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环保第一河”能否拯救渤海

来源:香港商报   发布时间:1900-01-01 00:00:00 
“世界环保第一河”能否拯救渤海
2007-6-18 8:25:21

6月初,中国修建“世界环保第一河”这一惊世构想又有新进展。支持这一项目并为此和另外8名院士联名上书国务院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丁德文告诉记者:国家发改委已同意把胶莱运河可行性方案论证的项目纳入渤海环境治理规划中,并从规划资金中拨款500万进行方案论证。这标志着该项目又进入了一个关键阶段。

2006年11月22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刘瑞玉、文圣常、郑守仪、秦蕴珊、胡敦欣,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福绥、侯保荣、丁德文、唐启升九位院士向温家宝总理和曾培炎副总理呈送了“关于加快推进胶莱人工海河前期预研工作的建议”。究竟是什么让这些平时处事低调的中国海洋学界的泰斗紧急行动起来了呢?

九位院士的共同呼吁起因于一份来自山东省政协,名为《关于加快推进“中国苏伊士”项目预研的提案》。该提案提出了一项宏伟而又广受争议的建议:建造一条长度仅次于苏伊士运河的“世界第二大人工海河”———胶莱运河。

水体污染惨状催生修建运河构想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1800年前曹操在渤海边写下这一气势雄伟的诗篇时,他看到的是一个水清景美的渤海。而今,海岸线3784公里的渤海已经伤痕累累,由于它是半封闭的内海,水体交换能力很差,整个水体循环周期约需30年或更长的时间。

资料显示,渤海每年接纳的陆源污水量达40亿吨,各类污染物高达l40万吨,受污染的面积从1992年的25%上升到目前的60%。

面对水体污染的惨状,有关专家强烈呼吁,渤海、莱州湾渔业资源趋于衰竭,优质鱼虾类已形不成渔汛。海水倒灌,土地盐渍化加剧,湿地生态系统退化,自然风景区遭破坏。赤潮、海冰、风暴潮、爆发性气旋等自然灾害频发。拯救渤海、拯救莱州湾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2004年,提案发起人、山东省海洋渔业厅副厅长王诗成在经过多次考察后,提出了开凿胶莱人工海河的初步设想。“沟通两湾和黄海、渤海,形成半岛环流,加快两湾水循环,通过‘自净’的方式来‘自救’!”

经过反复考虑以及专家论证,王诗成于2006年1月正式向山东省政协提出了从莱州湾至胶州湾开通人工海河的预案,并被山东省政协九届四次会议列为重点提案审议。

从莱州湾至胶州湾开通一条宽200公尺、深10公尺的人工海河,可双向并行四艘船。王诗成的提案包括两种方案,一是两湾直线开通,形成长110多公里的人工海河。二是拓宽拓深发源于青岛、汇入莱州湾的胶莱河,形成一个曲线距离约130公里的人工海河。第一个方案距离短,海水交换阻力小,但占用土地多。第二个方案距离长,施工量少,节省土地,但海水交换效果比第一个方案差一些。

运河项目得到院士鼎力支持

人工海河构想一经提出,立即在中国海洋学界投下了一块巨石,引起了强烈反响,褒贬不一。但九位院士的鼎力支持给了王诗成信心。

中国工程院院士、海洋生态环境专家、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研究员丁德文院士向记者表达了他的看法:“胶莱运河有如此多的功能,我最看重的是其能否形成渤海的环流。通过动力环流来调整渤海湾污染物的分布,我认为是胶莱人工海河的首要功能。”

丁德文院士就开凿“胶莱人工海河”介绍了自己的看法,“关键是要看“胶莱人工海河”修建后,能否贯通胶州湾和莱州湾,形成渤海、黄海大环流,没有这个环流,所有的讨论都没有实际的意义。”这位老院士这样下了定论。

丁德文院士介绍,胶、莱两湾2004年与2003年对比,湾内重度和中度污染面积不但没有减小,反而扩大了近6倍。据有关研究,莱州湾、胶州湾湾内外水体交换缓慢,湾顶入海污染物质不能很快得到稀释扩散,是莱州湾、胶州湾治理效果差和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重要原因。

而根据王诗成的设想,目前莱州湾和胶州湾存在较大落差,再加上海水大环流特点,海水具有强大动力,可以从潮位较高的莱州湾,沿人工海河一路奔腾到青岛的胶州湾,再从胶州湾进入黄海,两大海湾生态环境问题可以迅速好转。这就相当于海水互换,不只发生在两湾之间,而是黄海和渤海之间。因此,能否形成环流是论证阶段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胶莱运河将带来环保多重收益

按照王诗成提案的《前期预研方案》所描述,胶莱运河一旦通航,上海、青岛至秦皇岛、天津、潍坊等港口的通航距离,至少缩短300公里。而且避开了黄海、渤海的风浪,安全率可大大提高。宽阔的人工海河,将促进沿河地区的经济繁荣。

130公里运河,260公里的黄金水岸,加上常年奔流的河水将调节两岸的温度、湿度,形成沿河小气候带。还可以进行潮汐发电,搞海水养殖,建滨河风景区、运河艺术村。尤其是每年的潍坊风筝节,借着四月春风,风筝飘在游船上空,将是胶莱运河上的一大盛况。

王诗成告诉记者,公元1280年,莱州人姚演向朝廷提出,利用原有河道,修建胶莱运河,当年受当时施工水平和科技条件的限制,运河开挖的深度有限,效益不甚理想。而今,科技的发展促成了胶莱运河的畅想能成真。(摘自《北京科技报》6.11)

(责编:刘金兰 作者:)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