样”

随着“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的推进,沿胶州湾北上的青岛,在全力构建第三代科技新城的同时,环湾其它区域也步入了全新发展节奏。一个坐镇湾底,一手携东岸,一手拉西岸,相拥胶州湾的全新发展态势已经形成。

在胶州湾东岸:团岛到老港区岸线,正在被打造成港航经济集聚区;

四方海泊河至城阳白沙河环湾区域,瞄准高端生活服务业、劳动知识密集型都市工业、总部经济、文化创意产业、海上旅游等主体功能,全速前行;

在胶州湾西岸:胶州少海区域至黄岛洋河区段,依托高新区和出口加工区,以河流、湿地、水体、道路为生态骨架,正努力构建以现代物流、生产性服务业、新兴制造业为主的现代都市工业园区;

前湾港至洋河区域,洋河河口生态湿地将在规划控制下被充分保护,同时,依托现代制造业的产业集聚优势和交通的有利区位,港口、石化、汽车等现代制造业基地飞速崛起。

与此同时,整个环湾区域,以交通为核心的基础设施骨架正在形成有力支撑——滨海公路南段一期建成通车,环湾大道将于10月主线通车,海湾大桥、海底隧道等工程快速推进,更为快捷、便利的城市地铁也已开工建设……

注视正在飞速变化的环湾核心圈层,人们发现,作为城市的发展战略,“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改变的不仅仅是城市的空间格局,它更深刻地推动着这座城市产业布局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并且从根本上改变着城市的发展模式。

这两年来,青岛经济的走向与这一战略密切相关。正是随着环湾核心圈层功能的调整,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在这座城市经济格局中的分量日益增强,在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两者之间,找到了很好的平衡点。青岛通过实施最严格的规划控制、环保准入等手段,在新城区建设中杜绝污染,在老城区改造中根除污染,做到了有序开发与合理保护相结合。比如高新区,虽处创业初期,急需项目进驻,但去年以来,因生态保护的原因,就先后婉拒了5个总投资在千万美元以上的项目。

随着发展模式的转型,随着产业布局的优化、结构的升级,青岛环湾500多平方公里的核心圈层正在快速成形。有专家预测,到2020年,保守估计环湾核心圈层的GDP至少可以占据全市半壁江山,达到7千亿。

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核心区

随着“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的持续推进,人们发现,这一战略正在形成最重要的支撑力量,推动青岛有力地肩负起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核心区的重大责任。

长久以来,蓝色经济一直是这座城市经济版图中最为悦目的色彩。不懈的努力之下,青岛已经构建起了较为完善的蓝色经济产业体系。海洋渔业、港口运输、船舶制造、滨海旅游等传统产业稳定发展,海洋药物、海洋环保、海洋生物制品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特别是在港口运输、临港工业、海洋科技这些领域,青岛已经确立了十分明显的比较优势。

青岛环湾核心圈层的全新构建——全新的生态、生活、经济岸线的功能定位,传统工业的全面搬迁、改造,高端产业的全新集聚,为蓝色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平台,港航物流、海洋经济、海洋文化、海湾旅游等蓝色经济产业,都可以在这里寻找到发展的宝贵空间。整座城市也可以更从容地在阔大环湾平台上调整、优化蓝色经济布局。

与此同时,依托环湾核心圈层,这座城市可以通过“指状辐射”的态势更紧密地与半岛联系在一起。以胶州湾为掌心,整座城市像一只巨大的手掌,通过五条轴线,向半岛地区辐射。即,由青岛老城区经松岭路、滨海大道往即墨东部及海阳威海方向;由城阳经即墨、莱西往烟台方向;由大红岛沿岙东路经平度往黄河三角洲方向;由胶州往潍坊、济南方向;由黄岛经胶南往日照和鲁西南方向。

因而,在青岛努力构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核心区的过程中,这座城市在科研、人才、产业等方面优势将通过这五条轴线,向半岛辐射,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整个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建设。 “环湾保护、拥湾发展”的这只巨大的“手掌”将会把发展蓝色经济的机遇牢牢握在“手中”。

与此同时,置身地球已被逐渐拉平的全新时代,青岛还可以环渤海区域乃至整个东北亚,当作谋篇布局的战略区域。

有专家分析认为,中日韩自贸区的建设也将是青岛未来发展的又一个重大机遇。 “环湾保护、拥湾发展”的青岛,凭借综合竞争力,地缘优势以及保税港区的基础性条件,完全有争取自贸区落户的优势。

届时,一个立足环湾、辐射半岛、联手日韩、瞄向东北亚的全新青岛,将焕发出巨大的发展潜能,整座城市也将因此跃上一个新的平台。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